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不除妄想不求真

圣严法师  2011/03/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六祖大师的弟子永嘉大师,在〈证道歌〉中一开始就这么说:「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所谓绝学,就是没有什么好学的;无为,则是没有什么好做的。没有要学的东西,没有要做的事,这就是闲道人。闲,是空闲,但并不是懒,闲道人与懒道人是不一样的。懒道人是住在庙里样样事都不想做,一天到晚就是在打坐,只想追求开悟,追求自己证个什么果。闲道人则是心中无事,心中没有要学什么、没有一定要做什么,但是,并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以释迦牟尼佛为例,他从成道之后一直忙到涅槃为止,他是闲道人而不是懒道人。

我自己有个经验,在二十多岁时,修行相当精进,心中有许多的打算及计划,也存著许多的疑问,打算著要怎么修?未来我又会怎么样?头脑里有一箩筐的问题。当遇到我的师父灵源老和尚时,我认为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就请教他老人家给我开示,帮助我修行能修得更好。结果他老人家只是听著,一个问题问他的时候,他就问:「还有吗?」我就再问第二问题、第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我想最后他一定会整体回答这些问题。那时候,头脑里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老是在想着:「我将来会怎么样?会怎么样?……」老和尚就是这么听著、听著,我已经忘记问了多少问题,也没有想到他是否还记得这些问题,一个接著一个的问下去,最后老和尚在床铺上拍了一下说:「放下著!睡觉吧!」这一拍把我吓了一跳,当我听到「放下」时,很奇怪,所有的杂念、妄想、疑问全都不见了,想要问的问题也不需要问了。这个例子是告诉诸位,「放下著」这三个字对我受用太大了,实在就是「绝学无为闲道人」这句话。要做一个没有什么好学的,没有什么要做的修行闲道人;心中不要存有那么多的东西,只要好好修行,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有人认为打坐、听经、看经、念经、拜佛,这就是修行;而工作、开车、煮饭、买菜,都是在干扰修行,甚至有人会说:「宁动千江水,勿扰道人心,我正在修行,请不要干扰我,你一干扰我,让我的心也动了。」这种人是修不成的,到最后一定修成了外道。没有办法将自我放下,是不可能见性、不可能开悟,因为太自私了。

六祖惠能在黄梅五祖弘忍座下时,他的修行就是砍柴、桩米。象冈道场最近有几位菩萨,打了上一次的话头禅十之后,就留下参加这一次的默照禅十,在此期间,就在这里当志愿者。我问其中一位菩萨:「你在这里参加二十天的禅修,其它时间都在工作,你合算吗?」他回答说:「我非常的意外,虽然整天都在工作,但是并不觉得我是在工作。这个心,好像跟环境里所有的工作打成一片了。」他整天都在为我们做各种各样的杂工,心中却无事,工作就是工作,而且住得很快乐,这是不是等于「绝学无为闲道人」?诸位要是愿意住下来,也会这个样子的。

接下来第二句是:「不除妄想不求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妄想这样东西本来是没有的,只有在心中产生烦恼时,才叫做妄想。所谓烦恼,是心念跟自我的贪、瞋、痴、慢、疑相应,如果只有心念,而没有自我在其中,这个念头不会有问题;因为自私,老是在乎著自己的得与失、好与坏,结果变成了妄念,这就是烦恼。

什么是「真」?许多人希望在打坐时开悟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见到佛性。而现在,因为有烦恼,所以这个「我」是假的,开悟之后,似乎就可以见到真的「我」了,有这样的想法是外道。

事实上,没有佛性、开悟,以及本来面目这些东西,请诸位不要去追求,否则就被自我的追求心困住、绑住,被烦恼所困扰。追求心就是自我的自私心,如果无法放下,是不可能开悟的。其实,不追求开悟,它反而就在你的面前,一追求它就不见了。不追求,不拒绝,没有要追求什么或拒绝什么,在这种状况下,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也就是在默照──很清楚,但是不受影响。

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当佛住世时,他经常会有依赖心,认为佛很喜欢他,总有一天佛会帮助他开悟、得解脱。但是直到佛涅槃为止,他还没有开悟解脱,于是他想:「佛法已经传给了大师兄摩诃迦叶,大师兄应该可以助我开悟。」但是摩诃迦叶也不睬他,不但不帮忙,还将他赶了出去。此时阿难就想:「佛已经不在世,大师兄也不管我,算了,我什么也不求了,自己修行吧!」于是找了一个地方准备坐下去好好修行。由于期待心、依赖心都没有了,正要坐下去还没坐好的当下,便证得阿罗汉果。这就是「不除妄想不求真」,没有准备要做什么时,它反而就在你的面前。因此,随时随地不管妄想是什么,回到方法才是最要紧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禅坐时身体应该如何放松

在所有的禅修姿势里面,坐是一个最理想的姿势,因为在...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达磨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

四祖道信禅师的念佛禅

道信禅师根据《观无量寿经》的教诲阐述了心与佛的关系...

有位老和尚走几步路,就把《华严经》念完了

度众生一定要发四无量心,在度的同时要达到能、所双亡...

你知、我知,莫教你家婆婆知

可怜我们今世的人,那个都开口说了生,闭口说脱死!恐...

你平常起什么念头,临终就起什么念头

佛陀告诉我们生命像无止尽的水流,不是今生才开始,我...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

圣严法师: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

谦虚是非常重要的事,譬如在《易经》的六十四卦里,每...

人该懒散还是精进

很多人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心里不安,是因为生活太紧张,...

金刚经的「应无所住」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无所住」,就是「不...

【佛教词典】静慧

(术语)安静之智慧,即空慧也。圆觉经曰:于陀罗尼不...

【佛教词典】娑罗娑鸟

娑罗娑,梵语 sārasa。慧琳音义卷二十五译作共行鸟或...

我法皆空时,百病还能不皆消除吗

人生,真是百病缠身。身体上的病,从医院里所谓的内科...

心与性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 禅-是心的...

将愤怒的垃圾转化成慈悲的花朵

懂得使用有机肥料的园丁一定不会丢掉垃圾,因为她需要...

张抡的奏折

宋代官员张抡。不清楚他的出身。官至浙西的副都总管。...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 分身尘刹度众生

普贤菩萨,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据史书...

父母悦,即为孝

有人算过这样一笔账:从我们懂事起,就开始读书,幼儿...

为何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十万亿佛

问: 极乐世界的人何以只须一顿饭的功夫即可供养他方...

参禅人最重要是的细行

参禅人,最关重要是细行。缺细行,难入那伽。全细行,...

如何掌握唯识的宗旨

唯识的宗趣应该怎么掌握呢?更进一步怎么掌握呢?看下...

【推荐】没有很坚定要往生的人,福报最好不要太大

胜生无罪,乃至安坐妙菩提座,常能现作一切有情一切义...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