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正慈法师  2015/01/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修行最重要是四个字:“信、解、行、证”。为什么会信得不深、信得不真呢?是因为我们理解得不够。有的人不注重形式,觉得形式不重要。烧香、拜佛就信佛了,不需要皈依,不需要受五戒,不需要受在家菩萨戒。甚至不需要烧香拜佛,哪里有困难布施些钱财就够了。这样的理解是不够的。从一个方面来说这样比较超脱,学佛就是要超脱、解脱。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们在没有超脱、解脱之前,是需要这种形式的。

拜佛,“头面接足归命礼”,头是身体中尊贵的部位,匍匐在佛的脚下,观想佛的脚在我们的手上。布袋和尚有首偈:“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越拜越觉得心里踏实。祈求诸佛菩萨加持我们,给我们福报智慧。不要总觉得自己吃亏了,吃亏是福。吃小亏,得到的是大福报。当然也应该保护自己,不能一味地隐忍,就像寺庙中有菩萨,还有威严的四大天王,他们就像是公检法司,护持菩萨,护持寺庙的清净。

把身体当客人

我们把身体当作自己的客人一样,平时把它招呼好,疾病就减少了。武汉有个居士打电话说生病了,我说平时你不把自己身体当回事,生病了才知道要照顾它。所以,修行也是这样,你经常去照看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你就会健康,心态就好。改变平时养成的不好的习惯、思考问题的方式,这就是修行。

修行修什么呢,行什么呢?好比一瓶酒,酒喝光了之后,没有酒了,气味还在。我们的习气也是这样,虽然看不见,可是还是存在。修行就是要把习气、毛病改正过来。

修行好多人入不了门,只是在跑庙,在烧香,在礼佛,但是为了什么,却不是很清楚。大多数人是求平安,求财,求全家幸福。我们在拜佛、求佛的同时,还应该照顾好自己。把自己照顾好,才会有平安,才会有幸福,才会有财。

凡夫就是迷而不觉,我们有许多习气毛病自己不知道。有些人为什么会做不好的事情呢,如果他懂因果就不会去做。为什么有佛珠呀,为什么要上香呀,为什么要有佛像呀。其实这些都像是一面镜子,在提醒自己。大家共修也是这样,一个人容易忘记,大家在一起互相激励,互相提高。

发心容易,发长远心很难

你们的念佛小组才1岁,要好好呵护。坚持下来不容易。我们的文艺队一岁的时候我去了,两岁的时候就没去了,因为已经解散了。发心容易,发长远心很难。你们一岁的时候我来了,希望到5岁、10岁还能再过来,那是我们最高兴的。

建设困难,管理更困难。整个佛教界都缺人才,修行、管理、弘法的人才。而且安排也要合理,一时兴起24小时都在念,念一段时间大家都念不下去了。要结合实际,哪怕一天念一个小时,只要坚持就好了。

还有就是把唱念学会,在唱念的时候会感动自己,是在与诸佛菩萨交流。唱念是龙天的耳目,诸佛菩萨路过这里都会驻足。你在念经,会恭敬你,诸佛菩萨会加持你。

敲法器敲不好,护法龙天都不开心。以前我们不会敲,老和尚都不让我们敲。80年代刚出家师父是不让我们摸法器的,我们就在桌子上拍,使劲地拍,拍疼了才会记得。引罄、木鱼他都一个人敲。后来我第一次敲,错了一个地方,至今还记得。法器要如法,如法的功德最大。有这样的敬畏之心,才不会敲错,你的心就很静。一千个人、一万个人,是一个声音。

把吵嘴的劲头拿来学佛

信仰的生起需要有人来引导,你们的念佛小组就像是星星之火。佛教的存在有两千多年,现在有这么多人来信仰它。佛教讲的都是真实不虚的。佛教是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到中国,皇帝派人到印度取经,一直延续到今天。第一个寺庙是白马寺,传过来的第一部经是《四十二章经》。还有《八大人觉经》、《佛说吉祥经》,大家都可以来组织学习。在念佛之前或之后都可以读经,这些佛经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就像一盏灯,让我们不会迷失方向。学佛要从读经学起。不读佛经,很难坚固自己的信念。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就像自己是在外地的小孩,想念家中的父母,归心似箭。为什么心很乱,无心念佛?我们吵起嘴来,什么都忘记了,什么都听不进去,如果把这个劲头来学佛,就有大成。

家里那个蓬头垢面、鞋子倒穿的那个人就是你的菩萨

有位居士到五台山拜访一位师父,他在家不是很孝顺父母,却很虔诚地拜菩萨。这位师父说其实菩萨就在你家里,你回家看到一个蓬头垢面、鞋子倒穿的那个人就是菩萨。居士回到了家里,他的妈妈在睡觉,着急给儿子开门。这位居士一看自己的母亲,蓬头垢面、倒穿鞋子,恍然大悟。原来父母就是菩萨呀。

我们学佛也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父母就是活菩萨,要孝敬父母,要给孩子做榜样。

永远不要怨天尤人,种好因,就会有好的结果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要懂因果。因果就像自己的影子,因果报应,如影随形。有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命运不好,很倒霉。永远不要怨天尤人,种好因,就会有好的结果。

有一个打铁的人,他每天叮叮当当地打铁,每打一下,就念一句阿弥陀佛,在他走的时候,念了四句话:“叮叮当当,久炼成钢,太平将近,我往西方。”

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有位朋友,他的老师是知名的学者,他说他的老师开始是研究佛教,现在怎么开始信仰佛教了呢?他不理解。我说中国有句老话,“英雄老来都归佛”。人都要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归宿,给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心找一个安顿的地方。

烧香拜佛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越来越年轻,信众的文化层次也越来越高。我接触的很多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士,学佛都学得非常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身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

净土法门的没有修学次第吗

问: 法师,修学佛法不是应该有次第吗,净土法门怎么扔...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

净慧法师:修行要抓住当下这一念

学佛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要慢慢地使...

憨山大师醒世歌

红尘白浪两茫茫 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 终...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

学佛的三个阶段

简单来说,佛法分为人天乘、解脱乘、菩萨乘。人天乘就...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是什么意思

整部《楞严经》的修学重点,就在破妄显真。那么在整个...

念佛三昧,无上真法

念佛一法,虽然我们有种种的认知,满怀的欢喜,无尽的...

心的觉悟

佛陀时常教育我们要活在当下,而不是沉溺于往昔回忆,...

往生咒的功德利益

「往生净土神咒」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是什么呢?「拔...

【佛教词典】云门一曲

(公案)僧问如何是云门一曲?门云:腊月二十五。见会...

【佛教词典】方等三昧行法

全一卷。智顗所说,门人灌顶笔受。为行方等三昧之仪轨...

盘中血肉,皆是历劫父母

这里引用《梵网经》的一句话。我们受菩萨戒的人为什么...

定时定点去放生,这样如法吗

问: 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念佛团队会定时定点去放生,但...

药师法门与人生佛教

编者按: 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宁波慈溪伏龙禅寺...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特点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显著特点: 第一,常居秽土。 《十轮...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我们看癸二的 明随缘不变之体。 这个体当然是最重要的...

圣严法师《诵经做什么?》

佛经是佛所说的信佛、学佛,而至成佛的方法。方法无边...

虽读大乘经典,仍以念佛为正行

在家闲居,当以净土法门,为双亲认真讲说,俾生正信以...

佛陀为何要拒绝姨妈供养的金缕衣

如果是长辈送给你的东西,你可以拒绝吗?佛陀为什么要...

不同杂粮的滋补作用

我们都知道健康饮食不能长期只吃精粮,要适当搭配杂粮...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