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认识因果律改造命运

2015/0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认识因果律改造命运

目前的社会现实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与我们几十年来,忽视因果伦理的教育有关,与我们社会提倡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有关,许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让人们对因果律失去了信心,在价值取向上出现迷茫和混乱。有个朋友给我留言说:“这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到处都是竞争,人是自私的动物,同时还有点同情心。

我从小开始看到不平的事情,心中充满愤怒,但是我非常瘦小,无法抗衡,多年的体会让我发现人之初性本恶,如果自己表现出无私的心态,别人就会认为你是傻子,他们就会来占你的便宜。长大后发现社会上这种现象更加多,如果一个人不厉害,真的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算八字的说我心不狠,发不了财,想想也是。”

这个朋友的思想现在非常具有普遍性,借这个机会,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以佛法的观点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业报境中的,所谓“依自业而活”。所以说,你感受到的“这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到处都是竞争,人是自私的动物,同时还有点同情心”以及“人之初性本恶,如果自己表现出无私的心态,别人就会认为你是傻子,他们就会来占你的便宜”、“如果一个人不厉害,真的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等等现象都是你自己的业报境的显现,对于你当下的感受来说也是真实的。但关键是,你生活在这种业报境中,你的心又被这种业报境所浸染,以致于产生了一种恶性循环,让你得不到快乐、平和的觉受。这才是你生活的问题所在。

社会大环境是如何的,我们姑且先不去说,你的心以及你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才是重要的。你想改变你的环境,就得改变你的内心。佛法的观点认为外境是由我们的内心所感招的,所以要改变外境,首先就要改变内心,但是这种改变不是那个街头算八字的说的“心不狠,发不了财”,一颗刚强狠毒的心只会招致更为痛苦的外境,千万不要让一个混饭吃的耽误了你一生的选择啊!

一个人的性格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因为性格是外在的表现,犹如电脑显示器上所显示的种种形象;心是内在的驱动力量,犹如内存里运行的种种驱动程序。由此譬喻可知:外在表现的性格与内在的心念是同构对应的关系。有许多人以性格是注定的,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为理由,来拒绝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改造,这正是造成他陷入一种宿命中不能自拔的根本原因。

我们凡夫的心是念念迁流不住,没有一个定相可住。一个没有定相的凡夫心,怎么可能在外相上表现出一个固定不变的性格呢?所谓性格注定,是指我们的心念是相续的,我们当期生命所表现出的性格是受过去无数世生命中形成的一个习惯性反应机制所影响的,这种习惯性反应机制在佛法上称之为“业力”。我等凡夫为业力所逼迫,为性格所禁锢,自然就有了一个几乎固定的命运轨迹,称之为“宿命”。

相信因果律,但又不能倒在宿命论上睡大觉,任由业力来支配自己的生命轨迹。某一世被人杀死过,那么这一辈子也要杀人报回来吗?人是有理性的,正因为有理性,才能超越三恶道,尊崇于天地之间。我们的生命流程,是由因果与心念共同作用而成。如果只会跟随业力,随波逐流,那我们的理性在哪里呢?我们的心念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理解因果律,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因果律反而会成为某些人造恶的借口。人道的可贵就体现在人有理性的反思能力,而不是一味被动地接受业力的支配。

一味地强调性格的作用,随波逐流,得过且过,被动地受苦受乐,殊为可惜。至于有些朋友所说“改变性格后还是自己吗?”这个问题,还是因为不了解“因果相续相生,业力不断”的道理而生起的错误思想。

首先,人的性格一直是在变化中的,只是这种变化是在一个轨迹、一个趋势范围内的微细变化,并且是一种渐变,使我们误以为它是固定不变的;其次,难道我们的诉求只是维持一个让你不幸福、不快乐的旧我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从何谈起?

改造自我、超越自我,不仅是佛法所提倡的,也是世间法所提倡的,我们要对得起自己宝贵的当期生命,就要从这一点做起,从当下出发,走上圆满解脱的菩提大道。虽然每个人改造命运的历程都不同,但有一点应该是我们改造自我、改变命运所要共同经历的第一步,那就是“信命、认命、改命”三个环节中的第二个环节:认命。从此,对自己所遭遇的顺逆境界,“一切做受报想”,处于顺境时,心存感恩、不骄不狂;处于逆境时,不抱怨、不对抗、不仇视,反躬自省。如此检点念头,至诚恳切,久而久之,自有拨云见日、性天开朗的一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邪淫念头的报应

对于邪淫的意乐,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

只有坚志力行,方能成就大器

《禅林宝训》中记载着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 舒州(今安...

今生的际遇,是前世修来的

布施的道理,古往今来很多贤人哲士,都会用种种不同的...

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问: 什么是绮语?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样子的?绮语果报...

大安法师:转业改命的原理和方法

【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业由心造,业随心转。心不能转...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

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

顺逆皆方便,存乎一心

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比如你现在桌面上有一个苹果。这...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

读《华严经》为何我们只有「随喜赞叹」的份

《摄大乘论》把六度分成两块:一个叫圣人的六度,一个...

看病的时候,应为病人念一偈子

凡沙门、居士,见疾病人,须时看护之。 就是说有了生病...

禅宗历代祖师传法偈

释迦牟尼涅槃说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

【佛教词典】雷音寺

位于台湾宜兰市北门。为佛光山之宜兰分院。乃兰阳地区...

【佛教词典】绝待

(术语)待者待对也,对于相对而言。止观三曰:无可待...

腊八节

2012年一月一日,元旦,又是传统的腊八节,佛家的佛成...

印光大师嘉言录--告注重因果

甲、论因果之理 ● 因果一法,为佛教入门之初步,亦为...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

圣严法师:不除妄想不求真

六祖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一开始就这么...

大势至菩萨所修念佛三昧之内涵

我们看壬七,势至观根大。这个根大跟前面的根大是不大...

对父母做了少许不善,定得大苦报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诸位比丘说:供养父母哪怕仅仅一...

末法时期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重要,该怎样选择呢? 大安法师...

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

圣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为首。不杀曰仁。佛设五戒。...

志公禅师:十二时辰颂

志公禅师即宝志禅师(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齐、梁...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是什么含义

问: 六祖大师曾讲过一句前念不生,后念不灭的含义,前...

嗔恨心的可怕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和弟子一起去游历。 走了几百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