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达照法师:改变命运的力量

达照法师  2011/04/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要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三种力量是最强大的。

第一种是金钱的力量。大家看到,现在的整个社会基本上都是向钱看齐。要发展生产力,社会要发展,钱是首当其冲的最重要的一个物质标志。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部分人在急需要钱的时候,他可能顾不了那么多面子,顾不了那么多的尊严,甚至去做违背自己良心的事情。只要你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你的那个优良系统就开始遭到破坏。因为地水火风的源头是风大,风大已经开始损坏,那你的内心,你生命的快乐其实就已经开始损坏了。紧接着后面的四大也会慢慢地坏掉。起心动念不能保持自己的良心的人,他的生命表面无论再风光、过得有多好,其实已经没有了快乐,甚至会短命,甚至会想不通跳楼。几十个亿的富翁也照样会跳楼,那是因为他的内心受到了那种业风严重的干扰。

但同时也有一些人,他有钱了反而会变得非常善良。本来没有钱的,可能偷偷摸摸,占一点小便宜,或者为了几块钱,跟人家吵。等有钱了,他大方起来了,也不跟人家吵了,做好事也照样做了。所以第一个,金钱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当然由于金钱改变命运的还是相对比较少的,因为你有没有钱,能不能赚钱,跟你的智慧、能力和缘分是直接挂勾的。身体的健康情况、智慧的高低以及人缘关系,都是跟我们过去世结下的缘有关系。所以虽然在表面上看金钱能改变一个人,而事实上还是由过去的因到今天形成的这样一种惯性。

第二种力量,就是感情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特别是爱情。事实上感情对人的改变,我们大家都能看得到。一个很孝顺的人,他能够改变一个家庭,一个对孩子真正有责任心的人,他能够改变孩子的命运。如果是不负责任的人,没有情感的人,是很难改变的,他只能放任自流,他命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们大家如果想改变和你家人的关系,你一定要有这份情放进去,真正有情的人,他一定能够改变这个环境。

为什么说爱情的力量很强大呢?因为人对爱情执著最坚固的阶段,是在十五岁到四十岁之间,这个阶段从人生的经历来看,是最旺盛的时期,它的力量就比较强,容易改变小孩子。十五岁以下,他没什么爱情可言,他只知道吃、知道玩;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可能也就看惯了,人生差不多就这个样子了,能让他动情、动心的也就少了。所以一般来说,爱情改变人命运的可能性会更大一点。

金钱和爱情这两者,在你有生之年,可能会改变你的某一种生活方式。你可能会为了爱人、你的孩子或者你的父母亲改变自己的工作,改变自己的思路,但情感对你的改变,基本上只能到死亡为止。在死亡以前感情是可以改变的,死亡以后,感情就不能改变你了。

有个故事说,两个年轻人谈恋爱,两边的父母亲都不同意,他们就想,如果真的不同意,我们就死给他们看。于是两个人就跑到二十层的高楼上,说好了一起跳下去。那女的感情比较脆弱,她想如果你跳下去了,我还没跳下去,我会更痛苦。

于是说:“我先跳下去吧”!这女的就先跳下去了。男的一看这么恐怖,我不跳了。

所以人到了死亡的时候,情感带来的其实只有摧残。因为平常凡夫的爱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你看上了,喜欢了,你对我有用了,我就喜欢你。如果你对我没有用了,我就不喜欢,就不爱你了。

佛教提倡的是慈悲智慧的爱,慈悲的爱如果加上了智慧,这个爱就是慈悲,是对生命的一种爱。佛菩萨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我们大家除了生活习惯这种无量劫以来的惯性业力不一样以外,其实我们的内心是完全一样的,无论岁数大的还是岁数小的。我们不妨坐下来想一下,如果你当下没有妄想,你心里没有“我有知识、我有地位、我有财富”……脑子里面什么都不要想。然后你想这个话筒,这个时候你想这个话筒跟我想这个话筒,有什么区别呢?那颗心实际上是完全一样的。只是人的习惯不一样,所反应出来的快乐、痛苦的感受也就完全不同了。

当我们坚固执著世俗当中的这种感情的时候,在死亡来临之际,就会造成一种强烈的痛苦。“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来时各自飞”。越是爱的人离开,就越是痛苦。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的幸福都是依靠于别人给你的,你因有某人而感觉幸福、开心、感觉安心。你的保险箱的钥匙是在别人手里的,一旦保险箱掏空了,你的幸福在哪里呢?你的心安在哪里呢?

