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保护生命不杀生

2015/08/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保护生命不杀生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要爱护花草、爱护小动物,用父母的语言来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不应该去故意伤害它们;父母还用方便语告诉我,心慈则貌美,要想长大以后有漂亮的容貌,就要爱护小动物,后来我学佛以后开始明白了护生、放生的意义。不论是世间善法还是出世佛法,都教导人们不杀生,因为杀生不仅断众生的性命,更破坏了自己的慈悲种子,对修行是莫大的障碍。

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受持的五戒其中第一条即是不杀生戒,目的在于长养慈悲心,视一切众生为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手足,唯有如此才能修得像诸佛菩萨那样的大慈大悲,才能成就佛道。如果一个人没有慈悲之心,时时对众生怀以杀生之念,这样的人不仅在学佛过程中不能深入体悟佛法,就算是行习世间善法也是有很大障碍的。

在观察其他宗教和世间善法的同时也可以看出,大多数宗教也都与佛教一样,都提倡爱护生命,这一善举是一切向善的示教与学科所共同倡导的,如佛教的五戒、八戒、比丘戒等都包含了不杀生,儒教所讲的仁也广义的包含了护生的概念。

保护生命不杀生从小处着眼即能利于社会安定,国与国之间也能得到和平共处;从长远看来不杀生能让我们培养慈悲之心,从不杀生的基础之上增益修行道业,从而最终走向解脱。不杀生从思想到行为都是需要逐步体会和完善的,先是从行为上不去伤害一切有情,其次推广至思想层面,例如不用过激的言语去伤害刺激其他人,在他人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帮助一切众生解决困难,这些都可看做是广义的护生。

在自身多年学习佛法以外,关于护生所带来内心的宁静是无以言表的,只有每个人去践行才能体悟到这种亲近感。当见到一只蚂蚁时,你觉得它也是怀着真诚与喜悦在你身边爬过,而不是那种惶恐;当看到前面落下的一只白鸽时,你会觉得它在与你嬉戏,丝毫没有为它带去畏惧。

佛陀在经教中告诫,对待一切众生都要平等,不因为对方身体渺小就去践踏,每位众生都具有佛性,都与我们平等的享有听闻佛法并且在未来成就佛道的权利。小至蝼蚁,大至猛兽,无不爱护自己的生命,保护众生的性命即是在帮助他们成就佛道,对于人类更不能怀有杀害之念,更不能教唆他人去杀害。不仅不能对诸佛、父母、朋友、贤能之人抱有杀念,更不能对虎、狼、猛兽有杀害的念头,能平等的看待一切众生,在未来每一位众生都会在诸佛菩萨的加被之下,不断增长智慧,最终成就佛道。

杀生同为十恶业之一,果报即是堕入恶道苦楚无边,在《三藏法数》中讲:“谓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是名杀生果报。”关于杀生的种种过患,在诸多经论之中有详细的告诫,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不杀生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力的去护生,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去帮助一切众生活得更快乐,施予众生以安乐、佛法。护生的心态即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论是否曾经与我们相识的众生,只要我们见到对方需要帮助,都要尽力去帮助他们,让这种护生所产生的强大的慈爱氛围带给每一位有情。

护生学修可以多种多样的,例如宣传爱护生命的重要意义,组织安排放生小组定期进行放生等。培养爱护众生的慈心才能包容、宽容、谅解一切众生,从而带来祥和的心境,看待一切事物都显得那么悦意,这样更能利于修行、更能长养一切道业。在我看来,无论是学习佛法,还是学做人,首先怀有慈视众生的心态,不杀生即是前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慈悲心和智慧

为了建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培养慈悲心...

净因法师:不杀生戒

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我们必须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才...

插管维生的病人可以安乐死吗

问: 师父慈悲,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就是对那些老人家,...

佛家如何看待自杀

佛教虽然说有生皆苦,但并不代表佛教认同自杀。相反,...

「鱼王」吃甲鱼而毙命

我只有一个堂哥,比我大不了多少,由于他父母死得早,...

它们灭绝只因善良

树虎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

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经常教导人们要慈悲,面对烦恼时要自我...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学

从究竟意义来说,四无量心是我们每个人提升精神层面的...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学佛者应如何防止过失

问: 学佛者应该如何防止过失呢? 慧广法师答: 人非...

智者与愚者的49个差距

第一章 学会尊重他人 1.智者满脸微笑,愚者冷若冰霜...

要想往生须破三疑闯四关

破三疑 一、疑自己业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经云:念佛...

转劫浊成净土,莫过于放生

一方面,佛教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众生平等,我们不...

【佛教词典】天乘

(术语)五乘之一。能修十善,乘之而生于欲界之六天,...

【佛教词典】药草喻

为法华七喻之一。又作云雨喻。法华经卷三药草喻品以雨...

大安法师:净业行人的行持方法

如何行持,单刀直入就是信愿持名,你每天能念三万声佛...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

二种行门,决定得生彼国

智者大师在《十疑论》中说:修行净土念佛法门的人,欲...

弘一大师《改过实验谈》

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

从不寂寞

我从不寂寞。寂寞的人不了解内在原本是完美充实的。你...

修行从点滴开始

一切众生都因不明因果而在生死中轮回,连猪猫狗都包括...

发心宜事理圆融

自性迷就叫众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众生,也是...

戒邪淫方法

果卿居士曾经提到过,要戒除邪淫有时候仰仗自力还是不...

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一、...

欲上天堂,先下地狱

有一对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

如何判断菩提心真不真

问: 师父,那这个菩提心真不真,有没有什么检测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