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净慧法师  2018/11/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什么叫禅”,一个是“什么叫当下”。

“当下”就是现前的一念心。禅在当下,生命在当下,生活在当下,迷惑在当下,觉悟在当下,由觉悟所生的觉的感受、受用也在当下。我想,世间的一切,物质的也好,精神的也好,文化的也好,只要我们生命去感受它,都是当下的。只有当下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当下所接触的东西,如果那一念心是无分别的,没有你我他、没有好与丑这样的一些分别,所接触的那个事物,佛教叫作实相。

那完全是用感觉去接触它。佛教把感觉叫作现量。现量就是感觉的知识。用现量去接触一切事物,这一切事物就是原原本本的。没有任何的分别心,我们是用心的原态去接触外在一切事物的原态,这个时候的感受,就是禅的感受。到了第二念,就不是禅的感受,那可能就是知识的感受。禅的感受离开了知识,所以叫现量,是当下的。知识的感受是要思维,要分别。

所以,禅就是我们现前这一念心。此心不是一个完全的精神状态,不完全归结于精神的范畴。如果完全归到精神的范畴,这一念心,它就没有落脚点,没有对象。这一念心如果完全没有对象了,那也无所谓当下不当下、感受不感受。

所以,只要一起心动念,它一定是心和对象,也就是说,心、精神和物质是同时体现出来,没有谁先谁后;既不是心在前,物在后,也不是物在前,心在后。

因为一切的东西如果没有生命去感受,都没有任何的意义。

只有生命和外在的一切产生一种共振的时候,这一切的意义才产生了,一切的东西才真正有意义。

所以说,禅就是我们眼前的一念心。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一切的法就是万事万物。

佛教有一部很有名的论典,叫《大乘起信论》。这部论上面讲,“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就说我们当前的这一颗心,包含了世间的一切法、出世间的一切法。世间的一切法,就是所谓世俗的;出世间的一切法,就是所谓超越的。

我们现前这一念心,它的本体,就是我们佛教所讲的“真如”。

如果这一念心和真理、和真如、和实相不相应,那么这一念心的价值,就没有什么意义。只因为我们这一念心,它是和佛教讲的究竟的真理不二的,所以我们把握现前的一念心,就能和佛教所讲的究竟的真理保持一致。究竟的真理就叫“真如”。真,就是不是虚谓的、不是虚构的;如,就是说这种事实无住的状态,或者说空的状态、原生的状态,是一切事物的本来面目,它是如。“如者不变,真者不假”。因为它是一个规律,是一切事物的原态,是一切事物实在的相状,所以把它叫作“真如”。

那么我们现前这一念心,就和一切事物的原态,心的原态保持一致,所以它“不向前际去,不向后际来,亦不在现在住”,叫做三际不住,“以无住为其种性,以当下现其受用”。所谓际,就是边际。前际指过去,后际指未来。当下,就是指我们眼前这一瞬间。这一念心“不向前际去,不向后际来”,当下的这一念,它也是一直都在延伸。如果我们的智慧观照能够每时每刻地把握这个当下,那么我们的人生就有真正的生命的大智慧。所以,以当下来显示“一切法无住”这样的一个规律的作用。

《维摩经》上面讲,“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一切法本的根本是什么?一切法的根本就是无住。所以,无住是一切法的一个总的规律、总的形态。

刚才我讲到,所谓无住,就是说一切都是可以突破的;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不是固定的。所以叫无住。世间万事万物是无住,如果我们的心是有所住,这就产生了矛盾。如果万事万物都无住,我们的心也是无住的心。那就是这个样了。心有住,万物无住,就是这个样子,总会对立。一对立,就有痛苦;一对立,我们就不自由,不自在,不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就会不自然。不能顺应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慧法师文章列表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拓开心量

能够包容别人,别人就能包容我;能够帮助别人,别人就...

如何成就一心不乱

九心住(欲界定) 一、内 住 于一切外境摄心令住内境。...

没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以我观物,万...

内心有正念跟妄念二个念头

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心,当我们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我...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

悟而未证,绝不能了生脱死

原文: 世之学佛者,率以开悟为志事。不知悟而未证,尚...

你的心房清理了吗

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清理垃圾,才能保证电脑运行...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修习禅定的一些方法

禅宗分五家:临济、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宗是...

杨岐灯盏,宝寿生姜

我常讲做人做事的八字方针,首先要有信仰。一个人要有...

善恶以什么为标准

佛说戒律就是世出世间善恶的基本准则。因果是规律,戒...

常持诵《心经》,身心皆可发生改变

在佛家中,有字数最少的一本经。它就是《般若波罗蜜多...

【佛教词典】续高僧传

凡三十卷。唐代道宣着。又称唐高僧传。为衔接梁之高僧...

【佛教词典】双树

(杂名)娑罗双树之略。佛入灭之处。寄归传一曰:迹灭...

怎样对待现代人的离婚问题

问: 现代人的婚姻很脆弱,离婚率很高,对小孩的负面影...

七种美德让你成为魅力女人

作为一个女人,谁不想自己是个有魅力而又阳光的呢,但...

诱惑与陷阱--上亿身家的老板是怎样沦落为民工的

2008年的时候我刚入行经商时,和一个老板有业务往来,...

星云大师《你对我错》

我一生提倡人间佛教,非常重视人际的相处,因为人的一...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

净因法师:不杀生戒

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我们必须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才...

薄地凡夫如何能感通上佛中之王

我们这样染污于三惑的薄地凡夫,怎么能够顿然地感通上...

老子的素食思想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老子被认为是具有素食思想的代表人...

可怕的黄金

一位僧人惊慌失措地从树林中跑出来,刚好碰到一对在林...

如来子孙,为众所尊

原文: 曼佛世时,其有信受佛经语深,奉行道德,皆是我...

该放下的放下,该舍弃的舍弃

人们常说,聪明人就是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而愚蠢...

【推荐】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