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从慈法师  2014/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的祸福来自于因果

人在一生中往往有各种不同的遭遇,是祸是福、是苦或是乐;表面上看是命中注定,命运所使,不能改变,是好是坏皆父母生成……,但人们可会想到这一切遭遇背后,是否蕴含着一股巨大的无形力量推动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它就是佛法所说的——因果业力——了。因果业力并非什么神奇力量,但它却牵引着人们一生的贫、富、贵、贱、祸、福……等等。至于对人生遭遇,从古至今总有些专家学者们试着找出一个可循的法则,因此神权、宿命主义及其他的学说即产生了,但我们人生的遭遇真如他们所讲的吗?这个问题错综复杂,我们不便一一深入研讨,现仅以佛教的观点来探讨这个问题。

人生祸福

在其他宗教中有很多劝善的言词是与佛教相似的,但佛法经教及因果的道理却是独一无二的,就因佛对人生遭遇的看法建立在三世因果上,因此对人生境遇种种就有擘精细靡深入独道之处。古圣贤者曾言:“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其实它即是讲因果的道理,由此可知一切果报有它一定的前因,并非凭空而生;如是因则如是果就是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首先我们要了解佛教是究竟因果定律的。

因一般人对所遭遇的各种逆境感到束手无策,所以就产生了种种幻想,认为一切万事万物的背后有一个宇宙主宰神,吉凶祸福、贫富贵贱都由他所赐与或降下的,虽然有很多人信服这种说法,但我们却认为此种论调并不圆满,因为人世间的吉凶祸福、贫富贵贱皆由它所赐,则那有贫富贵贱之分、吉凶祸福之别呢?由此我们可看出这种理论的缺陷。另外一些对因果存疑者,对所遭遇的吉凶祸福、贫富贵贱总抱着怨天忧人的态度,就因对果前必有因的道理并不了知,又对现前果报事实不肯相信,而在果报中又起惑造业,如此造业因果报应循循论环不已,正如普门品中所说的:“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生生沉入苦海,求出无门……。

普通人对因果的存疑不外是,善人得祸,恶人却得福的一些实例。例如:孔子德行第一的弟子颜回却早死,而一些大罪大恶之人却可称雄于一时。如:希特勒等……,这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理相符合吗?其实善人会得祸是因宿世罪业深重之因,恶人会得福是因宿世善根栽培之果,但,这是暂时的,我们不可因此就拨无因果啊!因果通三世,既知世人对因果报应之疑,使我们更应该深入地来探讨佛教对因果的观点;佛教对因果报应是主张通三世的;果报之中有今生做即今生受报的,如:〔明〕袁了凡先生现生行善转变命运的事例,其次是生报,也就是今生种下因,下一世即得受报。

如:有只猿猴在树林见一高僧的袈裟,因一时好奇试穿它,却不幸摔死了,这只猿猴就因披袈裟的功德即刻上升天界;再其次就是后报,也就是今生种因,下一世或下几世因缘会合时才受报,如:佛在世时,有一老人想随佛出家修道,而佛的众大弟子都认为此人多生无善根不得出家,而佛却不以为然示说:此人无量劫前为一樵夫,一日在山中因老虎追击之下大呼了一声“南无佛”。今日他因此善根得度出家。从上几个实例,我们即知为何佛教对善恶果报有独特地看法,或许有人会问:“因果报应的道理有无可循的原则呢?”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它吧!

佛教对因果报应的看法确有它的定则,下面我们简要地来说明。各位必听说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两句话,这就是说明,凡事既已成就了“因”,则此“因”永远存在,有因必有果,一切因种在没感报之前,它是永远存在的,所以有言道:“纵经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句话即说明了有因必有果的道理。其次是“善恶因果不可相互抵销”的重要因果定则,譬如:“一个人过去造了许多恶因,后来了悟过去的不是,而改过向善,大行善事,如此在因果定则上看,说善恶可相互加减低销,这是不符合因果定则的,所以我们当知既造了因就要承当果报,不能功过互抵的。果真善恶因果不可互抵,那会行恶者不就失去了转变报应的机会吗?下面我们来看看有无改变挽救的方法。

佛教认为当我们受到果报时当知一切是前因所召感,恶因既已种下的人,现在唯有改过前非而努力在缘上改变,譬如:拜佛求忏悔、吟经、修行、行善等,如此大行善缘力即可转变果报及重罪轻受,由此可知佛教的观点认为,一切祸福报应是可依人为方法改变的,所以佛教不是定命论者。现在我们已知果报是可改变的,但现前我们不得不注意现因,我们不但不造作恶因,反而要多行善因,而依循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如此我们才有光前的前途。

总结

从上概略几点,我们明白了,佛教是注重因果,人生祸福是因果报应,因果通三世,既种下因种则必受果报,而改变因果的唯一方法,只有依佛法修持的功德;所以您如想改变您现前人生的一切遭遇,转祸为福,转贫为富,转夭为寿,我们竭诚的盼望您,当从现在起,好好地行善、修持。

请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佛教对行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慈悲,感谢各位...

回归本来面目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卑躬屈膝地去讨...

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先深信因果

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

佛经中讲邪淫的果报

佛在《善生子经》上讲: 【淫邪有六变当知。何谓六。...

改善命运的秘诀

不少人在遇到运程阻滞、生意失败、事业不利,或婚姻受...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大」

举世之人大概都喜欢大,大文豪经典传世;大丈夫气概冲...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

莫教错过眼前事,无限春光不再来

初做功夫,于行住坐卧四威仪内,遇境生疑、逢缘理会处...

【推荐】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般若咒 般若心经曰。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如何看待佛教的咒语

问: 我曾在网上查过咒语的来历、定义和作用,但说法...

【佛教词典】方便化身

指阿弥陀佛报身中之化身。此化身乃弥陀为酬报四十八愿...

【佛教词典】翅由逻

(物名)Keyūra,又曰枳由攞,吉由罗。译作璎珞。可洪...

清明时节读诵《地藏经》,以佛法利益亡人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释迦牟尼佛讲,从释迦牟尼佛灭...

众生堕三恶道中,佛菩萨为何不来救拔

问曰:若有十方无量诸佛及诸菩萨,今此众生多堕三恶道...

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到清净心才能往生

问: 请问法师,往生净土是不是要念佛念到清净心才能...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尔时,佛告长老舍利弗: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

【推荐】诵经如何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说读诵一部经典,要恭敬受持、法加持受持、随闻入...

潇洒人生,坦然面对死亡

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切宗教、哲学、文学、...

星云大师《不当之友》

在社会上,每一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当中有好朋友有坏...

口腹之欲,为何要以生命来买单

每次梦醒,在凌晨三点半到四点醒来的时候,都会听到远...

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法喜

什么是禅?禅是一种良好的状态,禅翻译成中文为正思维...

犯五戒后能忏悔吗

问: 请问受五戒,如果犯戒的话,是否要在佛前求忏悔...

星云大师《为在家信众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您曾说过:「佛法难闻,善心难发,...

一切聚合离散都是因缘和合

我们在生活修行中会遇到种种障缘和阻挠,十件事中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