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心的九个结

2015/06/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心的九个结

从前,印度有一位叫无著的菩萨,他是佛教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也是大哲学家。他在《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中谈及到人心理的毛病——九结。结就是用绳子打结的这个结,打了死结,打不开,所以很麻烦,很痛苦。

一、对自己想要的东西放不下:爱结

爱结,也叫贪欲结。

贪欲结能导致什么呢?对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放不下,特别在乎。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顾一切,不择手段,因此会惹下很多的麻烦,埋下很多祸根。

二、嗔恨之心:恚结

嗔恨的对象大致有三类:一是对人、对众生的嗔恨;二是对所遭遇事情的嗔恨;三是对处所的嗔恨。

有的人总认为,是某个人把自己弄成这样了,所以咬牙切齿非要报复对方不可,这就是对人的嗔恨;还有的人对自己纠结的问题想不开,甚至不想活了,这是对事情的嗔恨;还有的人,曾经遭遇过某个痛苦之事,从此,不但恨发生这件事的地方,连这个地方的人都一起恨,这是对处所的恨。这种情绪会使人做出许多不理智、不计后果的事情。

三、傲慢之心:慢结

慢结有七种。

第一种叫慢或胜慢。

就是总跟比自己差的人比较,觉得自己了不起,比他人强。这种心态如果建立起来了,容易骑虎难下,最后下不了台,做事经常会失策,给自己造成很多痛苦。

第二种叫过慢。

本来别人本事跟自己相当,但自己总有一种错觉:“我就是比他强。”这就叫作过慢。

第三种叫慢过慢。

在别人各方面明显比自己胜过一筹时,还妄以为自己一定比他更高,这叫慢过慢。慢过慢是自卑导致的。我曾经有一个同学,有一种特别不好的心态,明明文化基础极差,但就算遇到比他强十倍的人,在他看来人家也是什么都不懂,只有他自己是最厉害的。

这样的人,因为过于自卑,所以遇到比自己强的人,就会不断地安慰自己,“我也不比他差在哪”,然后就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谁都不如自己的那种感觉。

第四种叫我慢。

就是心中只装得下“我”和“我的”利益,其他任何一个人的事都容不下,只有我和我的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种心态。

第五种叫增上慢。

明明自己没有那么高的能力和成就,却自以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比如说没有证得果位而说证得,没有神通而说有神通。

第六种叫下劣慢。

没有作为,轻毁自己。有的人觉得“我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死掉算了。”这种不思进取、活得很无聊的心态,就叫下劣慢或卑慢。

第七种叫邪慢。

就是把不好的东西当成好的。

人性中有一种最明显的邪慢,即“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样的一种观念。本来这种认知是非常糟糕的,绝不应该有的,但是有些人却沾沾自喜,“我比他聪明,比他厉害,你看,他这个人傻乎乎的,什么也不知道,我起码还知道这个” 。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就叫邪慢,是建立在邪的、不正的东西上面的傲慢。

以上所有的这些傲慢,都能够导致人彻底地失败。

曾经有人问我,我的前途会怎么样?我就跟他说,我不懂得你的前途,但是我教你如何看一个人的前途。当你看到一个人目中无人的时候,你可以跟他说,“哎呀,先生你小心一点啊 ,有小人害你呀。”八九不离十,一定会准的。为什么?他的傲慢已经得罪很多人了,厄运不来找他才怪呐,很快就有人找他麻烦来了。

而某人很低调,就是大家开玩笑说的“夹着尾巴做人”的那种,你就跟他说,“你万事大吉,一定会没事的。” 为什么?凡是做人低调者,因为他不惹人家,人家怎么会惹他呢?

四、愚痴之心:无明结

无明就是愚痴、无知。龙树菩萨曾经说过,做任何一件事,要远离四种非理性的行为,否则一定会犯错误。哪四种非理性的行为?

以贪欲而颠倒行,即感情用事;2. 以嗔恚而颠倒行,即意气用事,斗气;3. 以愚痴而颠倒行,即茫然行事;4. 以怖畏而颠倒行,即疑心太重。

所谓的茫然行事,就是不去观察事物本身的真实面貌,盲目而行。这样的人,必遭磨难。这就是佛教里所说的无明。

五、价值观和见解上的错误:见结

见结是什么?就是价值观和见解上的错误。见结大致上有三种:一种叫萨迦耶见;一种叫边执见;一种叫邪见。

所谓的萨迦耶见是什么?见结当中,把我的利益视为第一的一种见解。有这种见解的人不会有大作为。

一个以国家的利益为第一的人,一定会变成被国人所敬重的人;一个以区域利益为第一的人,一定会变成这个区域所敬重的人;把整个家庭、亲朋、好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亲朋好友一定会非常地敬重他。

你所考虑的范围有多广,因受益而敬重支持你的人就有多广。

什么是边执见?比如,把“我”和“我的”利益当成永恒的,或者是固执地认为人死之后什么都没有,没有后世,这样的一种见。

什么是邪见?不承认行善积德的结果,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前世后世,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叫邪见。

