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高慢心的过失

净界法师  2015/06/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高慢心的过失

高慢心的活动,一般来说,它不太可能出现在初学者,因为初学者烦恼很重、业障很重,他自卑感都来不及了,一般会产生高慢的——老参!问题是:我们本来是没有资粮才学佛,每天忏悔业障、拜八十八佛,积集资粮、布施持戒,诶…有一点资粮了,开始高慢了。

在《唯识学》上说:一个菩萨开始高慢时──

第一、不见己过:你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当然你就不会调伏了。

第二、不受教诲:别人给你一个如法的教诫、劝谏,你再也听不进去了。这样的人,迟早要栽觔斗,因为你自我反省的力量消失了;你没有自我反省,别人在帮你反省、帮你劝谏你又不听,那你的烦恼,当然就不断的增长广大了。

我们讲一个历史故事,给大家体会高慢的过失:

在汉朝初年,有一则很有名的淮南王叛乱的故事。

这是在汉朝开国初年,一个最大的诸侯王的叛乱,它牵涉的人之广,以及层级之高,是历史上少有的。

讲到汉高祖晚年的时候,刘邦他打下天下以后,他晚年的时候,其实吕后就大权在握,当然汉高祖一死,吕后就全部掌握大权了。吕后掌权之后,她做了两个事情:第一个、她增长吕氏家族的气势,广泛的利用吕氏家族来做官。第二个、诛杀汉氏的宗亲,特别是汉高祖的儿子,她只要不欢喜的,就把他杀掉。汉高祖有好几个儿子,有七、八个儿子,杀到最后只剩下两个儿子,一个是皇四子─后来登位的汉文帝,第二个是皇八子,就是淮南王。

汉文帝为什么没被杀害呢?因为汉文帝这个人:个性很敦厚,历史上说这个人勤俭刻苦、崇尚无为,他的个性是与世无争的。他做皇帝的时候匈奴来打他,他就是和解…就把公主嫁过去,用和亲政策;和亲政策不行了,匈奴继续打,顶多把他赶出去,赶出去就不再追了,赶快收兵了。他完全是一个无为的思想,当然在那个时代无为是对的,因为汉高祖多年的征战,老百姓很辛苦,让大家好好的休息,所以有这个文景之治!总之,汉文帝是一个很谦卑、很包容的人,勤俭刻苦、崇尚无为。

但是他弟弟皇八子就不同了,这个皇八子淮南王,很小的时候,他的生母就死掉了,所以他是吕后一手把他带大的,他仗恃吕后的权势,历史上说这个人嚣张跋扈,完全不把他哥哥当一回事。

《史记》上讲淮南王,他有三大过失:

第一个、自订法律─他在诸侯国里,不用汉朝的法律,自己定法律,这是不合乎礼法的。

第二个、戒严清道─他身为一个诸侯王,他出巡的时候,每一个老百姓都要跪在地上,等到诸侯的车子过去,这个是只有皇上才用的礼节,所以他是僭越礼,戒严清道。

第三个、出言不逊─讲话很不客气了,甚至于对汉文帝讲话都很不客气,但是汉文帝,因为兄弟都死了,就剩淮南王,一再的包容,让这个淮南王的内心不断的高举,终于产生了叛乱,后来因为事迹败露,就被汉文帝的中央军队给消灭了。

淮南王被抓之后,汉文帝没有杀他,念着兄弟的感情,削掉他的爵位,贬为平民,然后把他贬到四川巴蜀之地。

不过《史记》上记载:淮南王叛乱以后,非常的后悔,他临终之前说:我以骄慢,不见自过若此,我怎么都不能体会我哥哥对我那份的宽厚呢?还如此骄慢,竟然见不到自己的过失。后来他就绝食不吃饭死掉了。

淮南王是有才华的人,诸位看历史…他作了很多的著作,但是他因为高举的缘故──一个人高举,最可怕的是什么?看不清自己的定位,产生非分之想!

我们会产生很多的烦恼,是跟高举有关系的,因为你高估了自己,然后你就会产生非分的追求;所以一个人高举以后,你所成就的功德,就很容易破坏掉;因为你躁动不安,你不能安份了;不能安份,功德就不能够继续增长。

菩萨他一旦高举,就像一个人饮痴水一样,看不清楚东西南北了,就像沉溺到大海里面,他再也看不到前方了,这就是高慢的过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

饮酒的三十六过失

1、资财散失;2、现多疾病; 3、因兴斗争;4、增长杀...

四空定的过失

四空定,佛陀对它是诃责的,因为它是暗钝。所以智者大...

昏沉与睡眠的过患

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 我们经...

有四事不可轻视

释迦牟尼佛初证道不久,住在舍卫城郊外的给孤独精舍。...

能够容人,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静坐但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儒...

曾国藩是如何成就的

湖南有个人叫做唐浩明,唐浩明研究曾国藩。他就写了一...

严以律己不诿过

大家要管好自己。事情只要你有参与,你就要把你份内的...

【注音版】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

楞严经卷第一 楞严经卷第二 楞严经卷第三 楞严经卷第...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权江淮荆淛等路...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唐朝是我国佛教繁荣的时期,宏伟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

广钦老和尚的念佛开示

下午,老和尚在大殿外乘凉,传某师请示师父有关带业往...

【推荐】要走出你的妄想,才可以感应道交

从净土宗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必须...

【佛教词典】厌求

(术语)厌苦求乐也。起信论曰:厌生死苦,欲求无上菩...

【佛教词典】张胜温

南宋大理国利贞人,生平事迹不详。以绘画著称,尤精于...

圣严法师对为人父母者的开示

现代的教育环境流行着两句话,一是孩子,我不要你输在...

少了这两块基石,一切道德理论都流于空谈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愈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

摩利支菩萨的功德利益

摩利支菩萨,梵语Marici,也作摩里支菩萨、摩利支天、...

水陆法会有何功德

水陆法会是佛教中十分隆重的法事,是汉传佛教在寺庙中...

经常食肉者智商会下降

经常吃肉会导致智商下降,这是近来英国科学家在8170名...

如何清净如法受持八关斋戒

我们的同修,已经受了很多次八关斋戒了。如果你信愿持...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名言分享【图】

《唯识学概要》名言分享...

念佛时常见佛像放光,这个该怎么处理

问: 念佛时常见佛像有放光现象怎么处理? 大安法师答...

修行有了目标有什么好处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来到人世间,我们的目的不...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萨再来

问: 请问法师,接触佛法以来经常听到这个人是法身大...

【佛学漫画】如何守住菩提道芽

你念我名号,我来守护你的菩提心...

功名威赫归掌上

布袋戏的历史起源有一则动人的故事。相传在明朝,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