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快乐与否取决于觉照

一行禅师  2017/03/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快乐与否取决于觉照

每天我们会有很多感受。有时候我们很快乐,有时候很痛苦,有时候很生气,有时候很恼怒,有时候又很害怕。这些感受充斥了我们的意识和心灵。一种感受持续了不久,另一种感受就接踵而至,接着又是第三种……就仿佛有一条感受之河,需要我们去应付似的。练习禅定就是要对每一种感受都了如指掌。

关于佛教心理学方面的《阿毗达磨论》说,受可分为三种: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当我们踏到一棵刺上面,会产生苦受。当有人对我们说好听的: “你真聪明”或“你真美”时,我们会产生乐受。不苦不乐受就比如你坐在那里,既不觉得苦,也不觉得乐。但是我曾读过《阿毗达磨论》,并且自己也修行,我发现这种分析是不正确的。所谓的“不苦不乐受”可以转变为非常快乐的觉受。如果你优雅地坐下来,练习呼吸和微笑,你会变得非常快乐。当你这样坐着的时候,意识到你很惬意,没有牙疼,眼睛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事物,这感觉不是很棒吗?

对有些人来说,工作是苦,如果他们不得不工作,他们就感到痛苦。对另一些人来说,如果禁止他们工作,那才叫苦。我每天做很多种工作,如果你们不允许我装订书册,不许从事园艺劳动,不许写诗,不许练习行禅,不许教小孩子,我将悒悒不乐。对我来说,工作是乐。苦和乐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方式。

我们把“看”叫做不苦不乐受。然而为了能看见东西,一个失明的人可能愿意献出一切,如果她突然复明了,她将把这视为一个怎样神奇的礼物呵。可是我们这些有眼睛的人,能看到形形色色的事物,却常常不快乐。我们应该练习改变这一点。走出门去,看看树木,看看花草,看看小孩子,看看云朵,我们就会变得快乐了。

快乐与否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觉照。当你牙疼时,你会想,牙要是不疼我就很高兴了,但是你牙没疼的时候,你也常常仍然是不快乐的。如果你练习觉照,你就会像突然变得很有钱了一样,变得快乐异常。学佛修行就是一种享受生活的睿智的方式。幸福唾手可得,去体验它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把不苦不乐受转变成非常快乐的觉受,而且可以使它停留很久。这也是我们在坐禅、行禅时所练习的内容。如果你很快乐,我们所有的人都将从中受益,社会将从中受益,一切众生亦将从中受益。

在禅宗寺院里,禅堂外面通常有一块木板,上面有四行字。最后一行是:“不要浪费你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由小时和日子构成的,每一个小时都很珍贵。扪心自问,我们浪费过自己的小时或日子吗?我们是不是正在浪费自己的生命?这些问题很重要。学佛修行就是为了在每一个时刻都真正地活着。当我们练习坐禅、行禅时,我们想尽办法要做到尽善尽美。在这一天中余下的时间里,我们还要接着练习。虽然这要困难得多,但并不是不可能的。我们要把坐禅行禅时的心态尽可能地扩展到这一天中没坐禅没行禅的时间里去。这是习禅的基本原则。

“想”包括我们对现实世界的各种想法和名相概念。当你看到一支铅笔时,你想着它,但是这支铅笔本身与你意识中的铅笔可能是不同的。当你看到我时,你面前的这个我与你所想的我可能是不同的。为了想得正确,我们需要直面事实,实事求是。

当你看着夜空的时候,你可能会看到一颗美丽的星星,并朝它微笑,可是一位科学家会告诉你,这颗星星早已不在那儿了,它在一千万年以前就已经不存在了。所以我们的“想”并不总是正确的。当我们看到无限美丽的夕阳时,我们很高兴,以为太阳在那儿与我们在一起,事实上八分钟前它就已经落到了山背后,因为日光到达地球的时间需要八分钟。这个事实令人难以置信之处就在于: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此刻的太阳,我们永远只能看到过去的太阳!再假设你在薄暮冥冥中行走,突然看见一条蛇,你尖叫起来。可是待你打开手电一照,却发现那只不过是一截绳子而已。这也同样是一个“想”的错误。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很多错误的想法。如果我不理解你,我随时都有可能生你的气。我们不能互相理解,这就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根源。

一个雾朦朦的早上,一个男人划着小船逆流而上。忽然间,他看见一只船顺流而下,直冲他而来,丝毫没有闪避的意思。他大喊:“小心!小心!”可是船直向他冲过来,他的船差点儿被撞翻了。这个人火冒三丈,开始冲另一个人大吼一通,想给他一点儿教训。可是当他靠近看的时候,却发现那只船上空无一人。原来不过是系船的缆绳松开了,结果船就顺水飘流而下,于是这个人所有的怒火一下子就化为乌有,他不由地哈哈大笑起来。如果我们的想法不正确,它们会给我们带来很多不良的感觉。为了不误入歧途、陷入痛苦和不良的感觉中,为了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佛教教给我们应该怎样去深入地观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在动中修行更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静中用功好用,坐下来用,工夫就现前。...

本焕老和尚:这个婆娑世界我很害怕

我现在今年103岁,出家81年。我本来出家的时候呢,是为...

睡觉时仍要保持正念

有的人打坐清静自在,有的人打呼噜睡觉。北方人有一句...

何谓「禅门破三关」

江苏扬州高旻堂上来果老和尚,幼秉宿慧,心慕佛乘,长...

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我们常常说要福慧双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

用佛的慈悲智慧来包容别人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讲故事。这...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禅修

一、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佛说玉耶女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给...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学会对自己说「够」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

做轮回的主人

心的本质 所有众生的心,所谓的心并不是一个不变的精神...

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自己捏造的

佛为什么说观相元妄,观性元真?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

修行中我们常犯的四个错误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

【佛教词典】无上灯

(杂名)涅槃之总名,以能照破烦恼之昏闇故也。中阿含...

【佛教词典】无摄义

【无摄义】 p1056 辩中边论上卷十六页云:第四地中所证...

这些杀生的场所都不会有吉祥的事情

我们看现在世间的众生,残酷无情地杀害生灵,引取无厌...

如何获得佛法正见

佛教各乘各宗都把得到正见作为修行最重要的前提。如《...

念佛的感应道交不是单方面的

感应道交 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

打坐常会昏沉,该怎么办

问: 请问法师,打坐常会昏沉,应该怎么办? 大安法师...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

寄于残生,旅泊三界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

为什么要吃素

吃素有益健康,早经医学的证实,不信请看:台视隔壁的...

在家居士早晚课须知

一、宜简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与修行皆要兼顾,实...

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一个清净的回归

我们众生都有俱生的我执身见,对身体非常贪恋,把不净...

福是什么?钱多就是福吗

福是什么?俗世以为钱多是福,其实乱世钱太多常常成祸...

思诸法如梦,降伏现前的爱取烦恼

正示观行分成两个观行,来降伏我们的现前烦恼: 第一个...

若是大根基,当下就能觉悟其中道理

龙潭崇信禅师,青州人,少年时很聪明。他家的附近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