六、把自己的一切事当成是至高无上的:取结

凡是我说的话、所想问题的答案,是也得是,不是也得是,包括自己的价值观、见解、行为等等,不允许任何人提出丝毫不一样的见解,或者反对的意见。这种把自己的一切事当成是至高无上的,就叫做见取结。

还有一种戒禁取,认为某一种荒诞的行为是最上、最好,我这样做会得到解脱。

七、对任何事情都产生怀疑:疑结

请记住了,人一生当中一定不要染上怀疑的病。当你一旦染上的时候,就再也不会有快乐、幸福可言。

这种疑病,对任何人都有可能产生,包括对父母、对丈夫、对妻子、对朋友、对学校、对领导、对社会。一旦建立了这种疑结之后,除了“我”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信的了,这样的结局是什么?除了“我”之外,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你。

八、嫉妒:妒结

有人比自己的学问大,嫉妒;比自己权力大,嫉妒;比自己钱财多,嫉妒。不要说遇到比自己厉害的人,就是跟自己一样的,心里都很不舒服。这种心态是造成自己不幸福的最根本因素。

世界之大,为什么只有我这样才行,他那样就不行了呢?你追求幸福和快乐,也一定要允许他人同样也寻求快乐、利益。而且,今天你得的多,明天他得的多,后天你得的多??这本来就是来来去去、没有一个绝对固定的事情。因此,做人要打开胸怀,不能狭隘,否则会活得很麻烦。

九、吝啬:悭结

其实人要想获得更多,就要学会施予。你要是舍不得这个,舍不得那个,就不会有人向你舍。有人给别人施舍时,心甘情愿,但在你面前的时候,就是舍不得。为什么?因为你对他舍不得。因此,要学会磨掉这种悭吝的心。

人之所以获得财富,有三种原因:第一,前世布施得多,所以今世荣华富贵。第二,今生修得好,施舍得好。第三,暂时从别人手里借来的,但是,改天你还是要翻倍还的。这说的是投机取巧弄来的财富,不是正当的。

其中前世修福报的人是什么样的呢?

特别喜欢给别人施予,有了东西喜欢跟朋友分,跟同学分,跟父母分,他有福报就是这种品性在起作用。

就像过去你是学计算机的,现在碰到计算机,就用不着学,你本来就会。因为你过去所学的起作用了。施予也是一样,因为前世有这个习气,今生生下来,你就喜欢这样。

什么是今世修来的福报呢?有些人本来不是非常豪爽的人,但他明白了舍得的道理之后,便慢慢自我改变。这种人,今生和来世都会很安乐的。

而那些投机取巧的人,今天骗这个,明天骗那个,老想占便宜,终有一天他会发现失去的会远远多于现在获得的。骗别人的人,一定会被别人所骗,这是必然的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

这个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这个观念很重...

身体有病很重视,心有病谁来重视

一般的人都会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有点发烧啦,有点疼...

星云大师:如何去除心理上的毛病

我们的身体常常有头痛、肚子痛、胃痛等毛病,我们的心...

不是法门有问题,是操作的心有问题

这个地方我们分成两块来说明:第一个,先讲什么是佛陀...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

面对魔军的这十支队伍,能不能打胜仗

这个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

证严法师:心田不长无明草

△ 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

原谅别人才能解除内心压抑

有的人即使不学佛法,也同样坚持做人的基本原则,这就...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大智度论

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

峨眉山万年寺北宋普贤铜像

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普贤菩萨应化的...

【推荐】人生迷茫时,向圣贤借一点智慧

一、向孔子学习谦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于自...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梵室偶谈 七则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然则参禅、念...

【佛教词典】有增上慢出离安住心

【有增上慢出离安住心】 p0560   显扬十八卷三页云:...

【佛教词典】同分妄见

众生迷失了真性之后,便在一切虚妄不实的境界上同受苦...

跟众生结净土缘

佛在世的时候有这么一桩事情,有一个国家的众生很难教...

本玄法师传奇:五个女人都想诱他失身但都失败

本玄法师,号妙圆,俗名李善忠,甘肃省武山县杨河乡西...

星云大师《佛教奇人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时常对现代世界中的各...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问: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

把烦恼送给他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

【推荐】佛佑中阴往生——德文法师的往生纪实

东林寺丈室衣钵德文法师,于2024年1月22日23时12分,在...

五逆十恶

五逆 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

莲宗故事

(一) 这次我要讲的专题是《莲宗故事》。首先讲清朝...

佛眼看战争

佛教故事中,当动物之间为了生存而争斗的时候,佛不惜...

婚礼途中做了一件事,意外改变了后续的发展

现代人的结婚几乎都是自由恋爱下的结果,但在早期的社...

了幻法师《超越情爱好修行》

自笔者的《佛法与婚姻》一书2005年流通以来,收到不少...

为何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病苦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