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的心,听话吗

2013/03/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的心,听话吗

所谓修行,就是修炼自己的心,你的心,听你的话,然后放到行为上能够应用,这才算是修行。我问你,你的心,听话吗?(有的人笑,有的人思考)。出问题的人,又问:“怎么样才能算是我们的心听话呢?”

“我们让它去作善,它去作善;让它去作恶,它去作恶;让它不动,它原处不动,这才算是听话。我们的心又像主宰,又像小孩,顺从父母的意思做事的小孩,叫做听话的好孩子,如果不听父母的话,父母也管不了它,这个孩子叫做不听话的孩子。听话的好孩子也好,不听的话坏孩子也好,都是孩子,他们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孩子们如果没有家,那就是无家可归之人,谁来作主呢?没有国家,谁来当皇帝呢?因此,我们的心必需要一个家,心的家不在外面,而在内心。如果心里有个家,无论外在发生什么事,都会觉得满足、安定;内在有个家,心就可以休息、放松。

修行这两个字,都是“动词”,就是要付诸实际行动。但是修行这两个字有不同的观点:“修”就是心里的作用于修炼、成熟;“行”是付诸身语的行动。比如说,我们修行爱心,以前我们没有爱心,我们通过学习,学会内心深处发出爱心,然后不断地去修炼与发展,修炼成熟之后,我们的爱心要行动起来,如果你的爱心不行动的话,你的爱是僵滞的爱,不是活泼的爱。心里爱发表出来,身体和语言行动起来,才算是真正修行爱心之人。我们通过行持爱心和爱心的力量,就会牵动整个社会,引起改变,才算是真正有爱的修行人。

只有爱心的发愿是不够的,必需要爱心的行事要展现升起,才能爱心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来。同一个道理,我们修行任何一方,首先要内心深处发出来,然后不断的修炼与成熟,最后举行起来,应用到生活,或者行动上,才算是个修行之人。

那么,我问你,你的心,听话吗?你能够发出慈悲的爱心吗?为了慈悲的爱能够付出一切的代价吗?因此,心听话或不听话,只有问你自己才能明白的,别人无法断定。我们的心射到外境时,能够放出去;你想收回来,它就回来,一般叫做听话。在佛法里讲的心听话,就是你的心能够安静下来,就是听话;如果你的心不能够安静下来,非常浮躁与烦恼,就是不听话。

心,最了解自己的是它,最不了解自己的也是它;最能把握自己的是它,最不能把握自己的也是它。世界上最可靠、最管用、也是最难做把握自己的是它,如果管好它,一切都好,若是管不好它,一切都不好。修行好坏与它直接的关系。要在管好它,你是个真正的修行人。如果管不好它,你怎么承认自己是修行者,也是空话与废话。

如果你的心不断地向外散,它已经不听你的话了,这样日子久了,它就更不听话,就像一个孩子在外面流浪习惯了,不愿意回家做事,不愿意接受家教。我们要通过学习修炼把心带回家,给它安置地位,让它在家里做事,家里的事情让它作主,他就只有面对现实,无法逃避。

如果自己的心带回家,让它关注一切,从内心发现自己的时候,你已经明白了自己,认识了自己是谁,你是个真正修行与证悟大道理之人,那时候,你的心里发出智慧和爱心的光明,你的心是光明的心,你无论遇到任何都是透明,明亮,安详,自在的。你活也活明白,死也死明白。你活的时候,心听你的话,你让它做什么都成功而圆满,而且很光荣的。就算你死了,证悟与光明的心也不会死,死亡时也许会失去一切,色身、财物都会消失,但证悟和光明的心会一直陪着你,你死也宁静、安详、自由、轻松。管好自己的心就像每天吃白饭一样,日积月累、积善成德,你死后想投胎也自由,下一世由你自己可以选择的,眼前和内心都是光明的世界。

如果你不修行,没有证悟自心,你就没有光明的心,看待世界都是负面的,总觉得一切的事都冲着你来,连自己都不信任,连看自己也都只看到负面的,战胜不了自己,你的生命就会变成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争。不要说死,活的时候都没有宁静的时候,总是在恐惧、担忧、忧虑、伤痕、痛苦及烦恼之中。管不好自己的心就像每天喝毒药一样,缺点的事连连发生,造恶积业,不要说死来世的选择,今世的生存都没有选择和自由,眼前和心里都是一片黑暗的世界。

我们的生命之中难免有逆缘,消除逆缘最好的方法,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心,才能我们的心听话,我们才能有自在、快乐、喜乐,才能佛光普照一切,佛光的力量,让我们内心清净,生死都自由自在,这就是修行的作用与功德。你的心,愿意接受这些功德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身心一如相互连结

在佛陀的教导中,我们了解身心是无法分割的。身即是心...

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

过去,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

身体有病很重视,心有病谁来重视

一般的人都会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有点发烧啦,有点疼...

佛法的修学是由内而外,先端正其心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发心、修行、证果。发心就是成佛的...

知福惜福才能做心灵环保

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

口里念着糊涂咒,心里想的贪瞋痴

我们起心动念有好多过失,用经对照自己的心、对照自己...

放下心中千斤重担

居士们的心都是负担很重,每天有很多事情放不下,好像...

若要相貌美,先要心灵美

美貌也是一种福报。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财...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推荐】把所有的愿望愿景,寄托在这句佛号

【平时思惟:一、罪障深重,求出无期;二、弥陀大愿,...

对修行人来说,疾病是恩赐而不是惩罚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后,觉察到佛身体有恙。阿难尊...

粉碎你心中的恐惧

恐惧,是理智与快乐的杀手。 粉碎恐惧,乃至恐怖,这是...

修学佛法需要经过的四个阶段

一个人修行佛法的过程,大概都需要经过四个阶段,我们...

【佛教词典】别解脱律仪应要期受

【别解脱律仪应要期受】 p0689   俱舍论十四卷九页云...

【佛教词典】常念

(术语)时常忆念也。法华普门品曰:若有众生多于淫欲...

一得往生,烦恼恶业就彻底消灭

我们这些带业往生的凡夫,虽然具足烦恼的系缚、通身都...

纵能名满天下,还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梵室偶谈 七则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念...

如何是「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那么去佛不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阿弥陀佛离我...

【推荐】极乐世界的17种依报庄严

作为净土法门的修行人,经常会被问到,极乐世界好在哪...

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岂可轻言自杀

以佛教的立场来看,杀人的定义,包括杀别人与杀自己。...

天无绝人之路

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

惟贤长老《实修问答集》

1. 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与佛在涅槃境界上是否有程度上的...

肉类毒素直观图示

...

星云大师《如何正心诚意》

人与人相处,总希望留给别人好的印象,让别人觉得我们...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如何以念佛来对治杂念? 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把...

修行人应断除淫欲

一、龙树菩萨开示修不净观: 《中观宝幔论颂》杂说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