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八识田中下阿弥陀佛的种子

智谕法师  2013/04/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八识田中下阿弥陀佛的种子

众生都是凡夫,难免起烦恼,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起烦恼不可在八识田中下种子,下了种子,一定受果报。那么,怎么叫不下种子呢?就是在有烦恼的时候,不要放到心中忆念。

烦恼略说有六种,就是贪、嗔、痴、慢、疑、恶见。这六种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贪嗔痴。对这三项,众生都不能断,而且天天要犯。

那么,怎么办呢?当贪恋起来时,随缘过,过了就不要忆念它;时常忆念,放在心里念念不断,就成了种子了。在八识田中下了种子,迟早会要受果报。譬如说,今生贪恋眷属落入畜生道,你也跟着他掉入畜生道里面去。嗔念也是一样,嗔念一起的时候,要起观照,随缘过,不可放在心头始终记恨,记恨不舍。那一定下种子受果报。所谓痴,浅现一些讲,就是不懂的道理。贪嗔痴念要是起的时候,起观照,知道它是贪嗔痴念,就放下它,不可在心中忆念,这样,意根就没有业因。同时,还须注意一点:千万不要教它起现行业。什么是现行业呢?现行业就是不但意根里有了,还出之于身根、口根;就是口也说,身也造。这样就叫现行业,身口意三业造成的善恶业复成了种子,一定受来世界报。

那么,怎样能不下种子呢?依照佛的教导去做,就不下种子了。佛的教言太多了,按照什么去奉行呢?按照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所以大家要时时刻刻记住一个“正”字,我要走得正,做得正,想得正,不种恶种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可放到心中去想,愈想,积的恶业愈重,积的烦恼也愈深,我不可起,那个烦恼刚一起来的时候,马上就会有观照功夫起来。你一观照,烦恼灭了,才能够念佛,真正的念佛。所以念佛必须起这种观照功夫,来帮助念佛的力量。

譬如说,大家在世间要是贪心一起,赶紧观照,哦!这个是贪,不可起,一发脾气,哦!这是嗔心,不可起。这样不断用功,当发脾气时,对照心就会起来,脾气马上就消了,绝对不会记在心头,时刻忆念。这样,就断了来生六道的种子。这个方法叫离苦法。

烦恼业固然是这样除灭它,可是念佛呢,恰恰相反。阿弥陀佛号,西方极乐世界的美景,往生的意愿 ,要时时刻刻记在心头。愿见弥陀,愿生西方,时刻不忘。因为我们知道,贪嗔痴要是时刻不忘,一定受果报。

明确了这个道理,各位居士回家以后打算怎样念佛呢?时刻不忘,记在心头。做事的时候,心中不忘阿弥陀佛,不忘西方极乐世界,不忘往生。甚而言之,吃饭,睡觉,走路的时候,也不忘记,要见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叫得乐。这两个方法联起来叫离苦得乐法。

要是时刻不忘,把这个种子下到八识田中去,还有一项好处,即使功夫用得不够纯熟,临命终时暂时不得往生,但如果八识田中有了这颗种子,命终以后也能得生佛前。因为释迦牟尼佛说过,众生可以命终以后生佛前。

既然,虽经多生多劫,这个种子也能成熟,那我念阿弥陀佛的功德,这一善根也决定能成熟的,而且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不待来生,今生就可成熟。阿弥陀佛自己说过了,若有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是生报,命终以后再生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大家看到有人命终时没现瑞相,也只管替他助念念佛,他在命终后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的,就是因为八识田中有这一颗种子的缘故。

最后,我不嫌重覆,再告诉大家;在八识田中千万不要下贪嗔痴六道三途的种子,一定要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种子。怎么下这种子呢?时刻不忘,回去以后,时刻不忘。吃饭、睡觉、做事、走路、时刻不忘,不忘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这个种子一定下去了。

现在我们至诚恳切念阿弥陀佛,下这个往生的种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今生是流浪的最后一生

凡夫众生要住在五浊恶世度化众生是不可以的,这就好像...

常修梵行,为了临终一念

特别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愿非常重要,那个...

《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

从天台家的观照来看,观照现前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不...

律航法师的往生经过

他在往生前的一个礼拜,就叫我到他身边说:拿纸笔来,...

大船翻沉,靠念佛奇迹般生还

我叫陈兆启,31岁,家住辽宁省庄河市兴达街,在蔬菜批...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念佛消业的故事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

苦行大师 端坐化去

今彩大师:俗姓方,江西雩都县人。宿有善根,少即戒杀...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人最宝贵的就是良心

引言:不伤害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害人者必害己。 这个...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

如何辨识香的好坏

香的好坏,不仅影响我们的供养,也影响人体健康。要辨...

净界法师:菩萨戒修学法要

当我们发心要行菩萨道,开始在生命当中来积集福德、智...

【佛教词典】愿船

(譬喻)弥陀之本愿,渡众生于彼岸,故譬以船。迦才净...

【佛教词典】四种意趣

【四种意趣】 p0431 摄论二卷十二页云:四意趣者:一、...

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往生吗

【以前曾经有佛弟子请问佛:要是遇到横祸,突然去世,...

善用其心怎么个「善用」法

在善恶关头,你怎么善用其心? 依着事、依着境,境就是...

为什么不结婚

为什么不结婚?这问题,我遇到了许多朋友,都曾这样问...

知识不等于证悟

虽然经常诵念经文,但放逸而不奉行的人,像替人放牧的...

小人也可以转换成贵人

生活中,有人被他人捉弄或陷害,于是把称对方是小人,...

贪心失金鹅

一位妇人在先生往生后,带着三个女儿到富有人家里当奴...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

用心来转境

登山客都有爬山的经验,陡峭的高山,直上很难,必须要...

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方法

在地藏经《称佛名号品》里面,地藏菩萨利益众生,说个...

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实是很好...

自己行善的心是真还是假

以前有几个儒生,去拜见中峰禅师 ,提出一个问题说:佛...

钱员外投胎讨债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年间。距北京城几十里外有一个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