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了解并管理这颗心

济群法师  2017/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了解并管理这颗心

心既是痛苦的源泉,也是快乐的源泉。

我想大家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当内心贪婪、仇恨、焦虑、恐惧、嫉妒、自私等负面心理产生活动时,不仅会使心痛苦纠结,甚至会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只要这些心理得不到解决,问题将接踵而至,永无宁日。

同样还是这颗心,当它没有烦恼时,我们很容易开心。这个开心从哪里来?很多时候和物质条件没什么关系。就像佛菩萨的举身微笑,那种发自内心、遍布全身的欢喜,并不是因为得到什么,而是来自觉醒的心。佛法告诉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觉悟潜质,这个觉性会源源不断地带来快乐。

我曾说过佛教关于人生苦乐的认识。学佛者都知道,佛教说人生是苦。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整,而是有特定对象的。也就是说,凡夫以迷惑和烦恼为基础的生命才是痛苦的。但对觉悟者来说,生命也是自由而欢喜的。因为惑业的背后还有觉性,一旦开启这个层面,生命就是无限的自在,无限的宁静,无限的喜悦。

这是生命的两个层面,是由内心两大阵营造就的。其中,良性心理是我们的朋友,会让生命得到提升,给人生带来幸福,给社会带来和谐。而负面心理则是我们的敌人,会不断制造痛苦和麻烦。

佛法认为,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个自己,正是内心的烦恼。生活中一切痛苦,从自我折磨,到不和谐的人际关系,乃至杀盗淫妄等犯罪现象,都是这个敌人造成的。从根本上说,人的两面性就是佛性和魔性。开启佛性,能让我们成就圆满的智慧和慈悲;而放任魔性,只能堕落恶道,长劫受苦。

所以,了解并管理这颗心,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胜利生憎怨,败者住苦恼;胜败两俱舍,和静住安乐。─...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

【推荐】「心霾」比「雾霾」更可怕

我们都知道,世间一切经济的发展,实离不开能源,然在...

逃避并不能解决痛苦

防护并非意指不看、不听、不闻、不尝、不触或不想任何...

心就像是一座寺庙

有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

苦尽甘来成正果

母亲陈玉英(10262014),法名觉玉,临洮县八里铺镇下...

心与性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 禅-是心的...

提不起极乐世界的乐,应当怎么办

问: 弟子知道娑婆世界很苦,但是提不起来极乐世界的...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在家学佛的八点建议

一、学佛就是学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 佛教是...

学佛者的发心误区

普通人因为从凡夫心出发,所以成就了凡夫心。那么学佛...

对世间有多少兴趣,就会有多少执著和挂碍

正见轮回是苦,我们才能生起解脱的意愿,才能对世间的...

济群法师《佛陀制戒的原因及意义》

戒律是否过时?在今天这个时代,如何认识戒律的价值?...

【佛教词典】与女人同行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卫国,妇与姑诤,还毗...

【佛教词典】三恶趣

(术语)地狱、饿鬼、畜生之三处也。又曰三涂。...

有时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福

要培养自己一个强有力的思想,来牵引自己的生命,很重...

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

小人心行 现生折福折寿

儒家对这个就是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动、...

偷来的享受

宇宙间各类的众生,有各各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人有富贵...

我们来到世间,无非是个过客而已

我们来世间,不过是个过客,小住数十载就要回到老家。...

一句阿弥陀佛,具足四重宗旨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以唯心为宗。此唯心之义,须以三量...

焚烧除障草可去除鬼魅吗

问: 焚烧除障草真可以达到除去鬼魅的效果吗? 法藏法...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第一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世间四种可贵之人

佛陀过去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有四...

念佛有大光明,护念行人不遭魔事

护持多障行人不遭堕落者,末世修行,多诸障难,一亏正...

放生巨龟得善报

二十世纪初在台湾一个叫金包里的地方,有个慈善家林老...

观音菩萨近代显化的一段真实圣迹

台湾有一个海洋学院毕业的人,初始不信佛教,但福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