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觉悟的三个层次

净慧法师  2016/10/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有没有觉悟的可能性?必须在这些问题上建立起根本的信念,追求觉悟、修行用功才不至于漫无目标。……佛经讲“觉”有各种层次,如说小乘、大乘、佛乘,就是以觉悟来判断位次的。小乘“自觉”,大乘“自觉、觉他”,佛乘“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还有其他界定觉悟的方法。《大乘起信论》也把觉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觉、始觉、究竟觉。这三个层次,从凡到圣,从一切众生到菩萨、佛,都概括在内。意思就是说,一切众生皆有本觉,一切贤圣都是始觉,唯佛一人称究竟觉。这种界定的方法非常重要。它把众生、贤圣和诸佛都包括在内,都是围绕一个“觉”字来判断迷悟、圣凡的差别。

正因为一切众生本具觉性,修学佛法、勘破无明、断除烦恼、求得觉悟才有可能性。这种思想,与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之后发现“大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思想一脉相承。这种思想,鼓励我们每一个众生不要看轻自己。“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所谓“彼既丈夫”,就是说从始觉到究竟觉的诸佛菩萨都是出世大丈夫,我们众生与出世的大丈夫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都具有灵明觉性,只因妄想执着盖覆了本有的觉性,盖覆了奉有的光明,所以流浪生死,不得出离,只要一念觉悟,就是出世大丈夫。

明确了我们每个人自身的价值、自身潜在的能力,就有信心勇往直前地体现自身的价值,挖掘自身的价值。明确了自己本有的潜能同样如此,只要把这种潜能发挥出来,生佛同体,无二无别。这就像穷子识得衣珠,转眼之间就成为富翁。这种富翁,不是财富上的富翁,而是智慧与觉悟的究竟圆满。智慧与觉悟的究竟圆满比世间任何财富更加重要,世间的任何财富都无法和出世的无漏智慧觉悟相比拟。

我们明确了自己本有的觉性,挖掘本有的觉性,就能逐渐开始觉悟,这就是始觉。

菩萨、声闻、缘觉,都正住于始觉,开始觉悟了,而且不会再迷失。觉悟与不觉悟,迷失与不迷失,就是在断障破执上来显示。小乘圣人破了我执,大乘菩萨我法二执都破了,所以始觉稳定了,不会再退失。始觉稳定了还要努力。要向究竟圆满的觉悟迈进,那就是要成佛,成佛才能究竟觉悟。究竟觉悟意味着什么呢?二障永除、二执永破、二死永断;觉悟圆满,智慧圆满,功德圆满,那就是究竟觉,究竟就是圆满而彻底。把觉悟分为这三个层次,以本觉为根本,以始觉作为修行觉悟的过程,通过漫长的修行过程达到究竟圆满的觉悟。我们能够明确觉悟的含义,能够从内心深处确信自己本自具有觉悟、具有觉性这一根本信念,对于鼓舞我们修行进步,精进莫放逸,树立必胜的信心,十分重要。……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一切由心,邪正在己

问。六趣升沉皆唯是识。初生善恶之趣。其相如何。 答。...

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主

吾人多在学地,其用力之功,不必向外驰求,当知自性为...

「诸法因缘生」与「诸法本​自无生」

真本无阴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非留死生及...

佛性为何没有因果,它是如何产生染污的法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纠结很久,万法都有因果,佛性为什...

不管遇到什么因缘,它就是回光返照这个明了的心性

我们佛教在止观当中的修学,因为修行人因地发心的不同...

一丝星火,终成燎原之势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

反观自己,不向外求

每当我们拜访佛寺时,总是见到许多佛像以打坐的姿势端...

真心被六尘所覆盖的八个原因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劝发菩提心文...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 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

净慧长老化身窑开启 初拣出血舍利

净慧长老化身窑开启 进行舍利分拣 将初步拣出的净慧...

入禅之门第六讲:生活禅

今天是最后一讲。我说过多次,禅是修的、证的、参的,...

【佛教词典】帛法祚

魏晋时代僧。河内(河南沁阳)人,俗姓万。为沙门帛远...

【佛教词典】逐机末教

(术语)佛适应听者机根而说之枝末教也。称法本教之对...

超越的情

有一天早晨,佛陀的僧团三五成群,正在讨论城里发生的...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怀玉禅师上品上生的故事

这里我举一个公案,大家看看。把这位法师求到上品上生...

泥泞路上的脚印

人生就如同一幕话剧,有开场白、情景、高潮、低谷和尾...

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要日日行忏悔法

【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废。若人宿世远有善基。暂...

略释《四料简》要义

佛教的大纲,不外乎五宗。这五宗是:律,教,禅,密,净...

忏悔应具足十心

我们要忏悔业障,必须生起十种善心,从后翻破之,以为...

念佛愈癣疾

潘万宗居士。吴江(江苏)黎泾港人。中年丧子,因此发...

为什么学佛后会遇到不如意的事

最近有一些同修来信,发贴,诉说在念诵《地藏菩萨本愿...

大安法师:科技与宗教的关系

问: 请法师开示科技与宗教的关系,确切地说,与佛教...

良心是人之根本

明朝理学家王阳明先生,有一天率领学生到别处讲学。行...

慧律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