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用佛的慈悲智慧来包容别人

2011/04/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讲故事。这个小和尚对自己的头脑、学问、智慧还算比较自信。聪明人当然愿意和聪明人交流,那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遇到学识浅薄、思维混乱、说话缠夹不清的师兄师弟,每每会气急败坏,大发脾气,常常把一句:“你怎么还不明白?你猪脑袋啊”挂在嘴边。师父为此批评了他很多次,他嘴上承认错误,但一遇到类似情况,仍然忍不住要发脾气。可是有一天,一次上山打柴的经历让他改变了看法。

这一天柴打得特别多,他的心情也很好。回去的路上他累了,就放下柴担到溪水边喝点水,洗一把脸。这时“小强”来了。小强是山里的一只小猴,经常来这边玩,也经常碰到上山打柴的小和尚。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小和尚洗完想要拿汗巾擦脸,却发现汗巾还挂在那边的柴担上,他也确实是很累了,于是就指着柴担,示意让小强替他去拿汗巾。

小强跑过去,从柴担上抽了一支木柴,给小和尚拿了过来。小和尚觉得很有趣,又让小强去拿,并用手比划呈方形,嘴里说着:“汗巾、汗巾”。小强又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小和尚笑得更开心了,这次他拿一块石头丢过去,正好丢到汗巾上,然后指给小强“看到了吧?拿那个汗巾”。小强再去,拿回来的还是木柴,而且还是一幅得意洋洋的表情,好像在说“你看,我多能干!”看着小强一幅志得意满的样子,小和尚笑得前仰后合。

回来以后,小和尚把这件有趣的事告诉了方丈。于是方丈问他:“你跟师弟们讲道理,他们听不明白,你就会发脾气。可是小强听不明白,你为什么反而觉得有趣?”小和尚一愣,回答说:“小强听不懂是很正常的,因为他是猴。可师弟他们是人,他们不应该听不懂我说的道理。”

方丈说:“应该?什么又叫做应该呢?首先每个人天生的悟性不同,悟性好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悟性差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悟性相同的,后天所处的环境又不一样。出生在书香门第的人,并不是他的功劳;出生在走卒屠户的人,也不是他的过错。就算是环境一样的,能遇到的师父又不一样。遇到一灯和尚的,未必是他的功劳;遇到酒肉和尚的,未必是他的过错。人与人有这样大的差异,你凭什么就能说谁‘应该能’怎么样呢?”

小和尚听到这里,低头不说话了。方丈接着说:“更何况,天道无常,人世无常。今天他比你差,你可以看不起他,明天他若比你强了呢?那时候他再来看不起你,你心里感受却又如何?”

小和尚惭愧的说:“师父,我知道我的错了。”方丈却摇头道:“不,其实你最大的错,却并不在于此。”小和尚睁大了双眼问:“那我的错在哪里呢?”

方丈说:“错在你没有学着用佛的眼睛去看,用佛的心去想。”小和尚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就要领会到一些什么东西了,于是连忙磕头说:“和尚慈悲,求师父教我!”

方丈微笑道:“你仔细想一想,同样是不能理解你的意思,为什么你对师弟就会发怒,对小强就会开怀大笑?他们是相同的,而变化的是你自己。所以问题并不出在他们身上,而出在你身上。你不对小强发怒,是因为你是人,他是猴,你比他的智慧高得多,因此你就可以包容他的错误。而你师弟他们是人,你也是人,你的智慧跟他们是同一个档次,因此就包容不了他们的错误。如果是佛呢?佛看到你师弟们的错误,他会发怒吗?他当然不会,因为佛的智慧可以包容一切。”

「你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试着用佛的眼光去观察世人,用佛的慈悲去怜悯世人,用佛的智慧去包容世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控制情绪是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人一旦受情绪控制,就会戴上有色眼镜,看不到真实的世...

十种受阴魔(一)过抑生悲

前面等于是一个前言,这以下就正式地进入我们破除受阴...

见羲法师:忍辱入道 超越自我

人生在世为什么要修忍辱呢?首先就要明白我这个字的意...

慈悲的驯服场

有一天,在禅堂里面,忽然发现一个小偷偷东西,在禅堂...

稍得世间智一点皮毛,便以为大彻大悟了

【原文】 智有二:有世间智,有出世间智。世智又二:一...

印光法师法语一百零八则

本篇从《印光法师文钞》中,精选了大师的法语共一百零...

特蕾莎修女:活着就是为了爱

她的组织有4亿多资产,10万名义工,崇拜她的国王、总统...

见人有难,难道不应该伸出援手吗

什么是善的难易呢?古代大儒认为:克制自己的私欲须从...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最上乘论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耀智大和尚自述与观音菩萨的殊胜缘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观音菩萨,关键的时候都会祈祷...

受持三戒

舍卫城中有一良家子弟听了佛陀的说法,便皈依三宝,出...

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一个中年人,年轻时追求的家庭事业都有了基础,但是却...

取之不尽的二枚金币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常随弟子有千二百...

【佛教词典】单传

单独相传、纯一相传之意。与“单提”同义。指禅宗传教...

【佛教词典】圣道

(一)圣正之道。与“俗道”相对。即无漏智所行之正道,...

龙树菩萨:十二礼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弥陀仙两足尊, 在彼微妙安乐国,无...

乐善好施的长者

有位长者不但家财万贯,心地也很善良;他觉得与其只有...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

学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原文】 古人大彻大悟,参学事毕,且于水边林下,长养...

勿营明日计,当勉后世义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

欲生净土不得怕死

千万不可怕死,怕死则仍不能不死,反致了无生西之分矣...

生活跟修行不能分开

大家学佛,不可以将生活跟修行分两部分,其实不是的。...

【推荐】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

我们常说要福慧双修,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经过...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印光大师说:道德仁义,乃吾人本具性德;因果报应,实...

思惟苦谛与调伏爱取是净土宗的必修

我们讲到了四圣谛。那么四圣谛从净土宗正念的角度来说...

我们心中的真如跟佛陀的真如差在哪里呢

空性的智慧跟净土事修的佛号,应该怎么融通呢?这就要...

「往生全仗信愿真切」与「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是否冲突

问: 阿弥陀佛,顶礼法师!印祖在《复倪慧表居士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