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庄严自己,也要庄严世界

宽运法师  2014/04/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庄严自己,也要庄严世界

「庄严」这两个字,我们常常都会听到许多佛弟子在说,如「法相庄严」、「妙相庄严」、「庄严殊胜」、「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等等。「庄严」在佛教里面有着令人赞叹、仰敬的意义,以佛法来说,人不但要庄严自己,还要庄严世界;而庄严自己和世界的途径,不外修福、修慧,也就是福慧双修,不但自己清净,也要令整个社会变得清净,进而成就和谐世界、人间净土。

我们如何才能福慧双修,令到身心、世界都能庄严清净?《法句经》的〈喻耄品〉有两段内容,其中有很好的说明;可供现代学佛人警惕与学习,如能将之作為暮鼓晨钟来体验,必将是身心修行的一门有益的功课。

第一段是,佛陀在祗园精舍为四众弟子说法时,刚好有七位长者婆罗门从老远来学佛。他们成为沙门后,共住一室。不料,七人修持懈怠,无法体会无常,心里只想着俗世的繁荣享乐,整天谈笑喧闹,不懂人生短促。佛陀知道此事后,一天突然来到他们的房间,他们见到佛陀突然来到显得惶恐而愧疚;于是佛陀便对他们七人说法以示训诲:

「所有众生每天争吵,不知上进,不外倚仗以下五件事:一是自恃年少,来日方长。二是自恃晶貌端庄。三是自恃身强力壮。四是自恃财富。五是自恃贵族特权。现在,你们整天谈笑放纵,不知道自恃什么呢?

当时,七人都楞住了,很久都答不出话来。于是佛陀便用以下的诗偈来教诫他们:

何喜何笑?念常炽然,深蔽幽灵,不如求定;

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疾,岂知不真;

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短促;

身死神从,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

这时,七人听完了佛陀的开示后,心意得到了开解,从始洗心革面,端正身心,不敢放逸,精进向道。

第二段是,一日佛陀在舍卫国接受弟子们供养时,正好有一对老夫妇在行乞。佛陀知悉他们贫穷落魄的原因,便借机告诫弟子们:「他们本是朝中大臣,有无数的财富,只因奢侈无度,才会落到如此地步。」

之后,佛陀又说:「世间有四种时机,修道可以得福,免除一切苦恼。一是年少有力时,二是富贵有财时,三是得遇三宝好种福田时,四是常思万物无常离散时。」

当时,弟子及村人们闻此妙法,皆大欢喜,依教奉行。

由此可见,所谓庄严自己和世界,也就是体悟无常,珍惜积善修福的因缘,修养身心。《法句经》这两段话,指示得很清楚,庄严的实践基础,在于清净心、精进心、无懈怠心、惜缘惜福的心。凡是学佛的人,必须从这个基础做起;不止追求外在的庄严,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庄严。

另外,在《别译杂阿含经》卷一中也有一个很好的故事:

一天,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正当大众在聆听佛陀说法时,一位面容憔悴的比丘蹒跚地走到前方顶礼佛陀;接着,向大众合掌后,即在一旁坐了下来。

当时在场的其他比丘,不觉都兴起了厌恶的念头:「为什么这位比丘看来如此憔悴,毫无威德可言?」慈悲的佛陀观察到比丘们的心念,于是问大众:「比丘们,你们看见刚才向我顶礼的比丘了吗?」比丘们回答:「世尊,我们看见了。」

佛陀告诉众比丘:「你们千万不要看不起这位比丘,他已破除见思惑,漏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获得真正的解脱。所以,大家不应该轻蔑这位比丘,除非你们和我有一样的证量,才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没有证到如来的境界,而是藉由外表来判断他人,对自己只是有损无益。」于是佛陀为大众说了一首偈语:

「孔雀虽以色严身,不如鸿鹄能高飞,外形虽有美仪容,未若断漏功德尊。

 今此比丘犹良马,能善调伏其心行,断欲灭结离生死,受后边身坏魔军。」

在场的比丘们听了佛陀的开示,皆心开意解,欢喜奉行。

《佛说无常经》云:「外事庄彩咸归坏,内身衰变亦同然,唯有胜法不灭亡,诸有智人应善察。」再美丽的容颜,扺不过无常,终归老死;庄严的彩饰,也不能让心得到清净自在。什么是真正的庄严与美丽?在于能善调身心,降伏自己的烦恼。当我们能真实面对自己,反省检讨,改正习气,让心清净自在,才能拥有真正庄严的生命,才能明瞭做人处事的原则,与利人利己的真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

穷微极妙的莲华座

《观经》讲那个莲华座,你看看它穷微极妙到什么程度?...

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一、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之力,流...

财布施也可得相貌庄严的果报

救济贫苦离不开钱财送贫者,买米油粮食以及各种食品施...

【推荐】【佛教图片】三十三观音像

三十三观音像...

淫女惑人成骷髅

善能观察真实道理之人,见到任何美好之人事物,无有贪...

如果嗔心还在,「美」会受损失

使色不美引非善,辨理非理慧被夺。不忍令速堕恶趣。忍...

四十八大愿——(第26愿)菩萨得金刚身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贪淫好色的十二个比喻

本文从经典中选取了十二个形象的比喻,目的在于揭露美...

财布施也可得相貌庄严的果报

救济贫苦离不开钱财送贫者,买米油粮食以及各种食品施...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礼拜的种类,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记载,礼拜有十...

要用哪种思考模式来离开娑婆世界呢

在《法华经》的思想,天台教观有三种方法离开三界,会...

【佛教词典】龙树本迹

(本生)龙树菩萨之本地,谓为过去之妙云相佛,又曰妙...

【佛教词典】三界唯一心

(术语)古来华严经之偈曰: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

阿那律-天眼第一

无忧的童年生活 在《阿弥陀经》里记载著十六位大阿罗...

别把生命的能量,都消耗在享受上

修道如果懂了《黄帝内经》,你就会更加谦卑,知道自己...

赵州和尚的耳刮子

赵州禅师,与他的侍者文远对话: 师因与文远行次,乃...

星云大师《禅定的开示》

关于禅定,其实,禅就是定,定就是禅,一定要来解释它...

随喜一切众生的无量功德

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普贤菩萨有十个修行大愿,其中第五...

印光大师嘉言录--分禅净界限

●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

心不可得,病来逼谁,谁受病者

五观心治者。不带想息直观于心。内外推求。心不可得。...

未得到定之前,要减少睡眠

在世间修行的时候有三种:第一种是修定心,第二种是读...

神奇的诵经声

在一座山上有一茅舍,住着一个比丘僧。比丘对佛法真可...

每个人的终极归宿,你了解多少呢

(一) 思维死决定会到来,我决定要死的,无有能退却者...

机心越深,以后的奇祸就越大

看看我们的饮食:我们每天都追求美味,这些所谓的美味...

宣传平等的迦旃延尊者

长青灵岩寺千佛殿罗汉的迦旃延尊者 迦旃延:旧译迦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