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犯戒堕鹦鹉身

2012/0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夏安居竟,便带领比丘们前往其他国家游化。当时摩竭提国频婆娑罗王带着群臣出城遥望佛陀,心想:‘世尊,您此刻在哪里呢?唯愿世尊慈悯,和比丘们前来接受弟子供养。’佛陀遥知频婆娑罗王心生渴仰,便带着比丘们渐次游行,前往摩竭提国。

这时,鹦鹉王遥见佛陀一行走来,立即飞到空中,迎上前去,请求佛陀:‘恳请世尊及比丘们慈悲愍念,能接受到我林中住宿一晚的邀请。’佛见鹦鹉王恳切祈请,便答应其邀请。鹦鹉王知道佛已许可,便飞回林中,告诉鹦鹉群前去迎接。

佛陀带领比丘们来到鹦鹉林,各各于树下敷上坐具,静坐思惟。鹦鹉王见到佛陀及比丘们寂然宴坐,心生喜悦,整夜都飞绕在佛陀和比丘们的周围,又向四处环顾,恐有狮子、虎、狼等禽兽或是盗贼前来扰害佛陀等一行人。

次日清早,佛陀便离开森林,继续向王舍城前进,鹦鹉们则在空中一路护送。鹦鹉王先飞到王舍城对频婆娑罗王说:‘大王,世尊及比丘们快到这里了,恳请大王准备佳肴美膳供养佛陀及诸比丘,并起身前往城门迎接。’频婆娑罗王听了鹦鹉王的话,立即敕令准备种种幢幡、香花及佳肴美膳,与群臣们来到城门外迎接佛陀。

当天晚上,鹦鹉王寿尽命终,往生忉利天,很快地长大,犹如八岁小儿。天子思惟着:‘我修了什么福报,得以投生天上呢?’便专注观察,得知自己由于请佛一宿止住的功德,所以得生忉利天。天子心想:‘我应当要回报世尊恩德。’于是头戴天冠、身着璎珞,手持香花来到人间供养佛陀。佛陀慈悲为天子开示四谛法门,天子心开意解,即得须陀洹果,绕佛三匝后返回天宫。

隔日清晨,比丘们请示佛陀:‘昨夜光明遍照,难道是释提桓因,或是梵天、四大天王,或是二十八部鬼神将前来供养世尊、请示佛法吗?’佛陀告诉诸比丘:‘并不是帝释、梵天,或是诸鬼神王。昨夜大众所见的光明,是之前迎请我们到它们树林住宿一晚的鹦鹉王,它命终后,往生忉利天,昨夜特别前来供养,听闻四圣谛,即得须陀洹果。’

比丘们又问:‘这位天子过去生造了何业,投生为鹦鹉?又修了何福,得以闻法证果呢?’佛陀告诉比丘:‘贤劫中,波罗奈国有佛出世,号迦叶佛。当时,有一位受持五戒的长者,因曾毁犯一戒,所以堕入畜生道中,而为鹦鹉。又因他持守四戒,所以可以值遇佛陀,闻法得道。大众当知,过去那位受持五戒的优婆塞,就是这位鹦鹉天子。’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六》

省思

‘如是因,如是果’,因果定律是人生不变的法则。以受持五戒中四戒之清净功德,即使堕入畜生道,善根亦不减,得以清净心请佛供养,以此福德往生天道,闻佛说法而证道果。但是,这位优婆塞堕入畜生道的果报,也提醒我们‘勿以恶小而为之’,造恶业必自招苦果,不可不慎。因果是最光明、积极的人生观,因为凡事都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要在因地上努力修善、断恶,必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持戒的人能圆融一些吗

问: 关于荤腥的问题,这一阶段都在困扰我。我婆婆也是...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问: 学佛人平时严持戒律,对临终往生很关键吗? 大安...

念佛能洗掉犯戒过失,是否就可以放心犯戒呢

有人认为:既然念阿弥陀佛就可以把以前所录的犯戒的影...

万里求戒的见月律师

读体律师(1601-1679年),号见月,世称见月律师,是明...

修行人为什么一定要受戒

问: 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 如本法师答: 凡夫修...

诚哉在我,不关业障事

参禅人,第一要守清规,方能参禅。 清规者,公正清严为...

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

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宝手比丘

佛陀时代,舍卫国中有位大富长者的夫人生了一个儿子,...

【佛学漫画】怎样和阿弥陀佛相应

我们只要发愿往生就是和阿弥陀佛相应啦...

驴毁磁器

一座高楼大厦,不但要花许多的物资,也经工人经年累月...

争来争去是个空

从前有两个啖人精气血肉的「毗舍阇鬼」,他们共同拥有...

【佛教词典】暴流

【暴流】 p1340 瑜伽八卷六页云:深难渡故,顺流漂故;...

【佛教词典】遍行

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具四...

多用心

有一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

高僧斩断最后贪念逃过一劫

学佛,就是学得我们的心定,要发大心,立大愿,这必定...

勿因小利,使人父子不睦

自古以来,古来的贤圣告诉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

浅谈天台宗与净土的关系

灵岩山办学宗旨的来由 教学天台,修归净土,这是我们灵...

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定蒙弥陀垂慈接引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

身患苦,心不患苦

佛住在婆只国设首婆罗山的鹿野深林时,有位一百二十岁...

何为「三净肉」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

悲智等运 严土利生——惟贤法师谈「人间佛教」思想

3月2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了会长扩大会...

照见五蕴皆空

《西游记》里有一段情节,是大家都熟知的。 孙悟空的...

佛知见与众生知见

世尊说法四十九年,也就是在法华会上才把他实际的事情...

范仲淹行善积德,换来八百年子孙福报

北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989 ~...

圆瑛法师:十种人正好念佛

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