佛弟子文库

念自性佛是不是也是念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  2025/04/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念自性佛是不是也是念阿弥陀佛

每个人都有佛性。念自性佛,问题是我们虽然有自性天真佛,但当下我们显现的现象都是无明,都是贪嗔痴,都是分别执着,所以佛性就像被乌云遮盖一样不能现前。于是我们就通过念阿弥陀佛名号来消除业障,消除无明,消除分别执着,来开显我们的自性天真佛,这叫“托彼名号,显我自性”。阿弥陀佛是果地上的佛性,来开发我们的因地当中的佛性,这叫“因心果觉”,这种相互互动。

在这过程当中净土法门自力、他力的分别,你可以做这分别,但最终也没有分别。净土法门就像蕅益大师说的,“全在了他即自”。了他——了知他力就是自性之力 ,这个他力、自力,可能这种解释还要借助天台的“六即佛”的观念才能理解一点。

天台“六即佛”首先讲“理即佛”,就是一切众生在理上都具有这个佛性。但是虽然理上有佛,刚才讲,有无明分别执着,他显现不出来,所以第二步就是“名字即佛”,通过善知识、佛经开导之后,知道自己有佛性,这是“名字即佛”。

你要开始修行,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然后到达最高就是“究竟即佛”,就是究竟圆满的佛,福德智慧圆满的佛,破除了一切烦恼无明的佛,这就是佛果。阿弥陀佛名号就是“究竟即佛”的代表,我们还是“理即佛”的状态。为什么要念佛?就是要通过究竟即佛的这种加持力把我们理即佛的佛性显发出来。这个过程就具有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观行即佛这样一个修德的过程和修行的次第,这里都贯穿着信愿行在里面的。

他力是什么?他力也就是我们自性之力,阿弥陀佛名号的无量光寿也是我们自性本具的。这个愿力怎么靠得上?就是靠信愿持名,是这么一个道理。我们很多时候在自力他力,一定要在自力、他力之间划一个界限,这是自力,这是他力。没有什么界限,心佛众生本无差别,所以就不需要在这里过多地去执着这些东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横死可以往生吗

问: 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

先明白念佛的目的,你就知道如何念佛

怎么念佛 以净土念佛法门为归,以持名为中心,持名念佛...

古德参究机缘颇多,唯有「念佛是谁」最易得力

出家本为生死大事。今出家儿,不知生死为何物,但知随...

这个佛七改变了我

我叫净玉,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东林寺打佛七,这个佛七让...

念佛方法与具体行持

净宗念佛方法简便易行,而执持名号,持之以恒,达到感...

不识自心,尽名邪行

洪州黄檗希运禅师。又云:但无一切心,即名无漏智。汝...

法性本来空寂,但是因果丝毫不爽

你的眼根去接触佛像的时候,产生一个识,一个明了性。...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问: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请开示如何才能坦然...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注音版】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浊乱恶世成就易往却非易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

四十八大愿——(第45愿)皆得三昧见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

虽然身体还没往生,但心早已过去

你想凭自己的功夫往生,是不可能的。这样可就不空费了...

我们生命的真相

我们要思惟到,我们得人身是很不容易的。这种得人身之...

【佛教词典】列刹

(杂语)列者列次之义,刹者佛土成寺院之总称也。...

【佛教词典】万法一心

一切法尽归入一心,称为万法一心。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

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

福建省永春县,山川秀丽,民风淳朴,自古被称为世外桃...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问。六趣升沉皆唯是识。初生善恶之趣。其相如何。 答。...

圣严法师《把慈悲用在生活之中》

《大智度论》卷二七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

忍恶无嗔现大威德力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舍利弗和目连两位尊...

【佛学漫画】八闲暇+十圆满

珍惜暇满,不要去做无意义的事情...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

金字旁边两把戈

五欲害人,就好像脚踩在毒蛇上,你得一点五欲虚幻的快...

出家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

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 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人都...

人的贫富贵贱,到底是由谁来主宰

问: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

什么样的布施能成就广大功德

云何菩萨其施广大?若诸菩萨于惠施中离娑洛想。 前面是...

圣严法师《守心》

守心的本身是一种方法,是从制心、守一而产生的。五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