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2015/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二十多年前在苏州灵岩山佛学院念书时,有幸接近一些曾经亲近过印光大师的老修行,给我印象最深的性寂老法师,老人家平时话不多,念佛精进,身体健康,神态慈祥,做人谦卑。

说到谦卑做人的实例,真是令人感动,如每逢路上遇到任何一位初出家的小沙弥还是出家多年的长老,他都是必恭必敬的站在路边合掌念佛,等着别人走后,老人家才随后举步,甚至来山上旅游的游客也是一律对待,每天中午在厨房取饭菜时,老人家非常温和文静的站在旁边念佛,先让大家取了饭菜后,他才开始走近饭菜桶取饭菜,多年来如一日,在他心里没有自我,只有别人存在的重要;从老人家身上找不出一丝的我慢、傲气,给人见到的只有柔和、安详、庄重的仪表和气质。

最后老人家往生时,一切后事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非常安详、自在、没有痛苦地离开人世,在火化时,更是示现了不寻常的功夫,老人家身体所烧出的全是晶亮亮的琉璃和五彩缤纷的舍利子。坐禅功夫相应得力,所表现出的仪表、行持那样的谦卑、慈祥、从容、洒脱,使人敬佩不已。

(摘自云外独步《坐禅的心理效应》)

专精念佛 得生净土——性寂法师往生纪实

灵岩山性寂法师是我三十多年的老朋友。解放前同住苏州报国寺时,常蒙教益。师毕生崇仰印光大师,其修持用功悉遵印公教导,专一念佛,求生净土。一生不做执事,行、住、坐、卧念佛不绝。时至功圆,毕竟得遂往生之志。师俗名关玉璋,辽宁人,毕业於东北大学外语系,任教半年。九一八事变南来,拜见印光大师,蒙开示,即发心出家,时年二十六岁。其衣单皆由印公成就之。常住灵岩山,一心念佛,精勤无间。

师于病终前,将生平积馀安排三百元助印《净土十要》,馀款供众结缘。并预写遗书四封,嘱於身后寄发亲友。书中有云:“境界现前,我要去了。”今年(1983年)农历十月初八起,师畏寒卧床,连睡四日,体力渐弱。饮食减少。於第五日,大泻一次,腹内排泻清净。我往访时,问要否请众助念,或用念佛录音磁带。答:“不需,我自有把握”。自是闭门不接访问,一心念佛。於第七日,即十月十四日上午十一点另八分吉祥而卧,身无疾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预知时至,安祥西逝。享年七十七岁,僧腊五十一年。

往生后,均按《灵岩饬终》规定办理。由常住委派八名师僧,日夜轮班助念。於次日下午四时入龛时,面目如生,四肢柔软。火化后,灵骨入塔时於骨灰中捡出大小不同之各色坚固子、舍利花、琉璃珠等数十颗,有大如花生米者。师友捡骨者均有所获,我亦捡得一粒如花生,小者数粒,并捡得如黄豆大琉璃珠二粒。瞻仰者莫不称叹!

综观师的一生,以曾受高等教育的人,一闻法音,即便脱俗,且甘愿一生默默无闻,绝不好高骛远,见异思迁,也不攀缘世俗,求知于人。五十余年,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不离身心,试问非有大宿根、大定慧者能如此乎?是何等功德成就!按净土一宗,善导大师明专、杂二修,印光大师赞念佛专修。性寂法师,可谓是持名专修,决定往生的楷模了!故我乐为记实如此。

(本文原载《佛教文化》2005.3合订本)

一心念佛五十年的性寂法师

性寂,俗姓关,辽宁人,毕业于东北大学外语系。九·一八事变南来,拜见印光大师,蒙开示,即发心出家,时年二十六也。其后五十余年,常住灵岩山,一心念佛,精勤无间。一九八三年农历十月初八时,畏寒卧床,连睡四日,体力渐弱,饮食减少。朱智超居士往访时,问:“要否请众助念?或用录音念佛磁带?”答:“不需,我自有把握。”自是闭门不接访问,一心念佛。

于第七日,即十月十四日上午十一时零八分,吉祥而卧,身无疾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安祥西逝。年七十七,僧腊五十一。往生后,按灵岩饬终规定办理,由常住委派八名寺僧,日夜轮班助念,于次日下午四时入龛,面目如生,四肢柔软。师于病终前,将生平积余三百圆,助印净土十要,余款供众结缘。火化后,于骨灰中捡出大小不同之各色坚固子、舍利花、琉璃珠等数十颗,有大如花生米者。

(宽律法师《近代往生随闻录》1987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临终开示的技巧

还有一件事要提醒大家的:我们常常会劝临终人万缘放下...

修学净土法门要有大丈夫的气概

闻信净土来念佛的人真的很少,即便闻到了净土,念念佛...

净土法门特点是不经过中阴身的,往生在即时

那么在信愿执持名号当中,有散心念,有定心念。我们就...

太虚大师《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

一、信 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一法门,约之不出信、愿...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

信忍、悟忍、喜忍

只要仰信佛的知见,把它转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也就大悟...

念佛不回向和发愿,是否可以往生

问: 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

净土不是自了汉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问: 请问法师,修行以自利为主,容易被人误解为是自了...

【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悟开法师念佛问答

问:《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很多人念佛都忘了这四个字——收摄身心

常好坐禅,在于闲处,修摄其心。文殊师利!是名初亲近...

《财富宝要》--改变财运圆满财富的原理与方法

《五福德经》云:说法之人因何大富,饶财多宝?因前世...

佛陀是随时存在的,要掌握感应道交的方法

我们再看,《法华经》对果地的功德,佛陀讲到什么是佛...

【佛教词典】三毒

指贪欲、瞋恚、愚痴(又称贪瞋痴、淫怒痴、欲瞋无明)...

【佛教词典】四分律(Dharmagupta-vinaya)

Sifenlu   佛教戒律书。亦称《昙无德律》。原为印度...

【推荐】烦恼深重的凡夫往生后为何能得不退转

问: 被烦恼束缚的凡夫,恶业深重,烦恼也未断一丝一毫...

知苦才能离苦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

保持善心原有的味道

周末,与父亲一同去登山。我们走到了山腰,便坐在凉亭...

凡夫到底能不能看见佛

问: 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

看护病人会犯煞犯冲吗

问: 朋友与亲戚有病苦,当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际,相...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 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

禅者的心境

唐朝时,有位名叫懒残的禅者,修行造诣极高,遐尔闻名...

本焕老和尚:2002年弘法寺佛七开示

泉慧老法师讲了几十年经,不但在国内、香港讲经,也去...

五戒之邪淫戒

除了夫归之间的男女关系,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

【佛学漫画】我是谁

【佛学漫画】我是谁...

生命中永远有做不完的事

许多人过日子的方式,好像有一个秘密目标,非要把一切...

菩萨戒的核心精神

《梵网经菩萨戒》谈到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萨戒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