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净界法师  2017/05/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开玩笑的话说多了,以后你讲话没有力量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力量最强大的就是恶口,尤其是在三宝的境界,要小心!

佛陀有一个弟子叫蜜胜比丘的公案。

佛在世的时候,佛陀有一天带着弟子,要到一个大富长者的家去应供,这家看样子是很远。佛陀从僧团出发,带诸弟子,拿着钵,经过一个树林子的时候,突然间从树上跳下一只很大的猴子。这只猴子看到佛陀,向佛陀顶礼。佛陀讲了一句话,叫:“善哉善哉”。赞美这只猴子。

这猴子听完以后,很感动,就伸手去接佛陀的钵,佛陀慈悲,把这个钵交给这只猴子。这猴子拿到钵以后,就跑到树上去,摘了很多蜂蜜来供养佛陀。佛陀喝了几口以后,就把这些蜂蜜分给所有大众师,大家都喝了几口。

走了以后,这只猴子因为供养佛陀蜂蜜的因缘,没多久就往生了。往生以后,他生长在一个大富长者的家庭。在古代的印度,小孩子出生,尤其是有钱人,他要卜卦,请所谓的道士来看相卜卦。这个道士一卜卦说:“喔,这个人有大福报喔,而且他的福报跟蜂蜜有关系。”所以就叫作蜜胜,就是蜂蜜的“蜜”,殊胜的“胜”,因为蜂蜜而得到殊胜的果报。

这个蜜胜慢慢长大了,有钱人当然整天就是吃喝玩乐,到处跟好朋友去玩。他有什么特点呢?他去外面玩,口渴了他也不要去买果汁,他拿一个碗往空中一抛,这个碗在空中翻几下,下来全部是满满的蜂蜜。他吃完以后,他同伴也想吃,没事,再抛一次,抛上去,转几圈下来又是一碗蜂蜜,吃到每一个人够为止。

这个蜜胜长大以后,他跟三宝有缘,他看到佛陀欢喜,就出家了。出家以后,人家去托钵,他也不用去托钵,他肚子饿了,拿那个钵往空中一抛,下来整个钵都是蜂蜜。这个善业就是跟着他。

后来弟子们就问:“这个蜜胜比丘,他怎么会有这么一个殊胜的因缘,他的钵往空中一抛,下来就是满满的蜂蜜?”佛陀说:“这个蜜胜比丘以前是只猴子的时候,供养过我,所以这个福德力招感这个殊胜的果报。”

弟子们就问:“那这个蜜胜他为什么会变成一只猴子呢?供养你以后,它为什么又证得阿罗汉果呢?”

佛陀说,过去迦叶佛的时代,有一个年轻的比丘,他很精进地修学,但是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他看到一个老和尚走路的姿势不庄严,他就讥嫌这个老比丘走路像猴子一样。但是不幸的是,这个老比丘是个阿罗汉,就造下一个很重的口业,造了口业以后他就堕入猴身。直到遇到释迦牟尼佛出世,他向释迦牟尼佛忏悔供养以后,脱离了猴身。过去修行的善根成熟,今生证得阿罗汉果。

按照蕅益大师说法,两舌、绮语、妄言、恶口,得果报的力量最强大的就是恶口,尤其是在三宝的境界,要小心!小妄语戒相对大妄语戒,过失相对比较小,影响层面也比较小。但也要引起重视,有四种:

一、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

二、绮语,世俗浮辞,增长放逸。

三、两舌,离间两头,构起是非。

四、恶口,骂詈咒咀,令他不堪。

第一个,妄言,“心口相违,欺诳他人”。你心中想的是一回事,讲出来又是另一回事,你的目的是要欺骗他人,得到一些个人的名利,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绮语,“世俗浮辞,增长放逸”。你经常讲一些没有意义的话,当然在菩萨戒有开缘,就是说,他这个人心情不好,你说说笑笑讲一些开玩笑的话,一时的方便,为了解他一时的烦忧,可以。除此之外,不要讲太多绮语。

因为你绮语,开玩笑话说多了有个缺点——言不威肃,你讲话没有力量,以后你再跟你的同参道友讲法的时候,人家听不进去。因为你那个话的力量被你破坏,没有摄受力了,你讲什么,人家根本不想听,这个从菩萨道的角度就比较麻烦。

第三个,两舌,“离间两头,构起是非”,向此说彼,向彼说此,目的是勾起双方的是非。这种情况,会招感亲友的乖离,会招感一种不和睦的眷属。家庭经常争吵,就因为过去生有两舌的过失。

第四个,恶口,“骂詈咒咀,令他不堪”,用粗恶的言词来骂詈,或者用不吉祥的言词来诅咒对方,使令他身心感到难过不堪。

蕅益大师比较强调,同参道友之间,尽量不要出恶口,折损你的福报。这个口德,其实在针对恶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因果业报

有一位婆罗门长者,家财万贯,只有一个儿子,年满二十...

一门出了七院士的钱氏家族

一门出了七院士,这在中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日行一善

人们相互之间喜欢祝愿吉祥如意,其实这仅是良好心愿,...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口是心非。 不可就是禁止,不可以。口是心非就是:...

口业的四种

佛教把口业分为四种:恶口、两舌、妄语、绮语。 恶口...

错综复杂的业因果报

佛教讲的三世因果的法则,是我们佛教徒最起码要认知的...

面对被伤害时的态度

有光明就有黑暗,有正义就有邪恶。 曾经,佛陀也遇到迫...

梦参老和尚《办慈善事业必须真情实意》

2009年冬至2010年春,梦参老和尚南行弘法之行的首站来...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大般涅槃经

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

梵网经

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

十界圣凡不离现前一念

论佛法之渊源,总不外于现前一念之心。心也者,万法之...

太虚大师《往生安乐土法门略说》

一、信 念阿弥陀佛往生安乐世界一法门,约之不出信、愿...

六种灭除贪欲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 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

【佛教词典】契嵩

(人名)宋杭州灵隐寺明教大师契嵩,字中灵,藤州镡津...

【佛教词典】冥众护持益

为现生十种利益之一。信仰弥陀者为四大天王、龙神八部...

讲话也是修行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

照看你自己的心

我现在教给你们一个最殊胜的法门就是照看你自己的心。...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

「一捂一悟」的启示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

五缸黄金的秘密

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位富翁,他虽然很有钱,但却生性悭...

【推荐】父亲临终的惨状让我深信因果

我叫李小英,今年27岁,父亲李明裕,祖父李根阳。家住...

慧律法师:给每个佛弟子的「三千万」遗产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楞严》救正法。诸...

梦参老和尚《觉林菩萨偈》讲述

觉林菩萨在《华严经》是十林菩萨的第九位。凡是印《地...

万法一幻丛,死生一幻场

余昔游海门,登妙高峰,入无际三昧,入楞伽室。睹东坡...

犯戒堕鹦鹉身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竟,便带领比丘们前往...

笑着进入七宝池--陈进池居士往生记实

陈进池居士这位淋巴癌蔓延全身的患者,一向是怕痛、怕...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