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世间万象差别都取决于众生心念

济群法师  2013/09/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万象差别都取决于众生心念

从佛法观点来看,世间万象,种种差别,既不是由神决定,也不是由物质或精神派生,更不是偶然出现的。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华严经》有一著名偈颂,就为我们揭示了这一原理:“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圣者,还是天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究其根源,都取决于有情心念、业力的差别。这也正是《阿含经》所说的“心种种故,色种种”。因为心有种种差别,所以,显现出来的世界才有种种不同的变化。

再从人类社会而言,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根源也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而思维方式又取决于内在的观念和思想。具体到每个人,也同样如此。有些人有信仰,有些人没信仰,其中或许有环境的影响,但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心,因为各自“心想异故”。除了信仰的差别,每个人还会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个人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所有这些差别,仍是因为各自“心想异故”。总之,世界的一切差别,皆源于人类心念的差别。

从心念差别到世界的差别,还需要有业的推动。业,是身、口、意的行为。因为观念想法的不同,导致不同的行为。佛教中,将众生行为归纳为三种,分别是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无记的行为。一种行为发生后,它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会随着行为终结而消失。事实上,每种行为都会形成相应的生命经验,保存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这些经验又称种子,将继续引发新的行为。如是,“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生命就是这样,被无始以来积累的业力推动着,生生不已地流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

不要用无益的苦行来破坏你的色身

我们看修禅定的人,刚开始修禅定是散乱心,欲界的境界...

心的四种安住方式

《金刚经》说菩萨他一生的修学只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

大智慧人,深悟唯心,必勤念佛

【原文】: 天地万物。皆有始终。有形象。有方隅。有分...

如何最大限度的改变命运

问: 师父说,今生的命运只能做局部的改变,很难做整...

为什么会感觉到空虚

有人发短信问我:人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空虚呢? 顾名...

把自己的心儿丢了

一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准备把杏核随手丢了时,被...

怎样去除掉心灵的杂草

一位著名的禅师即将不久人世,他的弟子们坐在他的周围...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济群法师:谁来决定因果报应

问: 万法皆是缘起,第一缘如何而起?谁来决定因果报...

济群法师:忏悔是人生的清洗剂

忏悔的意思是什么呢?忏,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悔是后...

不忘初心,成佛有余

教界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修学上不去。原因固然很...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所谓做菩萨,就是在佛法...

【佛教词典】第一义悉檀

大智度论卷一所说四悉檀之第四。又作入理悉檀。佛以善...

【佛教词典】诸欲粗时

【诸欲粗时】 p1345 瑜伽三十三卷四页云:云何寻思诸欲...

证严法师:离欲、精进

何谓精进?精就是不杂,进就是无退。做任何事,必须专...

福能空罪,慧能破愚

每有久住丛林之人,未开佛法知识,未阅佛祖经典,一向...

在尽责中求满足 在义务中求心安

净慧老和尚提出的生活禅四个要点发菩提心、树般若见、...

戒住则法住,有戒就有佛法

各位新戒,你们受戒,就要以戒为师。一个人,今后在佛...

打妄想就会把过去的业给牵动起来

当业力跟妄想结合的时候,人生无解,真的无解!其实人...

你留意过自己的父母吗?(子女必看)

如果你在一个平凡的家庭长大, 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不...

严以律己不诿过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参与,你就要把你份内的...

抱怨的最大受害者是自己

一个人如果整天带着抱怨的心情工作,不但工作效率低,...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是信愿念佛,而信愿念佛实在是一...

妙高禅师与韦陀菩萨

在雪窦寺上面有一妙高台,据说当初妙高禅师,就在那里...

印顺法师:唯人为能学佛

一、人类的特胜: 一般来说,人虽自尊心极强,却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