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徐恒志  2014/03/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有益。以世法说:“年老者静坐,可以减少头痛腰痛、眼花心乱、血压高、麻痹症等疾病;年轻者静坐,可以减少欲念,静定有智,遇事不太冲动,避免与人争斗。所谓‘血气未充、戒之在色,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实可从静坐体得其好处。

以佛法说,佛教有经律论三藏,旨在戒定慧三学,而三学尤以定学为中心,定水不波,妄浪平息,智体澄清,见理分明,则是非明辨,邪正判然,由正思而趣向于正行。儒书有“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与静坐之理亦近。

以个人经验说,年少体病,随侍虚公,常嘱静坐,惜为经书文字所累,甚少习禅;间或习之,又无恒心,得益不多。近十年来,常有静坐,反觉精神较佳,体重亦比前增重加肥,是亦证明习禅之好处。

佛法为一可以实验之学问,虽诵经念佛等皆为实验方法之一,而莫如禅定为重要,如今日之欧美国人之学佛,一以佛法提倡慈悲和平,为厌战争者所追慕,一以佛法之道理可从禅定中实验到。尤以美国人好奇,趋之者更多。如今美国各高等学府多有佛学研究会,多数是重于修禅定的。

习禅的方法

一、调饮食:人身需饮食生命始得活动,犹如机器需加油加煤才能转动。饮食咀嚼,和津液混入胃中消化成糜,转入小肠化为乳状的滋养,人于血液,以供全身利用,故饮食与生命极有关系。但食物不可过多,过多则胃肠消化不尽,不能吸收精华,反而排泄于体外,叫胃肠加倍工作,结果必气急身满,静坐不得安宁;若食太少,营养不够,体弱力衰,静坐亦难致果。此于古语“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可省之。

二、调睡眠:人之工作,不论劳心劳力,皆须适当休息时间,始能恢复精神,睡眠即最长时间之休息。常入睡眠以八小时为合度:睡过多则精神困昧,不宜静坐;睡过少则体力未复,精神恍惚,亦不宜静坐。故须睡眠有节制,神志保持清明,静坐方易生效。又睡前醒后,皆可起坐,起坐如觉得不够精神,中夜坐后仍可再睡一下。

三、调身:一于坐前,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常保持宁静安详,不可有粗暴举动,境粗气粗,心意轻浮,必难人定。二人坐时在床在凳,须宽衣解带,(坐垫须后高一二寸)从容人坐,腿或双盘、或单盘,或把两小腿向后交叉于两股之下、或双腿下垂足贴于地(后二者为年老无法盘腿而设);次要安置两手,把右掌的背叠在左掌上面,贴近丹田,轻放腿上;然后把腿左右摇动四五次,端正其身,脊骨勿挺勿曲、颈正、鼻与脐如垂直线始对,不低不昂;开口吐腹中积气三口,把舌头抵上额,由口鼻徐徐吸人清气三次至七次,唇齿相着,轻闭两眼,坐久或觉身有俯仰斜曲,随时矫正之(坐之时间先半小时渐次增至一二小时)。

坐后,应用口吐气十数次,令身热外散,然后慢摇身体肩颈,徐舒手脚;再以两大拇指背擦热来擦两眼皮,开眼再擦鼻两侧,再以双掌相搓令热,擦两耳轮以至偏抚头部及胸腹手腿至足心而止。又坐时血脉流通,身热发汗,应待汗干,然后随意动作,此为坐后调身之方法。

四、调息:鼻中气体出入名呼吸,一呼一吸为息。静坐人手最要工夫在调息。呼吸有四种:A、喉头呼吸:通常人不知卫生,呼吸浅短,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力量,因此达不到吸氧吐碳功用,血液循环不能优良。B、胸式呼吸:此较前稍好,气体能达胸部,充满肺部,通常学生体操的呼吸运动,能做到此地步,但仍不算调息。C、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气体能达到小腹,在吸气时空气人肺充满周遍,肺底舒张,把膈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气时腹部紧缩,膈肌被推而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这方算是静坐的调息。但学者须注意呼吸丝毫不可用力,鼻息轻细深长,自然达到腹部,连自己的耳朵也不闻出入息声,方是调相。D、全体呼吸:此为年久静坐功深,呼吸细,出入不知,如无呼吸,虽有器官,若无所用,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至此乃达调息之极功,可人深定,如鸟巢禅师之类。

五、调心:心有真心与妄心,真心是心的本体,妄心是心的虚妄作用。吾人自有生以来,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犹如意马心猿,难调难伏。中国小说西游记,写出一个马骝精孙悟空,横行无忌,大闹天宫,难以调伏。唯唐僧能伏而使用,其主题实写唐僧之修养功深,能束心猿意马,实无孙悟空其人也。

吾人静坐,可有两种心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深,容易瞌睡。治散乱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体也是外物,置之不睬,专心一念于小腹间,徐可人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径行再坐;或修数息观,从一到十,数到不乱,心息相依,绵绵密密,昏散两魔,皆难得人,则如修般若空者不见其身,或如观“当知此处,即为是塔”,莫不获得定功。

所说调身调息调心三法实可并用,不为文字所泥而意会之也可。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这十种的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

禅观了解过去,净土规划未来

当我们谈现在,其实是离不开过去,也离不开未来;如果...

末法时代地藏法门的殊胜

问: 文殊菩萨跟地藏菩萨给您不同的启示。 梦参老和尚...

百万佛号闭关体会

生死苦海,唯佛法可度;诸法门中,唯净土为最。生而为...

忽然临命终时,尔将何抵敌生死

预前若打不彻,腊月三十日到来,管取尔热乱。有般外道...

净慧法师《生活禅》

生活禅这个题目,可以说是天天讲,年年讲,月月讲,总...

圣严法师《念佛禅七开示精华录》

念佛也是禅 念佛,通常被认为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成了...

这里本来就是地狱

无德禅师收了不少青年学僧,大家慕名而来跟他学禅,禅...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静坐的好处

静坐(冥想、禅思、内观)提供人类一贴清凉剂,无论闲...

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祸害没有利益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说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

芹菜的六大食疗功用

生活中,有很多人吃芹菜只吃梗而不吃叶,从营养学角度...

从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我来乐生院,与诸位说法,真可说感想万端。诸位的病苦...

【佛教词典】莲华落

(杂名)通俗编曰:五灯会元:俞道婆常随众参琅邪,一...

【佛教词典】为人悉檀

全称各各为人悉檀。四悉檀之一。佛化导众生之教法可分...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

星云大师:励志名言名句

1.做万种事,可结万人缘;利万种人,能修万种行。 2...

净土宗的人,低估了妄想的势力

从佛陀的预言,我们现在是在一种下坡的阶段,叫末法时...

想学《楞严经》,要先放下这些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

迦叶尊者入灭的因缘

世尊灭度了!所有的佛弟子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地悲伤...

知道与不知道

从前,有一位大师,充满智慧,远近闻名。 这位大师讲...

每日的生活要如何计划呢

你每一天的生活,是如何过的呢?有计划吗?春秋时,齐...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跌倒不一定是坏事,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

有个渔王非常苦恼,就因为三个儿子的捕鱼技术都很一般...

大安法师:讲预测和问灾难是否正修

问: 我们有些同修很喜欢大谈感应,或讲些预知,问灾...

学《法华经》继承了什么家业

诸位,你说我学《法华经》,我继承什么家业? 你继承两...

星云法师:不要让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恩

佛教道场往往对发心捐献的信徒说:「功德无量!将来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