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苦乐勿忘念佛

智谕法师  2013/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苦乐勿忘念佛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谓心平,就是心清净,心清净,就是心无所住,乐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时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乐的时候,要不忘一个‘舍’字;苦的时候,要不忘记一个‘忍’字。苦乐是平常的事,凡、圣都要遭受到。不要说是凡夫,圣人也有苦乐。不过圣人在乐的时候,他能舍;苦的时候他能忍。可是凡夫在乐的时候不知道舍;苦的时候不知道忍,只喊天呼地。

这里所谓舍,不是叫你不要乐,而是不要贪着的意思。乐的时候来了,要不贪着。知道一切事无常,乐,一定要过去。要不是无常,不会有乐。娑婆世界的乐,都是无常的,都不是真正的乐,只是苦轻的时候叫做‘乐’就是了。苦来的时候,不要懊恼,要忍耐。乐是无常的,苦也是无常的,一定要过去。你要是忍耐,就是圣贤;不忍耐,就是凡夫。于乐能舍,于苦能忍,这样才能念佛。因为乐的时候,起贪着心,就不能念佛;苦的时候,起烦恼心,也就不能念佛。

因此,乐的时候要不忘念佛,苦的时候也不忘念佛。念佛的时候,要心无所住。一念佛,心不住于乐,则能舍;一念佛,心不住于苦,则能忍。这是念佛的功用。

怎么样念佛才能心无所住呢?古德都是提倡“至心念,至心听”。以至诚至意的心去念佛,至诚至意的心去听佛号。古德在这方面,都有恳切的教导,因为至心念,至心听,自然心无所住。无所住,心就清净;心清净,就平等,不管乐,不管苦,不管忙,不管闲,一律平等打成一片,都能达成一心不乱了。这个法门,甚深微妙。虽然说口念耳听,以声摄耳,可是他远离声尘,不被声尘染污,妙就妙在这个地方。

大家可能认为我说的不对。口念出来的是音声,耳听就是听声尘,为什么还说远离声尘呢?

要知道至心念,至心听,不但远离声尘,而且远离色香味触法五尘能。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尘?色声香味触法能够染污心地,所以称之为尘,叫做六尘,如果色声香味触法不染心,那叫六法,不称之为六尘。这六法,是法尔如是,不是说心清净,就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假使说清净心中不具六法,那是断灭见的人所说的。

什么叫六法呢?什么叫做六尘呢?所谓染心,是心住于色声香味触法,心住色声香味触法,心就随着色声香味触法转了,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果你看到好看的色,贪着它,起欢喜心,你就随它转了;不好看的色,起厌恶心,你也是随它转了。那时色法就成为色尘了,因为你被它所染了,如果你看到色,知道他是色,知道这个色是因缘所起,没有自性,就不生好感,不生恶感,不生憎,也不生爱。那么,它单纯的是法,法尔如是。色如此,声香味触法也都如此。

大家念佛的时候,如能至心念,至心听,一定心无所住。虽然面前有色声香味触法,但由于你心无所住,不被染着,不起分别,不随着它转,知道一切境,一切法都是空的,它现,是叫法相;不现,就是法性,对称毫无干扰。这个是圣贤之路。

大家不要认为,学佛了,就应该色声香味触法是没有的,那就错了,这是学到外道法去了。色声香味触法随缘而起,你能心无所住,不受其染,不受其转,那叫佛道;否则,心有所住,就是外道。

这个‘法’甚深微妙,念佛法门更是甚深微妙。当心无所住的时候,至心念佛至心听,就能“闻而不闻”怎么说,闻而不闻呢?因为真正着于闻,那就心有所住,不住,所以说是“不闻”。可是心不住于佛号处,自己念,自己听,能听,所以说是“闻”,那就是闻而不闻,不闻而闻。换句话说,句句佛号听得清楚,那当然是‘闻’了;虽听清楚而又不住,不住,就是‘不闻’了。

闻而不闻的时候,叫作止,就是止观的止;不闻而闻,称之为观,就是止观的观。虽然止,虽然观,可是不思议,叫作不思议止观。

大家知道以后要在念佛时,看一看,是不是这样,不要光听我说。光听我说的话,那是空话。“此法甚深,非证莫知“,只有自己念,证到了,就知道了。

至心念至心听,的念佛法门,不是闻慧、思慧的境界,必须应用修慧,亲身彻底的去修,才能得到。

大家要至心念,至心听,听自己的佛号。听到清楚明白,一心不乱的时候,这叫做不为境所转,而能转境;因为心能转境的关系,才有西方极乐世界现前;不然的话,怎么能从娑婆转极乐呢?所以这种念佛,叫不思议法门。

希望大家能够真信切愿力行。“如此妙法门,无上波罗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持名念佛有三大殊胜方便

我佛所说无量行门,皆是随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而求其...

念佛人很少往生的原因

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听到...

慧律法师《执着心是痛苦的渊薮》

我们不难看出「心」才是痛苦的根源,否则社会愈进步,...

打佛七的由来及利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

认真念佛,自然就有成就的那一天

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个人。他...

持名念佛稳当在什么地方呢

问: 持名念佛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至稳当,修其它的念佛...

能够远离财色,就超脱了世间种种苦果

经文: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念佛篇)

净土宗目前念佛的人,最大的问题点就是只重数目而不重...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要得在世不造过者,只有参禅一法

参禅人没有过:日用中一切时参,一切处参,一切事参,...

学会不在意

我们常常为一些应当迅速忘掉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所干扰而...

佛开示外道与邪师的辨别法

《佛说金刚心总持论》: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

【推荐】净土法门有何殊胜之处

净业行人都知道,在净土经典中,释迦世尊及十方诸佛都...

【佛教词典】舍利弗

(人名)?ārip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

【佛教词典】余趣

除人界以外之世界。指地狱、饿鬼、阿修罗、畜生等四趣...

大小乘经典对提婆达多的描述为何不一样

是故当知,身触为缘,生身识界,三处都无,则身与触,...

合理地舍弃,才能得到更珍贵的

有一只狐狸,看到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树,枝上结满了诱人...

【推荐】莫耍小聪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1037-1101)在第四个儿子出生时...

若无闲事挂心头

禅家云门宗有这样一首偈子: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

风雨飘摇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诗,叫做《鸱鸮》,出在《诗经?豳风》,《...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

素食婚宴渐成时尚新潮流

周末要去参加朋友的婚宴。2011年,如果你周末想请人吃...

梦参老和尚《学三皈依》

释迦牟尼佛最初在因地时,听到五十三佛的名字,他就辗...

因地心和果地觉如何融合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

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问: 有人念佛身体念好了,是他的因缘吗? 常敏法师答...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

人生无所求时,心性就要报答你

一个人要内观,一定要先把向外攀缘的心切断,莫向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