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活的迷失与觉醒

净慧法师  2023/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生活的迷失与觉醒

现在有不少人学佛是从功利的目的来求神拜佛。如果从功利的目的学佛,他的心量是很小的。为了暂时的目的学佛,如求财、 求子、求好运、求升官、求免其病等等。这些求对不对呢?我觉得这些求都是对的,也是有效的。有不少人说学佛后身体好了,家庭平安了,事业顺利了,这很对。假使信佛不能带来好处也就没人来学佛了。

信佛是能健康、平安的。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是信息的反映。大乘佛教说,佛菩萨的法身遍一切处,就象收音机一样,只要把频率拨对了,就能产生作用。佛的感应也是这样,只要我们信佛菩萨的愿力,我们乞求、呼喊就会有感应。有人说到某寺院去身体就好了,这是因为寺庙里都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场。

我们称寺庙为道场,是修道之场。有这么多带有好的信息的人到这个道场来,也就给这里留下了很多好的信息。但是,是否有感应,也跟每个人当时的心态有关。如果你自己的心态与这个道场没有产生共振、共鸣的话,那也是不会有效应的。

假使我们仅仅是为了一己的平安、幸福来信佛、拜佛是不够的,因为这样不能提高层次。我们应该把佛菩萨的悲智双运的精神贯彻到我们信佛学佛的实践当中去。悲智双运是一种什么精神呢?应该是希望能代众生受苦。

有人说,我信佛真有感应,有一次我上五台山,前面的车子翻了,我一路念文殊菩萨,所以能幸免于难。这种心量是不够大的。慈悲,慈能与乐,给众生安乐;悲能拔苦,解救众生的苦难。如果不能拔苦与乐,慈悲何在呢?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慈,没有智慧的慈悲也可能是感情用事,有智慧的慈悲才能从感情里升华出来。

我们一定要具有大慈悲心,具足大智慧,有这两样,就像车子有两轮、鸟有两翼,才能飞高至远。飞高是上求佛道,至远是下化众生,所以作为佛教徒是永远没有休息的,永远都应为众生勤恳地奉献。

我们说的生活禅,如果就生活本身来说,应该是从迷失的生活到觉醒的生活,这个过程是生活禅,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从生活的觉醒到生活的超越,这也是生活禅。

学佛的最终目的,也可以说学佛的起步就是要跟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果不能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生活归生活,信仰归信仰,把生活与信仰打成两节,那我们学佛永远都不会有收获,不会有真正的体验。只有把佛法的精神,也就是戒定慧的精神、利他的精神、慈悲的精神、智慧的精神具体地运用到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运用到做人的分分秒秒当中,这样才能得到信佛的效果。

要时时处处照管好自己,要用佛法的精神占据我们生活的分分秒秒,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空间。这样我们就能成为一个法的化身,成为一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行者。学佛不能如此,那就会是一个说食数宝的人,我们真正把佛法的精神食粮吃到肚子里去,我们才是一个拥有佛法的人、体现佛法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学习生活禅的人。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非常忙碌的社会,也是一个挑战、引诱特别强烈的时空环境。我们举目时刻都可以见到利欲在引诱我们,在向我们挑战。我们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做一个净化的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做一个自利利他的人?那就要用佛法的精神经常地、时时刻刻地来熏陶自己,使我们迷失的生活向觉醒的生活、净化的生活转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怎样拥有一个「无」的生活呢

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

星云大师:从善如流的性格

有一天,从高雄回山,依空法师同行,途中他忽然问我:...

不从小事来学忍辱,没法来成就大事的

忍耐是说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说成安忍。我们在生活当中...

【推荐】没有什么比老病死的冲击更大

回老房子。一层楼贯通的走廊尽头,阳光斜洒一地,祖父...

如何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问: 请问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缘、违缘? 答...

作茧自缚的人生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

曾国藩是如何成就的

湖南有个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国藩。他就写了一...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修禅定的基本要求

修习禅定的法门,古德归纳为三门,就是息门、色门、心...

人生修养的四大选择

佛法住世二千五百年就说了四件事:你要信仰佛法僧三宝...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

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

【佛教词典】感通传

(书名)外题道宣律师感通录。内题宣律师感天侍传。因...

【佛教词典】二种正法

【二种正法】 p0024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三卷八页云...

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离娑婆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686~1734年),活动于清朝的...

【推荐】老豆腐的故事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呢我们跟大家...

吃肉就是度这些众生,这种说法对吗

余前至南京及湖南、湖北讲经时,闻有密宗传法法师每每...

耆域的感叹

西晋末年曾有一位名叫耆域的天竺(印度)高僧来到中国...

修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它会障住你,你就是迈不过去

比如说有些人,他在修法的过程当中,他非常的愚痴,这...

满愿第一的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

像死人一样做功夫

歇下狂心,歇即菩提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修行要勇于对治自己的习气

一个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治疗,学佛...

如何帮助母亲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临终关头念佛最要紧,切莫搬动哭泣误大事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

因果复杂,肉眼凡夫不能明了

来示云,时当末法,彼邪见魔党,往往身泰体健。而正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