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净界法师  2014/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控制心识的两种力量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现,愚者于中,妄执为我。”

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生命其实它是一个相续的水流。这个水流它主要是两种力量构成的,一个是熏习力,一个是因缘力。这两种力量就推动着水流,往人天去,往三恶道去。这个水流不是你说了算,不是你主导的,是因缘的力量跟熏习的力量来主导这个水流的。所以它没有一个主宰的能力,只有诸识。这个诸识当然主要指的是第八识,它释放因缘的力量,还有第六意识它创造一种熏习的力量,那么这两种识的交互作用,那么前灭后生,剎那剎那的生灭,造成了因果的相续。由于这种因缘力跟熏习力两种交互作用,它产生一种很紧密的相续,就让你有一个自我的感觉出来,由第七意识产生种错觉。那么于中呢,就把这种相续的因缘,执着有一个我来主导人生,其实是错误的。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在净土宗的感应故事里面讲到一件事,说明朝有一个居士叫黄景范先生。这个居士他出生在一个读书人的家庭,他也是相当有智慧,年轻就有功名。那么他二十二岁的时候,突然间患了头痛的病,就是头经常痛,时间一到就痛,而且经常做恶梦。那么乃至有一天他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梦到一个鬼,一个很强壮的鬼,披头散发拿着刀子追他,追到他以后呢,就一把抓住他的衣服,就想拿这把刀把他杀掉,“还我命来”。

那么刀要杀他之前,突然间,在空中出现了一个光明,有一个老和尚坐在那里,就是莲池大师了,就是他前生的师父。莲池大师赶快说:“且住 且住!”莲池大师是大威德,他一讲,那个鬼就不敢动了。他说:“你不要杀他,冤冤相报不好,”但这个鬼说:“我不杀他,我不能消除我心中的恨。”“反正你不能杀他”。那么这个鬼没办法,就拿刀子把这个黄景范的舌头给割掉,割掉就把舌头带走。带走以后呢,莲池大师就跟黄居士说:“你不要着急,你回去做两件事:第一个好好拜忏,第二个呢,你要持楞严咒咒心,你一百天后就有消息”。

那么这个黄景范在做梦,梦醒了以后,他手去摸这个舌头还在,但是讲不出声音,从今以后声音就发不出来。他当然对他师父有信心,因为前生的莲池大师示现给他看,那么他就每天拜忏,持楞严咒心。过了没多久,有一天睡觉的时候,又来一个女众,一个女鬼:“你好睡啊”,就拿地上那个沙,就往他身上一撒。那么这个沙一接触他身体的时候,像火烧一样,特别的刺痛。那么她第二次要再撒,他在闪的时候突然间有一个金刚力士,拿一个伞把它打开来,帮他挡了一下,就闪过去了。黄景范说:“你是谁啊?”他说:“你持楞严咒,我是那个楞严咒心的金刚护法居士。”所以那次梦以后,他对这个楞严咒心持得更精进。

所以他后来,那个女鬼经常出现的时候,他越精进的时候啊,那个金刚力士那个伞就越变越大,后来那个伞就变成很大的伞。那么这样子过了一段时间,他就经过这个一个男众的鬼要杀他,一个女众的鬼要撒这个毒沙,他也不敢不做功课,那么到了第一百天的时候,发生一件事情,到黄昏的时候突然胸口剧痛,到晚上的时候吐血,吐了一整脸盆的血,吐到最后整个人几乎虚脱了。他就在昏迷当中,就是非常劳累当中就睡过去,睡过去以后,他隐隐约约心脏还是痛的,就看到一个法师。这个法师说:“我叫大庆法师,我是你过去生的同参道友,他说你现在心口很痛对不对?那没关系,你坐下来,我诵一部你前生经常诵的经,给你听听看。”他就诵《金刚经》,他说你前生最喜欢诵《金刚经》,就诵《金刚经》给他听,他听完以后,哦,他那个胸口痛,就慢慢慢慢就消失掉了。消失掉以后,大庆法师说:“我带你去一个地方,让你知道你今生的因缘果报。”就把他带到一个很大的房子,他说:“你进去,我在外面等你。”

那么这黄景范就把门推开以后,就看到中间坐了一位戴一顶帽子、穿着红色衣服的阎罗王,坐在那里很威严,旁边有一些拿着木棒的侍卫,那么前面已经跪了两个人,一个男,一个女的,就是在梦中,一个要杀他,一个要撒他那个毒沙的女众,那么黄景范一进去,也就跪在中间。阎罗王就说了,他说:你前生啊,你爸爸是做官的,大户人家,你有三个兄弟,那个黄景范排行老二。

