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业的四种对治力

智圆法师  2014/05/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业的四种对治力

如果我们造下定、不定业,是否只能被动地感受果报呢?当然,如不依对治力,业不会有丝毫的减弱,定要毫厘不爽地感果。但如依四种对治力忏悔,则可以使重业减轻,轻业变无。

四种对治力即:依止力、破恶力、恢复力、对治力。依止力,如人误服毒后,需依医治疗,造罪之人应归依三宝,发菩提心,然后观想诸佛菩萨的种种功德庄严来忏悔业障;破恶力,如误服毒物之人极想将毒物吐出,造罪之人从内心深处发露忏悔,没有覆藏心;恢复力,如误服毒物的人发誓再也不吃毒物,造罪之人发誓纵遇命难亦不复造罪业;对治力,如误服毒物的人,为了疗毒需服药物,造罪之人以精勤行善,念诵金刚萨埵心咒等来清净罪障。

下面进一步讲述四种对治力。

一、依止力分外依止力和内依止力,外依止力即如理观想诸佛菩萨,内依止力指归依和发心。总之,依止力是归依三宝、忆念三宝功德,诚心祈祷三宝以清净罪障。忏悔时当为一切众生清净业障成就正等觉果位发起无伪的菩提心,从而将往昔的一切罪障彻底清净。如《入行论》云:“如人虽犯极重罪,然依勇士得除畏,依靠何者速解脱,彼者善人何不依?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二、破恶力:应对自己所造的罪业生起后悔心,发露忏悔,不覆不藏。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悔心,单单口头上改悔,罪业不能得以清净。《弥勒狮吼论》云:“无知所造罪,一切当忏悔,智者若忏悔,不与业同住。”

三、恢复力:发誓今后不再造罪业,指静息十种不善业等。《毗奈耶广释》云:“若无诚意防护之心,所行悔罪,唯有空言。”《入行论》云:“断尽恶心时,说为戒度圆。”所以防护自心后不再作恶业至为重要。

四、对治力:指尽力行持善行以对治所造恶业。所依善法分六:(一)依止甚深经典,指受持读诵般若波罗密多等契经;(二)依胜解空性,指趣入无我空性,安住本来清净的空性,依空性见可灭除种种罪障;(三)依形象,指对佛、菩萨具足信心,造立经像;(五)依供养,指对佛像及佛塔作种种供养;(六)依名号,指听闻受持念诵诸佛名号、诸大菩萨名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正当的钱财是守不住的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跟偷盗有关系的,大家体会一下。古...

为什么第八识不能造业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

一句弥陀,就路还家。 可惜痴人,弃金担麻。-- 彻悟大...

如何去消除病苦

如何去消病苦?病其实是三类病,佛陀说三类病。 一个是...

圣严法师《不要埋怨是业障》

有些人在遭遇困难时,就说:这是我的业障重。不仅是遇...

一位开火锅店女老板的忏悔

我开火锅店开了十几年,没学习传统文化之前,不知道珍...

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都是罪

那谈死亡问题,生命的终结一定要从他的一生的过程去谈...

拜佛含蕴深奥医学原理

我还有一点经验也许可以提供给您们参考一下,也许在病...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学佛弟子应依四依法为标准

当今学佛群众大量增加,但因宿根不同学习深浅不同,以...

喝茶的十个益处

唐代刘贞亮把饮茶的益处表述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

【推荐】施食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风险,有佛经为据

施食只会有功德,不会有任何风险,有佛经为据: 1、有...

【佛教词典】九彻印明

(印明)以不动明王为中央,两部大日为两侧士,建立三...

【佛教词典】祇园精舍

祇陀园林须达精舍的简称,是佛教史上的第二座佛寺,在...

出家人没有悠闲的资格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

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偈,开头两句是:春有百花秋有月,...

泰国佛牌与古曼童是否可信

问: 请问在西安目前卖得很火的泰国佛牌,古曼童等说...

烦恼不断,无非就是没有智慧

问: 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有病,总...

无常大鬼常随身间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粪秽丛中,...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忆念力,希望力,串习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

千锤百炼,身心皆益

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心身...

职务伦理的重要性

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自古以来,即使十岁小...

宋仁宗皇帝赞僧赋

夫世间最贵者,莫如舍俗出家。若得为僧,便受人天供养...

修行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

地藏法门的殊胜和重要性

为什么我们要念地藏菩萨圣号?我们学《地藏菩萨本愿经...

成功的两步

有一位禅师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愿。 寺庙,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