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梵果法师  2015/04/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谦卑低头的人生态度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感触。经中记载: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菩萨比丘,修行很是谦虚恭敬,不但读诵经典,而且身体力行礼拜恭敬,每逢见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为如何,都会去恭敬礼拜。其中,有些行为不洁、瞋恨心重的人,不但对此不屑一顾,而且还对他恶口呵斥辱骂。即使有人用瓦石投他,这位比丘也不生瞋恚,多年如此修行,所以大众都叫他“常不轻”。意思就是用谦卑低头的态度去面对修行,不敢去轻慢任何一个人——这是大乘菩萨的境界。

近代,印光大师也教育后来的学人:“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大师的意思也是在教育我们,为人处世应该用谦卑低头的态度去面对,把自己压低在任何人之下,这样才是真正地修行。

佛教是一个崇尚“慈悲”理念的宗教,很多的佛教徒都对“慈悲”有很好的修行。然而,谦卑却比慈悲更难修。

说到“谦卑低头”,一般来说,虽然很多人都明白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道理,但是言行意识无形之中总有“傲慢”的蛛丝马迹出现。从人性的特点来看,很多人可以轻视别人,但绝不能够容忍自己被别人轻视。在人生的旅程上,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和志气,或者是怒发冲冠,或是豪言壮语,不向人低头的志气屡见不鲜。然而,要做到能够经常向别人“谦卑低头”,用低姿态与人交往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真正的赢家并不是用强硬来获取的,而是用柔。要想进入一扇门,就须低头比门框矮;要想登上山的顶峰,就得弯腰做好攀登的准备。做事情如果能够有谦卑低头的态度,事情做得才会更顺畅。

人生路上,可能很多人都会遭遇到各种的坎坷甚至是不幸,总是感觉快乐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快乐和烦恼的理解。其实,自己认为的坎坷,或许在别人的眼中,那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快乐,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自己的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所以,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自己,而是人的内心总是撇不下它。人不能老是昂着自己的头,要学会忍让,学会宽容,受得了委屈。

掩卷长思,深刻认识到:学会“谦卑低头”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是一种涵养,更是一种成熟。只有具备广大的视野,开阔的心胸,才能发现自己的渺小。只有谦卑低头的人才能够以更宽容的心来欣赏别人的成功,接纳自己的失败。如何校正人生的错误观念,如何跨越事业的行为障碍,如何完善自己的高尚人格,这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只有学会“谦卑低头”,才能够使命运面临厄运时泰然自若,面对毁誉时不卑不亢,以柔和的心志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走过人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天意与人为

简单的区分:天意是前世的因,人为是今生的努力。 前...

日常生活的十诫

托马斯 杰弗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独立宣言》的起草人...

星云大师《残缺就是美》

每次看到残障人士,我总是想起家乡那个踽踽独行的小女...

最短的路,未必就最快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正在赶着去上班,这天他的公司有一...

【佛学漫画】既然明白世间是苦,为何不把苦卖掉

如此的贫妇,对净土法门一无所知,只是念佛数年就能预知...

人生的目标

人在年轻时所设定的目标可以称为五子登科银子、车子、...

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有个年轻人,近来很烦,常躲在酒吧里喝闷酒。一位调酒...

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必须让佛号有个家

那么我们上两堂课讲到什么是佛陀,那么现在这一科讲到...

半日学解,半日学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这意思是说,你对净土法门不...

四个事实证明素食能让儿童健康成长

科学最终表明了素食饮食可以帮助人们避免肥胖、心脏病...

各种水果的保健与养生功效

莲雾: 解热、利尿、宁静神经作用。 凤梨: 对人体组...

【佛教词典】二和

(名数)一、理和,二乘之圣者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

【佛教词典】百界

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人、天、声闻、缘觉、菩萨...

以善变应万变

今天一早走进办公室,老总公告公司,将全面替换计算机...

般般不如意,正好降伏其心

会得了,一切处都是道,会不了的,就被时光境界转,这...

系心一缘,久习则成就

《大宝积经》云:【佛言,文殊,汝入不思议三昧耶?文...

礼拜《梁皇宝忏》的意义与功德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宝忏》的缘起,这个忏本是南朝...

专修、助修与杂修

问: 末学就是根据某居士讲课中说的和写的一本《化解看...

毁灭福禄的六个日常行为

1 杀生 杀生在一切行为中第一等折福份。买肉吃尚造作...

持《金刚经》脖子被砍三刀竟无伤痕

有一天,唐朝的高僧一行禅师遇到了三刀和尚,告诉他说...

星云大师《不能不信的因果》

信佛重要,还是信因果重要?我个人认为:宁可以不信佛...

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古德云:尘劳迥脱事非常,什么是尘劳?眼、耳、鼻、舌...

贪着福果报

《大智度论》云:世间人心动,爱着福果报,而不好福田...

要破执著,必须先破你的分别

若知诸义唯是言,即住似彼唯心理。便能现证真法界,是...

圣严法师:不贪着禅定之乐

修习禅定的人,他们的眼睛、耳朵、鼻子等五官,甚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