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把这四颗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悲月法师  2017/04/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把这四颗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颗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恩,感恩会发现生活的美好。一句感恩,能令人心生欢喜,赢得他人的尊重与爱戴。

感恩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能激发无限的潜能,长养无边功德。

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要结善缘,先从感恩开始。

二、 一颗忍耐心

《佛遗教经》中说:“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人生需要能忍,忍受孤独、忍受诱惑、忍受讥讽与挑剔。

忍不是懦弱,是为了蓄积无尽的力量。

忍不是怕事,是为了未来人生更美好。

忍能消业,是化解恶缘、消除业障、趋吉避凶的处世智慧。

《四十二章经》佛言:“忍者无恶,必为人尊”。 《罗云忍辱经》云:“忍为安宅,灾怪不生;忍为神铠,众兵不加;忍为大舟,可以渡难;忍为良药,能济众命;忍者之志,何愿不获!”人生需要忍。

三、 一颗慈悲心

《法华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慈悲为体故”;《大智度论》说:“慈悲,佛道之根本”。

慈悲是至善的,不是纵容方便的借口,须以智慧为前引。

慈悲是动力,能生出无限的力量。

慈悲能解嗔恨,化干戈为玉帛。

慈悲是治消极厌世的妙法,培植无尽的福慧资粮。

慈悲是给予,给人欢喜,给人希望。

给予中成就佛果。

四、一颗清净心

每日静坐一刻钟,把心灵放空,或念七遍心经,拜拜佛、诵诵经咒都是很好的静心方法。片刻的清净,也有无尽的利益。就像电脑用久了,需要清理一下垃圾碎片,以保障电脑运行速度。高速开车久了,在服务区加点油放松一下,接下来的路程会跑得更远更安全。手机电脑看久了,让眼睛休息一下会儿。心清静了,会有灵感迸发,记忆力、洞察力都会有明显的提高,心态也会变得柔和而理性。

将这四颗心融进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人生一定是幸福、吉祥和圆满的,修行路上会有诸多善缘助力成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七不出八不归,你误解了多少年

年关已过,启程出门工作的人多了起来,与此同时,有一...

21句话帮你去掉忧愁和焦虑

人总是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不珍惜,直到不再拥有时才会加...

圣严法师《人生如戏》

有位太太跟先生吵架,到我这里来诉苦了半天,听她讲完...

人生是苦,化苦为乐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

合适才是最好的

世间上什么最好?适用最好! 绫罗绸缎而宽大的衣服,穿...

如何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

问: 有没有好方法,能提升我们这些人的管理能力,也...

人生只有两个东西

十二因缘的推动,它的核心在于我爱执。就是我们在业力...

善良成就未来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参禅与念佛法门是异是同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耶?异耶? 答...

造佛塔与绕塔的功德

塔的历史典故 佛塔,梵文译名是窣堵婆(STUPA),略译...

我为消业,抓了三副禅药

谦卑比山高比海深,无所不容。傲慢比麦芒尖比针孔细,...

家中有恶病口舌,当诵大悲神咒

【经文】:又若家内遇大恶病百怪竞起。鬼神邪魔耗乱其...

【佛教词典】禅客

(一)指参禅者,并不限于禅僧,亦包括俗家参禅修行者。...

【佛教词典】广大意乐

【广大意乐】 p1324 摄论二卷二十五页云:若诸菩萨,乃...

佛陀背痛的因缘

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

家中佛堂的佛像应如何摆放

问: 弟子家中供奉的佛菩萨圣像比较多。有东林寺请来...

药师法门的意义及修持仪轨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修学药师法门 我曾给我的《药师经》...

不杀生的内涵

很多人对杀生的内涵不能正确理解,或是认为,牛马猪羊...

这辈子请为自己而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活给别人看,也在盯着别人怎么活。...

一念十念可往生,为何还要三万五万

问: 一念、十念可决定往生,为何要一日三万、五万? ...

不服气的修行者

有一位修行者与当时一位禅师修行的法门不同,他看到禅...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

圣严法师《结了恶缘怎么办》

我们要广结善缘,不要结恶缘。因为一旦与人结了恶缘,...

念佛应该要不急不缓

念佛这桩事,总得不缓不急,否则易出毛病。当初释尊有...

学佛不是不顾家庭,而是让人看破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

虚云老和尚与具行和尚的故事

清光绪三十三年,有一个其貌不扬的朴拙青年,穿着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