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忘初心,成佛有余

济群法师  2017/0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忘初心,成佛有余

教界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修学上不去。原因固然很多,但最首要的就是没有确立前行目标。或者是,即使有过目标,也因为没有得到进一步强化,随着出家日久而渐渐模糊。

到最后,读书的就想着读书,研究教理,却忘了读书和研究是为了什么;做事的就想着做事,如何做好,却忘了做事的目的是什么。就像世间很多企业家,开始是为了改善生活而挣钱。但丰衣足食后,依然忙得天昏地暗,根本没有生活质量可言。钱是挣到了,日子却没有过好,这是他们当初想要的吗?

出家也是同样。如果不确立目标,不时时强化,不知不觉中,我们就会习惯于这种生活。好像出家就是为了在寺院过日子——一种不同于世俗,其实又没有本质不同的生活。事实上,这种现象在教界非常普遍。

虽然在很多方面来看,这是一种清净、自在、没有压力的生活,似乎感觉不错,但这是出家的正确发心吗?我们要出离的,不仅是世俗的家,更是五蕴的家,生死的家,轮回的家。

有句话叫“不忘初心,成佛有余”。这个“初心”,就是对学佛意义的认识,对出家目标的确立。就像我们要去北京,必须时刻关注,北京在哪里?朝什么方向走?在每个岔路怎么选择?目前已经走到哪里?只有这样,才能一往直前,顺利到达终点,否则,很可能走着走着就停步不前,或偏离方向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观四谛发弘誓,当仁不让要成佛

四弘誓愿是智者在观察声闻教苦、集、灭、道四圣谛之后...

别被不重要的目标阻挡了人生的方向

人的一期生命,掐头去尾,老天爷刚好把中间的五十年留...

磨砖不能成镜,打坐又怎么会作佛呢

什么叫理观的智慧?我们先讲一段禅宗的公案再来说明。...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沾到三宝的边,为何都能都成佛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

不要恼害众生,你以后修行就没有障碍

这个不害,我们上学期研究小止观时,有谈到:有些人修...

快乐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个方向

从前看童话书,有许多是关于王子和公主的故事。这种故...

四十八大愿——(第22愿)菩萨一生补处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出家是对家的超越,对私欲占有的勘破

在家人总是对家充满着执著,可以说,家就是执著的堡垒...

济群法师:如何消除我执与贪心

我们要消除我执,必须依靠止观的力量。通过禅修培养止...

济群法师《金刚经的现代意义》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

僧人的威仪与形象也是度众方式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

【佛教词典】表色

(术语)唯识所立三种色境之一。行住坐卧取舍屈伸等显...

【佛教词典】铁城

梵语 ayah-prākāra。即指地狱。据经典记载,若人不孝...

如何才是真正的吉祥之相

好,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呢...

这个世间不值得你这样执著

我们一个人不悟到佛法,临命终那一种执实在是没有办法...

从第八识而起,又汇聚到第八识里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由色、...

宁舍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宁舍身命,不谤正法;宁舍身命,不谤圣贤。宁舍身命,...

这才是有大善根的畜生

堕畜生道,你也闻不到佛法。除非有大善根的堕到畜生道...

吃饭也是修行

我们吃饭时也要检查自己的心态:是带着贪心在吃?还是...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徒缘

印光大师和弘一大师是当代净土宗和南山律宗的祖师,是...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

禅是清凉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对立的圆满,是脱离生...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

忏悔的方法——理忏

理忏:无生忏。言理忏者,既在智人,则多方便,随所施...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

聪明之人与智慧之人的区别

世间上很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例如生是从哪里来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