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净界法师  2016/0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命终时无障碍该安立呢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起一些重大的烦恼——贪瞋痴,造一些杀盗淫妄的罪业。这种烦恼罪业的生起,它的病根只有一个,就是颠倒妄想。

佛陀解释颠倒妄想,是分成三部分来解释。

第一个,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来自于业力的刺激。我们的心跟外境接触时,会由于业力的因缘产生痛苦跟快乐的感受,这个感受是没办法控制的。所以感受的下一剎那就刺激我们的妄想、想象,想象久了以后,就产生了一种执着。

所以,当业力与妄想、执着混在一起时,就很难改变自己的思考模式。佛法给它一个专有名词,叫作无明。就是说,它已经形成一种思想上的盲点。他明明知道这样做会创造痛苦,但是他还是会这样做,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没有任何理由!所以我们凡夫在无量的生命当中,留下了很多的问题,但是最严重的就是颠倒想。这种颠倒想,从《楞严经》的思想来看,已经没办法自我调整。

因此佛陀的出世,第一个就是要解决颠倒想的问题。佛陀在解释颠倒想,要破颠倒想时,第一个概念,先解释业果的道理。就是说,生命的痛苦跟快乐,是由业力决定的,善业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决定招感痛苦的果报。从业力当中,我们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业力在得果报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很重要的助缘——祸福由因,改变在缘。所以懂了业果以后,我们就开始去注意内心当中的业力。我们必须把重大的业力消灭,就是不能给这种业力太多的助缘。

其实,业果的思想,它的重点还不在断恶业,而是在断恶念。我们没办法去解决无量劫来所留下的业力,这是现实问题。生命太短,业力太多,尽虚空不能容受。从业果的思想,我们知道一个很重要的答案:我们虽然身负重罪,但是不要去刺激它。

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地雷,但是临命终时,无障碍是怎么安立呢?这些地雷你不碰它就没事了。所以,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就是你不要去碰它。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地雷,但是临命终时,无障碍是怎么安立呢?这些地雷你不碰。我们的生命中有无量无边的生死重罪,但是我们不能有强大的恶念去刺激它。

所以在业力生起现行之前,我们都还有机会,就是闪过你心中的地雷。我们的地雷太多了,没办法解决,到净土再解决是可以的。但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去碰触地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先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就是要闪过心中的地雷,不要让它在临命终时爆炸。从业果当中,我们开始去忏除罪障,积集资粮,创造一个临终安乐的环境,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注意自己的业力,注意自己的恶念,这是第一个思考。

从安乐的思考慢慢地我们提升到一种解脱的思考。前面是不要让自己产生痛苦,这个地方是不要创造一种生死的业力,这更微细,就是调伏爱取。

佛陀在解释调伏爱取时,主要是建立在无常——诸行无常、诸法无我的基础之上。无常的思想就是说,虽然生命的安乐是美妙的,但是这种安乐不安稳,它夹带很严重的过失,就是“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我们得到了快乐,但我们感到害怕,担心失掉快乐,内心感到遗憾、忧恼。所以佛陀讲诸行无常这四个字,就等于把三界里面所有的果报,包括天界的果报全盘否定了。

诸行无常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三界没有快乐。一座房子起火燃烧了,谁能够幸免呢?就算有快乐,你还是在这座房子当中,房子在燃烧,你能够吃得下饭、睡得着觉吗?所以诸行无常,佛陀就是把前面业果建立的安乐果报全部否定了,三界里面没有真实的快乐,轮回是毫无意义的。就像做一场梦,你梦中很快乐,醒过来什么都没有,所以这个快乐没有意义,它迟早会破坏。

从有相的业果思想到无相的涅槃思想,其实这两个思想都不圆满。

因为业果思想偏重在有相的这一块,涅槃思想偏重在涅槃无相的寂静这一块,所以都没有中道圆满的概念。也就是说,业果的思想跟涅槃的思想都是佛陀的方便说,不是佛陀真实的本意,那只是出于对治。因为我们喜欢造罪,佛陀讲业果的道理;我们喜欢爱取,佛陀讲无常无我来对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助念时家属杀猪办席,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问: 请法师开示,亡者的家属请求助念,在助念中途,...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

末法时期,念佛以持名最为得力

众所周知,念佛有很多种方法,如观想念佛、实相念佛、...

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一个清净的回归

我们众生都有俱生的我执身见,对身体非常贪恋,把不净...

【推荐】临终十念生天福

佛陀与五百比丘,曾有一段时间止住于古印度毘舍离城外...

深信切愿就是无上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发成佛的心。菩提是佛果的意思,心是能发之...

幸得人身,幸闻净土法门

我们造什么业,就一定要得到什么样的果报又叫业报,这...

唯佛与佛能究竟明了

你们有过这种经历吗?出去旅游、爬山或者什么,走着走...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智者求其实,愚者求其名

常听两种声音: 自己良心忠告,他人善意批评。 常看两...

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真理

梵语佛陀,此云觉者,觉了人生宇宙万有诸法的实事(相...

四种毫无意义的修行

冈波巴大师在《胜道宝鬘论》中用十四个比喻来说明什么...

破舌识有自体

若因味生,识自为味,同于舌根,应不自尝,云何识知是...

【佛教词典】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一百卷,唐释道世撰。释道世字玄恽,当时...

【佛教词典】高峰显日

(1241~1316)日本临济宗僧。敕谥“佛国应供广济国师...

越只国不可攻伐之因缘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的灵鹫山说法时,摩竭国阿阇世王统领...

念佛人能往生西方,但禅密行者成就后去哪里

问: 净土法门念佛往生西方,禅、密行者功成后去哪里?...

禁火莫烧山林

禁火莫烧山林,就是禁止放火,不要烧毁山林。那么从下...

圣贤之路八正道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位名叫马血...

给人类肉类工业的十大传票

传票一:破坏雨林的帮凶。 雨林是一条3000英里宽的绿带...

三洲感应难思,汝有真修我护法

三洲感应难思 汝有真修我护法 一杵威神可畏 人无邪念自...

不失信于人

唐朝陆元方,曾为武则天时的大臣,为官清廉诚信。他在...

圣严法师: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法华经》里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三界火宅,所谓三界,就...

常修梵行,为了临终一念

特别要注意临命终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愿非常重要,那个...

素食者对生态保护的巨大贡献

肉类生产不仅包括对动物的残忍屠宰过程,而且还对中国...

古人的10句家风名言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这是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治...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