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2012/08/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答:所谓的感应,即自心对心外各种事物产生的反应。

人们看到圣人的画像,寺庙的佛像,阅读佛经,以及在夜梦中所历种种境界,凡有感于心,皆属感应。

一切唯心造,无心一切无。自性虽然能够感知万物,但是自性的本体的是无形无相,无声无嗅,无有见闻觉知的。人们无论在夜里,还是在白天,见闻觉知到的一切存在,均属于心外之物,而非真实佛性。人们对闻觉知到的存在心生贪著,就会被幻境所转,而遗失心之本体。《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论正宗宗教,还是在民间宗教,或是邪教组织,气功组织,都存在贪著幻境的现象,很多人因此误入魔境。

人们看到的种种幻相,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是自心变现出来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例如一个人饥饿之极,思念食物之极,不但白天会产生看到食物的幻觉,夜晚也会梦到丰盛的美餐。

2.是魔幻。此大多是狐、黄、白、柳等精灵鬼魅所变现,或阿修罗道的鬼神所变现,意在夺舍附体,引诱学者堕入魔道。

3.是佛菩萨化现。佛菩萨的化现,有在人们的梦中出现者,有在白天借某种事物出现者,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出现,或以何种相貌出现,皆属虚假,皆属幻相,皆属无常。

《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中说:“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

当今一些愚迷之人,在梦中和白天见到一些幻境,产生一些幻觉,不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相皆非心之所本有的道理,以幻为实,认假为真,自以为是,坚执不舍,如此极易被邪灵附体,误入魔境。

本人并不否认佛菩萨化现,教化和开示世人的事情。孔子梦到周文王,算是一种感应吧。俞净意公遇灶神,也算是一种感应吧。本人也有过感应,也梦到过圣人。但是,佛菩萨感应的出现,无一不是以教化和开示众生,把众生引向理性和觉悟为目的。佛菩萨是绝不会把人们引入幻境,引向贪嗔痴的。

末法时期,群魔下界,邪法竟起。当今,即使是宗教界的法师,亦有误入魔境,以魔法惑人者。对此,人们要保持警惕,要学会用正宗佛法和圣人经典来评判各种理论。《金刚经》、《楞严经》、《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五祖弘忍禅师最上乘论》、《心经》、《六祖坛经》均是圣人的经典,正宗的佛法,学佛者常读这些经典,自会有明辨是非邪正的能力。

末法时期,真正遇到佛菩萨感应者,万中稀有,一般人所见所闻者,大多是自心或邪魔变幻。不识自性,不辩真假,轻投误入者,不是被邪灵附体,就是走火入魔。

经云:“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又云:“心外无别佛,心外无别魔”。意思是说,心外皆属虚幻,无一真实。真正的佛,是无相的;有相的,就不是真佛。学佛修道者应坚信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对于各种感应,对于见闻觉知到的一切存在,应作虚幻观,不要心生贪著取舍,如此才不会迷失心之本体,丧失理性,误入魔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工作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

问: 我有一个问题已经矛盾很久时间了,想问一下老和...

星云大师《如何安排生活》

我们常听到人说:真忙!忙得不可开交。一事未了一事又...

因最初多闻之力而成就菩提

问: 祖佛大意,贵在心行;采义徇文,只益戏论。所以文...

把观音菩萨看作弥陀的化身,是否有佛经根据

问: 法师讲过,把观世音菩萨看作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不...

不吃肉就很难应酬,该怎么做呢

问: 请问我从出生到现在已28岁,吃过不少肉,也杀过...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信佛好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进步

问: 我学佛已经有一段不短的时间了,但觉得自己没有什...

初学者如何辨别邪师

问: 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作为佛法初学者当...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诵持大悲咒的功德利益

大悲咒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大悲心陀罗尼、千手千眼观世...

学佛人必须讲究的三种语言

《杂譬喻经》上记载,以前有只甲鱼遭遇枯旱,湖水干涸...

不必为了追求不倒单而不倒单

问: 请问在生活工作中精进修行,甚至不倒单,可以不?...

一生中这八种朋友是必不可少

有这样一句歌词: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我们便急着把...

【佛教词典】粗重心散乱

【粗重心散乱】 p1474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五、麁重心散...

【佛教词典】普印

(印相)金刚合掌之异名。绥合两掌,交叉十指之头,是...

投胎为女人之身的八个因缘

佛告弥勒菩萨言:弥勒,若有女人能造佛像,永不复受女...

【推荐】净土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净业行人都知道,在净土经典中,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都...

生命的「仓库」---第八识

第八识等于是我们的一个仓库。当我们生命结束的时候,...

虚云老和尚的勤奋和严谨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

做一位「施无畏者」

人在和人相处中,最不安的就是畏惧和恐慌,所以观世音...

信愿不真的四类净业行人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

心灵哲学小故事

礼物 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作为修行人,在行持上必须要奉行一个原则:诚敬主敬存...

念佛有哪些规矩和注意事项

问: 念佛有哪些规矩,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 念佛本...

念念向内去找原因

我有一个搞学术的朋友,他谈到中国人好像缺少原罪意识...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

星云大师:工作的态度

工作即生活!所以,世间每一个人都不能没有工作。要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