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妄想将导致人生的各种过患

济群法师  2015/09/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妄想将导致人生的各种过患

人们生存在这个世间,因欲望驱使,就会引发与之相应的种种想法。当我们感到寒冷时,就想找衣服穿;感到饥饿时,就想找东西吃;觉得孤独寂寞,就想结婚成家;觉得闲来无聊,才会追求各种娱乐;觉得精神贫乏,才会追求艺术;觉得人生苦短,才会信仰宗教。总之,人类有什么欲望,就会有什么妄想。有什么妄想,世界就会出现什么现象。

此外,执著也是妄想的重要助缘。就像孩子在干柴上玩火,正好刮起一阵大风,火借风势熊熊燃烧,不幸将家中房子也烧得一干二净。孩子点火有如无明,干柴、房屋有如欲望,大风有如执著。欲望之火因无明而燃烧,因大风而猛烈。由欲望导致的妄想,也是随执著而不断增强。执著有多深,妄想就有多大。

因为关注内容的不同,每个人的妄想又会出现不同倾向。比如女性关注服饰,就会留心社会上各种流行趋势,比较自己穿些什么才得体漂亮,还会设法赚钱购买时装。因为对服饰的关注,就会使之在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因这些外在包装而忽略生命的内在。也有些人关注家庭,终日为全家生计奔波,为儿女成长操心,更要调和家庭各个成员的意见分歧。难怪有许多信众都反映说,打坐念佛无法专心。如果每天纠缠在这些事务中,带着这些牵挂来到座上,又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呢?

此外,关注科学的人,会有科学的妄想;关注艺术的人,就会有艺术的妄想;关注爱情的人,会有爱情的妄想;关注权力的人,会有权力的妄想;关注生命终极问题的人,会有哲学、宗教的妄想。在这个世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关注范围,也有自己的妄想倾向。

妄想,使我们生活在无明构造的世界中,无法透彻宇宙人生的真实。佛教的唯识宗,将世界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一是遍计执性,是主观的错觉状态;二是依他起性,是因缘显现的假相;三是圆成实性,是世界的如实相。凡夫由于无明,纠缠于遍计执,无法透彻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所以说,人类无法正确认识世界的关键,就在于认识本身。若以妄心观察世界,就像我们带着变色眼镜,所见自然是妄境,不是世间真实。

妄想,又使有情在生命旅途疲于奔命。在自然界,鸡为一把米而奋斗;蜜蜂为一巢蜜而奋斗。在社会上,学生为升学而奋斗;商人为经营而奋斗;学者为职称而奋斗。每个人,都在为实现自身妄想而奋斗。妄想越大,奋斗得就越投入,越艰难。甚至在临终时还不能放下,正所谓“天久地久有尽时,妄想绵绵无绝期”。

妄想,也给人们带来种种烦恼。有些人总是沉溺于回忆和期盼中,因而无法面对现实。有些人总是高估自身能力,因而常感怀才不遇。有些人整天想着经营算计,因而吃不香、睡不好。有些人向往奢华生活,却可望而不可即,痛苦不堪。沉溺于妄想,还会使人精神涣散,无所事事。不必说妄想无法达成,即使现有的生活,也会受到极大干扰。

由此可见,妄想将导致人生的各种过患。因此,《心经》告诫我们要远离颠倒梦想。当然,远离并非易事。许多人开始打坐时,总感到妄想不绝如缕,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更让人苦恼的是,越是克制,妄想越是活动频繁,此起彼伏。怎么办呢?《心经》阐述的对治之道,就是从照见五蕴皆空,到认识一切诸法皆如梦幻泡影,不住色、声、香、味、触、法,无智亦无得,心无挂碍,妄想自然无从生起。正像苍雪禅师所说的那样:“南台静坐一炉香,竟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凡人妄想纷飞,必须通过修观、念佛、诵咒进行对治。而对于透彻诸法真相的禅者来说,世间并不存在使他们执著爱恋的境界,如是,妄想自然不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不顺

我们为什么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顺利?遇到这样问题的...

蕅益大师开示学道要门

学道要门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圣严法师《不放弃自己》

问:导演李安近年非常风光,但他在成功之前,有六年时...

【推荐】危机是人生的常态,不要惧怕危机

圣严法师曾在金融风暴期间鼓励台湾企业家,在面对各种...

吉祥人生的四个道德实践

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

此到穷年,亦不得受用

【原文】 经云:凡夫贤圣人,平等无高下。唯在心垢灭,...

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

善意的微笑是禅,热情的帮助是禅,无私的奉献是禅,诚...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济群法师《如何忏悔》

无始以来造下的无数罪业,应该如何忏悔?普贤菩萨告诉...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导致相应的结果

我们每天活在哪里?其实,并不在我们所以为的现实中,...

济群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修行

在座下时,我们又应当如何用心、如何保任?凡夫心念如...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

【佛教词典】无明

梵语 avidyā,巴利语 avijjā。为烦恼之别称。不如实...

【佛教词典】轮回(samsara)

lunhui   佛教教义。又作流转、轮转等。音译僧娑洛。...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这是美国早期大慈善家卡耐基...

病、死现前时,有何五欲可贪

前段时间,学习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感触颇深。蕅祖云:...

福德薄厚,入胎时显现的境象不同

若薄福者,当生下贱种,彼于死时及入胎时闻纷乱声,及...

明海大和尚: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己错

修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正见:凡遇到任何是非,永远是自...

每日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问: 每日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大安法师答: 拜佛是...

平常都放不下,临命终时能放下吗

我们在座的老年人多,家里的女儿、孙女、外孙、孙子,...

出家不是职业,而是生活方式

出家,真的是一种职业吗? 出家是一种职业,许多人都...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

梦参老和尚《浅谈地藏菩萨的临终修法》

出家行道 忙的是临走时走得很清净 在《地藏经》的教授...

念佛只贵真实修行

【原文】 学佛者无用庄严形迹,只贵真实修行。在家居士...

紫竹林中观自在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刚才在观音跳,讲了半天的观音菩...

把妨碍修行的事统统放下,功夫自然就现前

说一个故事你们听,我听虚老和尚他自己讲,他在安徽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