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

大安法师  2024/06/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

从天台家的观照来看,观照现前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不要被它现象所迷惑。《楞严经》七处征心,觅心了不可得,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超越时间——不是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超越一切色法,不是“青黄赤白、长短方圆”这些。

谈到实相,当然讨论起来不一定容易理解。说起实相,实际上究竟的境界也就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但这里面要把握它的中道,就像《楞严经》所说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一切相”就是无相,“即一切法”就是无不相。要把握这个实相的无相——无相的空,无不相的这种有——就是不空。空和不空,这样的辩证关系。不得已就把心性这种本来的面目称为实相。实相又能够双遮两边,“非寂非照”;又能够双照两边,“寂而恒照,照而恒寂”。

把握这个实相有什么好处呢?从这部经典形而上的道理来讨论,一般的人看《阿弥陀经》,好像觉得《阿弥陀经》不怎么地。它都是黄金为地呀,七重行树啊,七重罗网,都是那些事相。甚至还说:“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不是贪心吗?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黄金就想去。”

这里讨论它的体性是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全体的依正庄严都是实相,不是现象界的一些助于我们感官快乐、我们贪心的对境。所以这个体性是很重要的。了解了这部《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够去理解蕅益大师谈的:把这个实相的一真法界的体性,显现为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这种实相的体性,显现为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这个实相的展开,那就森罗万象。

实相的圆融无相是不可言说,实相的缘起那是穷劫难尽。能说这个经典的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阿弥陀佛的功德,能度众生的两土世尊、所度的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众生能信的心和所信的净土妙法,能厌离的能愿心——“能愿”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和所愿的极乐世界,能持修净业的身、口、意三业以及所持的弥陀名号,能往生净土的信、愿、行三资粮和所往生的极乐世界四种净土,能赞叹这部经典的释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诸佛,以及所赞的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名号功德,等等等等,都是“实相正印之所印”。

这就是很奇妙了。这些净土法门所展示的事相,全体是实相,全体是涅槃,全体是一真法界。我们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实际上就是观察我们当下一念心性。观察佛的境界,以佛的境界作所缘境,以真如熏无明,就能够打开心量,伏灭烦恼。所以读《阿弥陀经》,读《无量寿经》,观察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就是极为殊胜的修行观察法门。因为它全体都是实相。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彼岸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

念佛十法

(一)高声念: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纷起时,即振作精神...

信愿念佛,癌症痊愈

我是一个命运多舛之人。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车祸失去...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

身体随着佛号节奏打拍子,这样有利于摄心专注吗

问:在坐念的时候,有些人的身体会随佛号节奏而快速的...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修行与世俗的较量 佛法是心法,起心动念都源于我们对外...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

净宗愿门的本质内涵

净业行人的愿往生心,乃浊世淤泥中伸展出的正觉莲华,...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四种念佛法门的难易特点

疏文 念佛复有多门者,如后文中所开实相念佛四种,乃至...

修行不是在做学问

问: 如果有人教理是懂得,但是在自己的内心觉得都是浮...

瞋恨心是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烦恼

《华严经》说,一念瞋心起,火烧功德林,百万障门开。...

佛有无量德,四字名号足以该之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

【佛教词典】黑白石

(故事)优婆鞠多依其师商那和修教,若起恶心,则下黑...

【佛教词典】竺佛念

东晋僧。凉州(甘肃武威)人。幼岁出家,志业坚精,于...

凡事尽心尽力,成败交给业力

空有双照,悲智双运成就菩提心。 前面的业果叫作有相行...

这种境界并非功夫,而是一种可怕的幻妄相

这个用功人啊,说起来也明白,功夫到了什么地方了。这...

圣严法师《安定人心责无旁贷》

现在我们要救世界、要救人类的未来,只有三个条件:一...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

虱子是什么做的

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

常吃山药的益处多

自古以来,山药一直被视为物美价廉的补品。虽然貌不惊...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

有福之人的三要素,也就是仁、智、勇。 第一个要素就是...

各种茶叶的功效

1、乌龙茶:减肥美容,降低胆固醇。 2、绿茶:皮肤美白...

欲速脱轮回之苦,莫如持名念佛

念佛求生净土,乃一门圆摄百千法门,非举一废百也。但...

为什么会感觉到空虚

有人发短信问我:人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空虚呢? 顾名...

这样去观想才能减少痛苦

佛教导说:要经常思惟,现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周围环境...

少施获大福报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净住说法,当时城中有九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