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梦参老和尚:生病的时如何发菩提心

梦参法师  2011/02/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都是佛法。那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呢?

你说你没看见地狱,实际上人间随时都有地狱。你身上生病,解脱不了,很痛苦,发高烧,烧得糊里糊涂的,那就是地狱苦啊!地狱在自身中就有表现。此时如何发菩提心呢?这就需要你那个心啊,不要住在病上,要发心度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没得病,这样子你没想到自己,把心入到别处,心就不注意那个病了,就可能减少痛苦。

很多的事情,只要你把你的心搁到那个觉悟上的觉,不要迷惑,就是发菩提心。如果我们害病,想减轻病的痛苦,怎么办呢?转移目标。怎样转移呢?我跟大家说个故事。

以前一个老中医,碰见一个这样的病人,他害的瘩背。瘩背就是后背心那个地方长个疮。那个疮慢慢烂了,在外面都能看见心脏的跳动,实际上那是没办法治疗的。

老中医想,只能给他转移目标。就对那个病人说:“你这个疮呢,我很快就给你治好了,但是你那个臀部上若长得有疮啊,我可就治不好了!”这样就给病人一个威胁和暗示了。那病人的思想就不注重后背了,一天到晚摸屁股:可别长疮!可别长疮!

病人的心火下去了。三摸两摸,没隔几天,他的屁股上果然长疮!唉呀!这下他认为完蛋了,非死不可了。找医生,医生说:“我没法治疗了。”就给他抹点药,将就他一下。过了几天,他感觉痛得要死,不得了了,又去找医生。

医生说:“你现在好了,以前你那个瘩背呀,心都快出来了,怎么治呢?你把那个火引下去,你这个伤口长出新肉了,长皮了。你这个屁股肉很厚,离心脏很远,死不了的,开开刀割割就好了。”

遇到最痛苦的事,转移目标,想你最快乐的事,那心就不苦了。得了病你支持不了,痛苦很厉害,你就转移目标,想你快乐的事,想没病的时候,那时候你念佛就得利了。真正的一心念佛,或者念观世音菩萨,痛苦减少了,一般认为是菩萨的加持,实际上是你转移了目标。当你苦痛逼迫的时候,想着佛,念着菩萨,念得非常诚恳,这就把烦恼痛苦的心转成了菩提心,菩萨真来救你,而且你也得到效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梦参老和尚文章列表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

何故阿弥陀佛来了,为何不把此人接走

问: 有位信士,一次她病重,可能是她过去世种过善根...

为什么用恭敬心对待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请问法师,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

大安法师:为什么要强调计数念佛

问: 东林寺作为净宗第一祖庭,似乎特别强调计数念佛...

人死后为何要为亡者做功德

问:人死了以后,家属在七七四十九天内还要吃素念佛,...

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问: 在清理花园的时候,不小心伤害了小动物,是否破戒...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问: 师父曾于说法时开示:必要的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

年纪大了修学禅定,还能得定吗

问: 年纪大,修学禅定,堪能性差,还能得定吗? 妙境...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是否以见相见光,来论定修行

有的众生他从木雕的、泥巴塑的、金银铜铁所铸的这些佛...

地藏菩萨手里的如意宝珠有什么作用

【尔时。一切诸来大众。咸见如是种种云雨。亦闻如是诸...

出家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

从社会上来看,像我们出家人在衣食住行上没有什么贡献...

不买点供品,佛菩萨就不加持你了吗

诸佛菩萨加持力,那得你自己发心,还有你得求他。有人...

【佛教词典】金刚橛

(物名)又名四方橛,或作四橛。修法时坛上四隅所立之...

【佛教词典】夜半正明天晓不露

禅林用语。此语系转用自禅宗三祖僧璨所撰参同契(大五...

《观无量寿佛经》第四观:宝树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地想成已,次观宝树。观...

【佛学漫画】这个世界为何称为苦海

这个世界为何称为苦海...

念佛的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感应道交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

爱恨亲疏,这样的爱是一种交易

对亲友不能太执著 亲朋好友是因为各种因缘的积聚,在即...

梦参老和尚:狂心顿歇即菩提

五祖把六祖下放到厨房去,整天在磨面,只是不停的劳动...

证严法师:智慧与烦恼

智慧与烦恼就如天平的两端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

法会中为何有红黄两种牌位

佛教法会中经常会见红色、黄色两种牌位,它们是做什么...

菩萨戒从天竺传入中土的故事

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

徐恒志居士:学佛者的苦闷

从来学佛的人,常常会发生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 已认...

人有千算,天止一算

浅见无知的人,只能看见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见事物...

「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呢?「遍计执」它也是有一...

松弛有度才是修行

佛陀在世时有一位弟子,未出家前是一望族中非常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