这个黄景范前生的时候,人长的是非常庄严而且很有才华,那么他的大哥,相貌平平,才华也是一般般。那么他妈妈呢,这个三个兄弟里面,他的妈妈,前生的妈妈,特别疼爱这个老二黄景范。那么后来他们三兄弟结婚以后,这个老大,才华一般般的老大,娶的太太特别的漂亮也特别有才华。黄景范很有才华,他娶的太太很平凡。他妈妈就多事,就跟黄景范说:你啊,你应该配你大嫂才对,这个你太太配不上你。那么他一开始听,他也不在意,结果他妈妈就怂恿他说:我们应该把老大给害死,把你老婆也害死,你们两个就结婚。后来他妈妈经常这样讲,后来他就受他妈妈的影响,两个人就合谋,用一种毒药把他大哥跟他老婆给毒死。毒死以后,在他妈妈的撮合之下,他就跟他大嫂结婚了。然后毒死以后,他也不敢报官,就埋在他们家的后院。从今以后晚上就睡觉就不平安了,就经常有鬼魅扰动了,后来没办法,就请了一个出家师父做法会,出家师做完法会说,他说你们家这个事我没办法解决,冤有头债有主,他说你要去解决这个问题,你只能够去云栖寺找莲池大师。

后来黄景范他看情况,杀了人,杀了两条命,他没办法,他就到莲池大师那边出家了。出家以后,当然他出家前,就跟莲池大师报告他如是如是的经过,莲池大师叫他修三年的苦行,整天为大众师服劳役,晚上就拜忏,白天就做工作。三年以后再去念佛堂念佛,念了十多年,然后往生了。往生了以后就得这个果报,他前生的修行有善根力,就召感了莲池大师跟他这个师兄,出手救他。但是他自己造的罪业,遭受到这个短命多病的果报。

所以我们看到黄景范,他一生的遭遇啊,两种力量:从因地上来说,熏习力故。他前生有两法的熏习,第一个杀业的熏习,他杀业不是一天两天,他预谋已久,然后付诸行动把对方杀死。这个第六意识的瞋心所发动的杀业,这是一种熏习;第二个他后来忏悔、出家了、念佛,净法的熏习。所以他前生的第六意识,在造业的时候,他没有依止我嘛!熏习力故。那么得果报的时候,要因缘力故。两种因缘:一个是善的因缘,一个是恶的因缘,同时现行。结果他妈妈因为没忏悔,他妈妈就直接到三恶道去了,这阎罗王说了。所以你说,它哪有我呢?如果我去造业我去得果报,这个我是不能改变的。

所以我们人生是不断的变化,其实现在的你,跟小时候的你,有没有一样?不一样了,为什么呢?熏习力故,因缘力故。你这几十年总有一些资料,新的资料输进去了,是吧?你可能比小时候更好,也可能更糟。所以你小时候的我到哪里去?没有了!它就是一个明了的心识不断的在变化。其实我们人生就是一念的心识在活动,这个心识,两种力量在控制这个心识——因缘力故,熏习力故,根本没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东西,来主宰你的生命。生命是不能主宰的,我们只能够熏习,你只能够在因地去熏习它,你不能在果地上去改造它,不可以,这个就是无我的真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

警惕「六根」的坏习惯

人在世间,总有很多给人评论的地方,尤其关于习惯方面...

培养第二念的觉悟

我们一生当中你的造善造恶,就是第六意识决定了。当它...

去除无明的习气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

「相随心转」要如何转

我们再看第二个,第二个很重要了相随心转。那么相由心...

随各人施心大小,所感得饭菜不同

外在六尘是讲依报的环境。看六尘这当中有六段:色、声...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为什么中医提倡五点钟早起

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

造佛塔的功德

佛塔,亦称塔婆,浮图,意译为高显处、功德聚、是佛教...

福报很大,要是不守章法,也会回到业障深重

知一切法当体即空,非灭故空,不必等到它消失。这个空...

世界名人谈素食

1、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我认为素食者的人生态度,乃是出...

【佛教词典】无边语

【无边语】 p1052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无边语者:广大...

【佛教词典】智波罗蜜多

【智波罗蜜多】 p1153 如四菩萨行中说。 二解 瑜伽七十...

佛心本有

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

众僧良福田,也是蒺藜园;罪福由此心,非前境过咎

《南山律在家备览》中,有一条深刻地分析了当前一些居...

诵经时要注意这10个问题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

虚云老和尚论《西游记》

世上流传的《西游记》、《目莲传》,都是清浊不分,是...

四十八大愿——(第20愿)系念必得往生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

明明是苦事,他却认为是乐

身一定要受,一天饮食、起居、睡眠都叫受。吃得好、睡...

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

我于一九三五年到惠安净峰寺去住。到十一月,忽然生了...

费重利轻

有人一生劳碌,和人争夺计较造诸恶业,才得来的钱财,...

莫以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

【推荐】念佛人当如何面对病死之苦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

皈依是什么意义

学佛必从受三皈依起,三皈依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

圣严法师《死亡并不可怕》

佛教认为人生有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一般人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