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心带回家

净界法师  2014/04/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的圣像,所以我们皈依三宝,我们攀缘苦恼众生,所以我们生起慈悲心来布施放生。刚开始这样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初学者一定是攀缘外境,阿难尊者他的示现就是这样,先攀缘外境。但是攀缘外境产生的一个善良的心有什么缺点呢?本经讲到有两个缺点。第一个,它是不安稳性的。因为你的心向外攀缘,外境是变来变去的,而且你做不了主的。所以你看我们一个初学者就是觉得弟子心不安,因为外境动得太厉害了,而且它要怎么变你也没办法控制。

所以你要觉得心不安,那表示你的心是住在外境,你开始在产生攀缘心,因为攀缘心的特点第一个是不安稳性。其次,攀缘心最大的过失是轮回性,它会启动你生死的力量,就是十二因缘的力量。什么叫轮回性呢?印光大师开示得很清楚,他说,我们依止善念来修习布施持戒,这种善业是夹杂恶念的。他说我们在造善的时候假设攀缘外面的人事,我们在造善的时候我们心中是贪爱来生的果报。说你为什么愿意布施呢、你为什么愿意持戒呢?因为我希望透过布施持戒去创造来生的安乐。

所以,我们隐隐约约在造善的过程当中对来生的果报是一种爱取的烦恼,所以我们造善的过程当中是夹杂恶念,这个在《楞严经》上说是善中有恶。

那么这会有什么结果呢?因地是善中杂恶,到得果报时候,安乐果报现前的时候,因为你过去生的想法就是这样的想法嘛,所以你安乐的果报现前的时候,大富贵的福报现前,你肯定放逸。

因为你因地的时候就把这个因种种下去,你当初为什么布施持戒?你就是为了这个嘛。

所以你的理想、抱负现前以后,你心中念念就是不忘这个大国王的果报、大富长者的果报,一现前,你就开始放逸。放逸的时候就会带动我们的烦恼跟罪业,第三世就堕落了。印光大师说叫作三世冤。

第一生生起有漏的善念,第二生产生有漏的果报,第三生正式堕落到地狱去了。

那么这个地狱的果报基本上来说,表面上是第二世的放逸造成的,但是从远上来推,其实你第一生的时候,你在造善的时候对人天安乐果报的的爱取,其实以印光大师的标准,你已经把第三生的地狱给种下去了,就是善中有恶。

但是到了地狱以后呢,你遇到了痛苦,你就起惭愧心,惭愧心慢慢增长了,痛苦到极限的时候,恶中有善,我们在起放逸的时候有惭愧心,所以得果报、痛苦果报、刀山油锅出现的时候,又刺激我们的惭愧心,我们又开始起善念,所以三恶道果报结束以后,又报到人天去了。

所以,这个轮回性就是说,当我们是以攀缘心在起善念的时候夹杂着恶念,把安乐果报享完以后,变成地狱的果报出来,从地狱果报痛苦结束以后,因为惭愧心的力量增长了,又变成人天,就构成我们生命的轮回性。善中有恶,然后善到极限,善极生恶,然后恶极生善,就构成我们生命的一种上下的轮回。

所以假设我们不修《楞严经》,我们的生命大概就是这样子,安乐、安乐、安乐,然后就痛苦、痛苦、痛苦,痛苦久了起惭愧心,又开始安乐、安乐、安乐,安乐久了又起放逸,又开始痛苦、痛苦、痛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一个好人转成道人的原因。因为你是一个好人,你离不开轮回的力量,你所起的每一个善念就夹杂着爱取的恶念,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怎么办呢?关键就是你向外攀缘。 善业没有错,我们今天讲,布施没有错,持戒也没有错,这都是佛陀所制定的法门,错在我们错用心了,我们不应该用这个心态来修布施,不应该用这个心态来持戒。是心态有问题,不是法门有问题。所以,《楞严经》希望我们一个修学人从一个善良的心要提升到一个清净心。就是怎么做呢?

把心带回家

你不要在外面攀缘,你要能够向一念的清净心安住,以一念清净心的角度、以不生灭心的角度来行布施、来持戒、忍辱,你所造的善业就不是轮回的安乐,而是一个出世间的功德,而是一个净土的庄严。

所以当我们心态改变的时候,我们来生的生命也就改变了。你本来来生是做一个大国王的,诶,转成净土的庄严。因为什么?因为你生命的因缘改变了嘛。我们由于过去的因缘创造了今生,我们也就认命了,事到如今后悔无益。

但是我们不希望来生继续如此,所以我们今生必须做一些改变。

你今生的心态改变,你来生就能够改变。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人们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

普通人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佛和众生都是...

【推荐】听你「自己」的佛号,心才能专注寂静

一句佛号的操作包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

【推荐】你是快乐的时间多,还是痛苦的时间多

【阿难!譬如有人,谈说酢梅,口中水出,思踏悬崖,足...

心念改变命运就会改变

佛是从哪里产生的?佛是由我们心成的。是心是佛,是心...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

【推荐】因地时有菩提心的摄持,所以每个法都坚固

我们以前没有发菩提心,是活在个人的欲望中。我们为什...

人体自身拥有的31味心药

为了充分发挥心药作用,31个心你必须知道,这就是开心、...

在佛法中积集善业,但来生有五种可能

受戒学律,听教看经,参宗坐禅等种种法门,都是佛陀制...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维摩诘经》的净土观及修行方式

二十世纪的现在,杀人利器发达的今日,来提倡修行净土...

福报的水养智慧的鱼

我现在发现,我们同学说起来比我说得好,也都说得头头...

像供奉佛法一样地供奉仇人

(寂天菩萨著 达瓦次仁译)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霉的...

心律法师:遇到小人怎么办

安婧最近很郁闷。她不喜欢参与那些家长里短的话题,也...

【佛教词典】妙戒

指菩萨所受的大戒,对于小乘的粗戒而言。...

【佛教词典】第十六王子

为释尊过去世前身之一。于过去三千尘点劫之时,演说法...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才劝往生言著相 尽思贪恋却迷蒙 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佛教...

幸与不幸是取决于自己的看法

幸福与不幸、痛苦和快乐就像是硬币的两面,不幸与痛苦...

改变风水其实就是要改变心

很多人都感觉风水神秘莫测,但是我所理解的风水其实很...

经常出现妄觉该怎么办?

问: 尊敬的法师,末学从六、七岁起,一直到现在,经...

家里容易藏污纳垢的地方

家里的很多地方,可能看似干干净净,其实却是藏污纳垢...

如何理解念佛要念得「心佛两忘」

问: 《印祖文钞》里我似乎记得念佛要念得心佛不二、...

截断世人生死路,别开化外一乾坤

下面我们讲讲清朝彭二林居士《重订西方公据》后面,收...

闻过即怒

人人皆有自尊心,也是最爱面子的动物。就算一个痴痴呆...

大安法师2024年正月初三开示|一念与十界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彻悟禅师语录》...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问: 色不异空和色即是空有什么区别? 大安法师答:...

困难也许根本没你想得那么大

国王费迪南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

把幸福当成一种习惯

清晨,在列车卧铺的洗手间,我们几个男士正在洗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