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禅宗的观心方法

南怀瑾老师  2016/07/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禅宗的观心方法

真正的禅宗很简单,五代以前的祖师,就是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作为观心的方法,人人做得到。初步先晓得人有思想、有念头,比如别人讲话,我们听到话,这是一个观念,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随着别人的话讲过了,我们听的作用也过去了。

我们静坐时观心,这人“心”,不是明心见性的心,这个心代表思想,以及烦恼的念头,这人念头一来。比如:阿福下午要来看我,三点钟来,我准备请他上咖啡馆。这样正是三四个念头过去了。算了,请他喝杯茶就可以了,或是吃一碗担担面。不来最好了,太麻烦了,我又没钱……念头一个个跳来跳去,这个心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要看清楚,当前面一个念头跑掉,而后面一个念头还没来时,中间有段空空洞洞的,保持中间这个空,就叫观心法门。

修习禅那如何修呢?佛在这里告诉我们,“先取数门”,这里所讲的数不是天台宗的数息法,而是观心法门。观什么心呢?观后天妄想心,在静中反观自己的起心动念,每一个思想,每一个念头,一个一个都很清楚,心中了知“生住灭念”。我不晓得诸位的经验如何?真正的修行没有不观心的,对自己的思想念头来去要清清楚楚才是修行。有很多人记忆力不好,修观心法门,记忆力一定会好起来,越放松,影像越容易留;越空越容易装下东西。

修行人要做到心念随时空,禅宗祖师教我们修行要“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心中不求什么事。常常有人告诉我明天要怎么样怎么样,我烦起来,就告诉他:你好多余,明天有没有我还不知道呢!管他明天干嘛?这就是无心于事。还要无事于心,所有的事不装到心里头,过了就算,发脾气,要发就发,我发起脾气比谁都大,一边发脾气一边心里还在笑。有同学问我某人这件事怎么处理,我说骂都骂了,还要怎么处理?骂他就是处理了嘛!你还要他怎么样?错了已经错了,你打死他也错了,错了还挽得回呀?

“分剂头数”,对于每一个念头还须懂得分辨善恶,剂就是排列归类,对于自己心中的每一个思想都念念清楚,在“瑜伽师地论”里称为周遍寻思、周遍伺察,这就是修心、修行。许多人学佛修行对于自己讲的话都搞不清楚,都没有好好的观心,都不晓得观照自己的内心。念念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才是正修行之路。你们想求智慧,求福德,要如此修法。为什么呢?把心观察清楚,这就是智慧;假如对自己的心念不清楚,那是细昏沈,因为落在细昏沈中,所以智慧发不起来。怎么说这也是修福德呢?对于自己心念的是非善恶都清清楚楚,把恶念拿掉,善念增加,功德自然增长。所以,观心法门有如此重要,尤其号称学禅的朋友们,特别注意这个法门,连这个最基本的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禅?不要自欺欺人。

一般人学佛修道都在希求一个东西,都向心的外面去找,因此,犯了一个最大毛病——不敢承认“此心就是佛”,这是众生的大病所在。人总是把佛、菩萨的境界幻想成非常高不可及,深不可测,所谓“高推圣境”。人都受幻想或回忆的宰制,就是不愿面对眼前的现实。如果能够很平实地认清平等的心就是佛,那又何必汲汲外求呢?

若能认清这个道理,那么便能“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间,不起虚妄的幻想,此心就是那么平静就好了。假如真能做到了,这就是菩萨道,不须再念什么咒,或是观想、拜佛。这时就如苍雪大师所说的:“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什么是佛呢?心即是佛。什么是道?平常心即是道。如何平常呢?平常就是不加任何的方法。“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缘无事可思量”,非常平实,这是真正的观心法门,正修行之路,这也就是禅,如来禅所标榜的法门。

随时保持平常心,不去幻想,坦然而住,这就是观心法门,这就是正修心之路。

我们很多学静坐,及观心法门的同学要注意了,“若心有住,即为非住”。你们做观心的功夫,做静坐的功夫,心境上有一个清净在,你心住在清净,已经不清净了;至少那个清净是非常狭小的。还有些人觉得空了,他那个空啊,不过是水桶那么大,也许比水桶还小一点,都是你意识上一个境界,不是真正的空。这就是心住相;著相,著在一个空的现相上,有所住。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错误的,错误的空观,错误的住心法门。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水桶那么大的空,或者清净就是道,那不是你骗了道,就是道骗了你,也许你骗了释迦牟尼佛。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守一不移的功夫

安住当下,安住在呼吸上。在安住在当下之时,为了使我...

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

八种治心的方法

佛教经典处处都在说我们的心,以及如何解决或者说安慰...

用功没巧,只要一门深入

古人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

慧律和尚顿悟自性偈颂

著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

妙高禅师

妙高,字云峰,长溪人,他家世世以儒学为业,他母亲临...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何含义

原文: 《观无量寿佛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

心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作茧自缚这个成语,借用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来...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

出家与行孝

昨天《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一文,有关孝亲的话题,引...

把我执我慢修理干净

破我执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空性、心性也是非常...

现前这念心,本来清净,本自具足

讲修行,讲不修行,都是一句空话,你我透彻了自己这一...

【佛教词典】烦恼增上所生诸业

【烦恼增上所生诸业】 p1196 集论五卷三页云:云何烦恼...

【佛教词典】惭

【惭】 p1279 显扬一卷五页云:惭者:谓依自增上、及法...

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

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照诸佛会,利益诸群生。 佛...

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有人问:你们出家人能役使鬼神吗? 答:不但出家人能役...

如何处理家庭里面的烦恼

问: 请问师父为什么我们在外面的烦恼倒是好处理,但...

净业行人应阅读哪些书籍

问: 请为年轻净业行人推荐应该阅读的书目。其中哪些需...

出家人是世界的大轴

井陉县信外道门的很多,我讲经的时候,他们的大老师,...

思惟世无常,珍惜好时光

无常吞噬着岁月,太习惯于拥有,就会忽视无常的存在。...

一切是无常的,不好的事情终究会过去

即使你的人生,现在遇到很多的状况,有很多的挫折障碍...

习惯在临终时的影响

我曾经看过一位患者,她为我上了一课,不但是有关戒律...

打扫心灵的房间

房间要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居住在这样的房...

以这种心来修净土法门,都称为杂毒之善

至诚心就是真实心,不虚假的心。这就要告诉我们修习净...

断恶修善就能趋吉避凶

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过失

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