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能只为今生做打算

2012/11/13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由于我们的目光短浅,我们通常都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我们只看的见眼前的蛋糕,而看不到更远的地方有大餐。我们通常都只会为今生打算,我们很少想到来世,甚至许多佛教徒也很不容易想到来世。这至少说明他们并不非常确定有来世的存在,否则也不会无动于衷。

我们通常都会把一生的时间用在加强自己的金钱储备上面,假如在我们一生结束的时候,这些钱可以跟着我们走的话,那么我们这么做可以说也不是毫无理由。不过遗憾的是,他们只能留下,我们所能带走的只有我们在得到他们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种种业力。通常这些业力里面黑色的业力占了很大的比重。这些业力足以决定我们的来生是成为一个人还是成为一根地狱油条。所以目前大多数人的来世非常不容乐观。

由于多数人都持有人死就永灭的错误观点,导致他们对自己生前的行为毫无约束,行为上的放纵很难避免恶业的产生,为此他们制造了大量的恶业,来生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再次成为人。在我们的时代,希望一个人只去追求善业而不去追求金钱显然是非常不切实际的一件事。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具有密勒日巴的精神。我们都需要吃饭,而饭店不会因为你是个善人就为你提供免费的午餐。

很多人不明白这么一件事,那就是我们目前的金钱的储备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过去生的布施功德。有些人错误的认为假如自己具有很强的能力,就可以加强自己的金钱储备,这样的观点非常错误,这样的观点无异于认为只要有水和阳光,即使没种下种子,也可以长出花来。

如果最关键的东西你不具备,即使具备其他因缘也无法种出一朵花。所以你过去生是否有过布施非常重要。假如没有布施,你就缺乏最核心的部位,即使拥有水和阳光也只能得到热水而非你想要的花。

还有一个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很多人安于自己的福报,他们并不试图再去作点什么。假如你不去为自己积累更多的福报,那么即使你拥有太平洋那么宽广的福报也早晚会用完,在你的福报用完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赚不到一毛钱。因此正确的方法是以你现有的能力来加强自己的善业储备,至少你应该把一部分钱专门用于这个领域。因为把钱放在银行是非常不稳定的一件事,银行很可能倒闭,你的钱也很可能贬值。而你的善业则永远不会面临倒闭和贬值的命运。

当然佛教并非鼓励大家都沉溺于这些世间善业之中,假如你可以像密勒日巴那样,当然是最好不过。不过佛教也很清楚,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去重复密勒日巴的人生轨迹,他们总是想坐在空调房而不是山洞里修佛。因此具备一定的福报也很重要,假如你每天需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并且收入只够喂饱自己的肚子,那么很难想像你还会产生学佛的想法。

佛教教导你如何获得相对自由的修行环境,相对自由的修行时间。不过有的人再获得了这些之后,并没有把它用于修行,他们只是把它用在其他地方。你可以说他们是在挪用公款。

很多佛教徒热衷于为自己积累世间福报,还有些佛教徒并不知道自己所积累的是世间福报,他们认为自己是在积累出世间功德而事实上他们只是在积累世间福报。

我们所积累的属于世间福报还是出世间功德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发心,我们做同样的一件事,由于发心的不同,所产生的功德也完全不同。世间福报可以让我们在以后获得较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这个过程是逐步到位的),但是假如我们只是积累世间福报的话,就非常容易忘掉佛法这件事。由于我们在转生的过程中会失去大部分的记忆,造成我们在来生很不容易想起佛法这件事。

假如我们前世积累了非常大的世间福报,很可能我们会转生为一个国王,由于国王的很多欲望都不会受到太多的阻力,所以我们的欲望很可能获得解放,(假如你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就不会有太多的欲望)这将导致我们和佛法的距离更加遥远,假如我们在做国王的时候放纵自己的欲望让它坐大,把自己的福报挥霍殆尽并且为自己储备了大量的恶业,那么也许业力就会把我们带到地狱去呆上一段时间。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和佛法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空白,要想再联系上非常不容易。因此我们不应该把世间福报作为自己的目标,因为他非常不稳定。假如具备了出世间的功德,世间的功德也会自然具备,我们无需为此担忧。

假如你真的可以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那么人民也会为你服务。不过这个要求显然有点太高,还是让我们先为来生打算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从念头来判断你的来生

住持,就是摄受的意思。他这一念心能够把心中清净的戒...

生为一个人,先求认命再求开创

佛法对生命的观察,是一种无量生命的观念。我们在经典...

今生遭到果报,老本是还了,但利息又生了不少

我们要相信因果,现在受的都是因果报应,有什么好抱怨...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

南怀瑾先生谈「算命」

八字就是所谓算命、这个是命根。那么但是八字是不是准...

当今社会人们的嗔心毒火

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仗着自身的心智优势,成了这个星...

不受戒,犯了错是否就不严重

有些人听说受戒后所犯的罪要比不受戒所犯的罪还要大,...

顺生死流的十种心

刚才有个道友问我:如何能够保持着我们这个菩提心不退...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

70%以上的疾病与情绪有关

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的身体里,...

极乐世界解脱的功德

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明显提出来:我们怎么去观察极...

听闻佛法最重要是改变观念

没有听经闻法,不懂分别善恶,不知取舍对错,不能自我...

【佛教词典】心散乱有六种

【心散乱有六种】 p0355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心散乱有六...

【佛教词典】阿弥陀佛

梵名 Amita-buddha,西藏名 Dpag-tu-med, Dpag-yas。...

【视频】显明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MP3

显明法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MP3

【视频】比丘尼八敬法的制定缘由(绍云长老)

比丘尼八敬法的制定缘由(绍云长老)

【视频】崇慈法师《何谓「四大皆空」》

崇慈法师《何谓「四大皆空」》

倓虚大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

内心总有诅咒别人的念头,是否会障碍往生

问: 学人心内有诅咒人的妄念、业障,不论凡圣,对于弥...

三千亿无形财产

有位勤政爱民的国王,有一天出宫巡视人民的生活。一到...

圣严法师《佛在眼前》

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 ...

圣严法师:把最难放下的东西放下

圣严法师是台湾法鼓山创办人,自喻为风雪中的行脚僧,...

心安比赚钱更重要

人生真正的幸福是心安,而非物质的享受,因为一切物质...

其实幸福不在远方

其实幸福不在远方,也不在梦里,就在我身边,在我每一...

入清凉境除热恼心

在夏三月中,夏至一过便是一年中最炎热的三伏天了。人...

若明一切境界都有前因,则自然能够放下

释迦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归摄在三藏十二...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

大安法师:临终昏迷是否能往生

问: 临终不论什么情况,乃至昏迷,亦得往生吗? 大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