任何一种情感,一旦产生了执著,就会形成习惯,从而产生一种错觉,认为他不会离开我,好像感情越好,就越觉得他不会离开。包括对父母亲的感情,下意识总感觉父母亲不会离开我。事实上,我们大家每个人离死亡都是越来越近,没有一个人说:我越活离死亡越远的。也就是说,距离跟你喜欢的、有情的人要分手的时间是越来越近了,但你却不知道。你总以为他不会离开我的。而且感情越好,到了离开的时候也就越痛苦。如果是像冤家一样,那真要离开了也没什么痛苦,甚至心里还偷着乐。这是第二种,感情改变命运。

第三种是最巨大的力量,就是信仰。我们大家能够信佛是非常幸运的,一个人没有信仰,他的力量说白了,就是听天由命,就是自然。让他到什么时候死,他就什么时候死;到什么时候病,他就会在什么时候病;到什么时候生气了,他也照样生气。因为他没有信仰。

有信仰的人,越是在遭受痛苦、打击时,他的信仰的力量反而越大。特别是在死亡的时候,你的内心有一个信仰,能够信阿弥陀佛,求往生。或者相信自性本空、无所得,离开了肉体之躯,你的内心反而更加自在。这种力量在白天、夜里都能生起作用。我们可以观察自己,你有信佛和没有信佛,两种心态是截然不同的。我讲的信是真信,信仰成为你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的动力、一种力量,就是你内心的那种风。这个时候,信仰对你的改变是无穷无尽的。

第一种力量跟第二种力量,是普通大众的生活所追求的。总体来说,人们不是追求物质利益,就是追求精神的享受、精神的力量。所有的精神力量,都是情感的力量。你对一个事物、一幅画、一篇散文小说、一个作品,或者对你研究的一个课目没有投入感情的话,是做不好的。因为没有感觉的物质是死的,情感是活的。有情感放进去的人,他干活都会干得好,看上去会比较舒服。所以女众打扫卫生都打扫得特别干净,就是因为女众比较重情感。只有用心投进去了,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古人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器就是器具,看得见的东西,就是经济、钱。有相的东西,你只要有钱都能办得到。这个世界无论是什么文物、古迹,价值连城的东西,哪一个不是物质堆放起来的?它是形而下的。关键是行而上的,它背后的那种艺术的力量,那种精神的震撼。像我们寺庙里的佛像,通过物质的展现,让人产生一种美的感觉,能净化人的心灵。所以我们要把经济的、金钱的力量,升华到情感的力量,把对于自私的、有我执的这种情感,转化为一种无私的大爱。平常的人,都是自私的爱,很不容易接受别人,非常容易受伤。只有无私的大爱,才是不受伤的爱。比如说,想要得第一名的人,结果得了个第二名,别人比他好,他心里可能就难受了,因为他执著物质的排名比较重。如果他觉得谁第一其实没有关系,别人的开心,他同样也能感受得到,这就是有大爱的表现。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精神层面的内容,都是跟我们的情感有关系的。许许多多的现实生活问题,都跟我们的物质有关系。那有人就总结出,我们人生有三大问题是需要解决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达照法师文章列表

六种败夫的女人

女人要学做聪明的女人,懂得男人的进退,也懂得给自己...

改变你的磁场

人的磁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

南怀瑾先生谈八字与改变命运

这个八字啊,有没有?有。这是依通,推理,推你前生种...

舍不得爱情就等于舍不得三界六道

问: 怎么判断自己是真信?还仅仅是觉得自己信了?我...

算命到底准不准

元朝有一名道士,自称神机妙算。有一天,三个士子结伴...

千金小姐万金和尚

清朝的玉琳国师,前世是一个十不全的书记师。因为受到...

因果规律与命运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一切诸报,...

改变命运的方法

大家都想改变命运,不想改变命运的人恐怕很少,因为人...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达照法师:从意根下手

这个意根啊,不容易,讲妄想我们大家知道,脑袋那个老...

弥陀名号蕴含的功德与庄严

如我们念阿弥陀佛,这个阿字实际就是建立一切法,所以...

说话不着边际的吹牛者

经云:昔时有人,于众人中叹己父德而作是言:我父慈仁...

愚人食盐的启示

经云: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

【佛教词典】缁黄

为僧侣与道士之并称。因僧侣着缁服,道士戴黄冠,故二...

【佛教词典】比丘供给老病父母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五百问云,父母盲病,无人供给...

「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这个知见对吗?...

临终后没有瑞相,能证明往生吗

问: 临终助念遇到一件颇有争议之事,一向姓女居士茹素...

如何看待「男女平等」

问: 现代女权意识抬头,许多新时代的新女性高喊女男...

背麻的人

某地有两个朋友离家外出,他们打算出外找些事情做,积...

行善如果求回报,心就有了挂碍

从过去佛到现在佛,诸佛关于佛教的教义,有一个概括,...

如何理解「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

问: 请问法师,蕅祖说: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里...

佛与提婆达多过去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祇...

相信因果忏悔罪业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

如此诵经,可得大利益

诵经,有三个重点(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律航法师: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问: 念佛,要注意些什么? 律航法师答: 有些人,口...

因过去业缘,未能见佛庄严相

昔时,释迦佛出现于世,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

食肉是人类既残忍又自残的贪欲

美国素食者协会调查显示:粗饭素食在美国渐成风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