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随顺世缘离纠缠

明一法师  2012/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吃茶去》,讲了我们要安住当下,如果你是学生,那就安住当下好好学习;如果你是老师,那就安住当下教书育人;如果你是工人,那就安住当下努力工作;如果……乃至如果你是家庭妇女,你就安住当下,做好家务。这样你就能做到随顺世缘无挂碍了。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纠缠,来自身体内的、身体外的;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生活中的、工作中的、学习中的、家庭中的、团体的、信仰的等等。就算是被人看成一帆风顺的人也会被很多的纠缠所包围,不得解脱。比如爱情、人际关系、宗教信仰等等,岂不见闲来无事的人还“怨清风”!最没事,最没事的人也会有老、病、死的纠缠。所以我们就像是作茧自缚的蚕一样,被这些纠缠所困,不得解脱。

四祖道信大医禅师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感受到了人生的各种纠缠,从而向三祖僧璨求解脱。演出一段惊天动地的“谁缚汝”公案。四祖道信见到三祖僧璨时候说道:“愿和尚慈悲,教授解脱的法门。”三祖僧璨说道:“什么人绑缚了你?”四祖道信回答:“没有人绑缚我。”三祖僧璨说道:“那么何必更求解脱呢?”四祖道信于是有省。

四祖道信得到解脱后一生不断努力,六十年肋不至席,不但自己演绎了解脱的榜样,还帮助我们后人找到解脱的方法。为禅宗这一脉的延续,也是佛教的延续解粘去缚,使我们今天得以闻佛法,并因此而得以解脱。没有人绑住我们,为什么我们还会感受这么多的纠缠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充满了二元对立的原因。我们对事物产生了分别、执着的时候,我们就堕落到了纠缠的圈子里面去了。佛教里面讲的所谓冤亲债主就是这么形成,不管是冤家还是亲家都是我们的债主,我们只有无悔、无怨地承担这个责任,负担起这个义务,才能摆脱这些纠缠。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一切是我们的心在作怪,我们的心在作茧自缚。我们知道我们要陷入一场纠缠中,必然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自己,另一个是他方。蚕就是自己,茧就是他方,那么这个他方的茧是怎么来的呢,就是自己从口里面一口一口吐出来的丝堆积起来的。所谓的身、口、意三业,因为我们的身总在胡作非为;口总在胡说八道;思想总在胡思乱想。

如果我们放弃这三胡,不再从口里面吐蚕丝作茧会怎么样呢?一定会死,但是作了茧后也是会死的啊!有生必然会有死,这是因果规律,不管如来出不出世,法尔如是的。那么我们何必要多此一举作完茧再死呢?不如随顺自然规律,不与生死对抗,不参与作茧的纠缠,也就是不与纠缠相应,那么我们就不会被茧所缚,生活一定会是另一个样子。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掌握了纠缠的主动权,我们不与一切纠缠的对象相应,一切随顺因果的规律发展。那么我们就不会陷入纠缠,就会得到解脱。这就是善护念,善护自心,使自己不要陷入纠缠。即使是因为以前的事情,现在纠缠到头上了,也可以用善法去解决,用自己的定力不与纠缠相应。

其他的爱情纠缠,法律纠缠等等也是一样。我们要用善法去面对现实的纠缠问题,然后再不与这个纠缠去相应。这样就能很快地脱去以前的纠缠,而且不再陷入新的纠缠。很多人会说这样说说容易,做起来可是难于上青天。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有一定的修为,要有一定的定力,至少要有临事不乱的心态。

这是眼前就能看到的好处,还有,比如我们的心不外泻(保持了心力)等好处,就能帮助自己度过无聊、孤独、紧张以及不愿意运动、做事等等困境。这样无形中你就跳出了这个纠缠的圈子。更何况佛的其它功德,从这也能知道佛的功德之高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一切众生皆得度脱之道

靠自力修行,我们解决不了见惑思惑的问题。没有遇到出...

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

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对于净土的情怀他是这么...

「圆通」的解脱境界

下面我们再看一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什么叫做...

在娑婆世界中,任何事情都不要贪恋

老和尚在客堂对大众开示:出家了生死,是要去一切的悭...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百丈怀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长乐龙泉寺为其剃度出家...

【推荐】这个法门是灭罪解脱最好的法门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

问问自己的修行有没有把握

当你两只眼睛一闭,寿命尽了,能不能解脱?如果没有把...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为什么帮助越贫穷的人功德就越大

问: 为什么帮助越贫穷的人功德就越大,请讲解一下。...

《法华经》中的七种比喻

《法华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被佛教界称为经中之王,...

转变嫉妒心的方法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种自己很难发现的习气嫉妒心。嫉妒...

把每一念照顾好了,你临终就不用担心了

我们一开始在安住真如的时候,第一个先离一切相,先找...

【佛教词典】神闇

(术语)神为精神,闇为痴闇。谓不信之人也。无量寿经...

【佛教词典】上足

(术语)高弟也。佛本行集经九曰:彼众中有一上足弟子...

越到晚年,观照智慧就越重要

一般来说初学者要多修止,因为你观慧薄弱。一开始先念...

佛教的偶像观念

一些异教徒经常批评佛教是拜偶像的宗教。确实不错,佛...

不畏艰险的学问僧

学佛要精进,而精进需要忍辱与耐力;其实做什么事都一...

念自性佛是不是也是念阿弥陀佛

每个人都有佛性。念自性佛,问题是我们虽然有自性天真...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

四无量心

菩萨须内具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

摄取大量蔬果,能增强记忆力

最近一项研究调查了2533名45至60岁的健康男性及女性,...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我们将如何保持平静的心态

问: 很高兴来到东林寺,感受不一样的丛林生活。其实...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

积德行善才能改变命运

每个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比如钱财不缺、家庭...

小乘二宗之略要——俱舍宗、成实宗

俱舍宗 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