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随顺世缘远离得失

明一法师  2017/10/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随顺世缘远离得失

我们禅修要有信心,不要被表面的平凡所迷惑,因为禅就在我们平凡的日用生活之中。千万不要去求玄寻妙,要死去偷心,认真在日用生活中一点一点地管理好我们的念头,一点一点地来做功夫。否则修禅将会转修转远,事与愿违,背离了我们随顺世缘的目的。

因为禅是离开拣择、分别、是非等等二元对立的。禅的玄妙之处,就在于平常日用生活之中远离了二元的思维分别。祖师们讲的“拟思量,何劫悟”,就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警告。不但不能有任何的思维分别,甚至是有一点点思维分别的苗头,就已经与禅背道而驰了。

所以,三祖《信心铭》一上来就说:“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因为我们的思维分别就是障碍我们修道的主要原因,所以祖师们单刀直入,要切断我们的思维分别之心。所以,三祖一上来就说,离开了思维分别之心,就与道相应了,就能够明白了。

可见祖师很早就知道了我们参禅的问题所在,知道我们总是在“拣择”,在“憎爱”,在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分别的圈子里面绕来绕去。所以就没有精力去体究,去叩问我们的生死大事,这样与禅如何会相应呢?我们的禅眼就这样被得失是非障碍了。

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的问题,在祖师们的语录里面可以说是被提来拽去的,从没有间断过。所有的结论也都是一样——要远离,而且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如果不远离得失是非等二元对立,参禅悟道实际上是一句空话。只有远离了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才能与道有些相应。

我们再来看看三祖在《信心铭》里说的吧:“梦幻空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眼若不眠,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这就更加明确地告诉我们放下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自然而然就能与道相应,参禅自然就能上路。

其他祖师有关要我们放下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的开示还有很多。远离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是我们参禅问道的前提。下面我们还是看看圆悟佛果禅师怎么说的。

上堂,云:“不灭不生,亘古亘今。圆融无际,应用无差。佛祖由兹圆成,人天因其发现。至于千圣万圣出来,移易一丝毫不得。要识文殊、普贤、释迦、弥勒、观音、势至,尽在这里。不起纤毫凡圣情念,不拘得失是非境界,直下全真,更非他物。且荐严一句,作么生道,还委悉么。弥陀非外得,遍界是西方。”

上堂,僧问:“崔赵公问国一祖师云‘弟子欲出家得否’,国一云‘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所能为’。意旨如何?”师云:“来机深辨。”进云:“若无举鼎拔山力,千里乌锥不易骑。”师云:“好个衲僧。”进云:“石门聪和尚举似李都尉,都尉于此悟去时如何。”师云: “尔且道,他悟得个什么。”进云:“学道须是铁汉,斫手心头便判。直趣无上菩提,得失是非莫管。”师云:“不因上座举,几乎忘却。”师乃云:“诸佛说不到处,祖师提不起时,一段光彩,尽在蒋山指甲缝里。放行则三头六臂,把住则水泄不通。且道,不放行不把住时如何?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从祖师们的对话里面我们看到,只有远离了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才能与道相应。否则,要想参禅能够入门,用功能够上路,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我们多翻翻看看佛佛祖祖们给我们留下的语录经典,我们就会看到,不光是祖师们这样说,佛陀也是这样说,连开悟的俗人也是这样说——一切得失是非莫管,直下就是。所以,不要让我们的禅眼被得失是非障碍了。

而且不但禅堂里面做功夫是这样,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要远离得失是非等等二元对立。这样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才能做得更好,平时的烦恼才能减少,日常生活也会更加轻松简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无上的密咒

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

对治禅修中的五盖

学习坐禅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

久参有禅,久住有缘

香板下面出祖师,哪个调皮就一香板。不听啊?以为我喜...

僧璨大师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 ...

请问这个是什么

在一座藏经楼上(图书馆),有一禅者在里面从不看经,...

禅门的修道,并没有特别奇特之处

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是宋代着名高僧,字无门,杭...

无处青山不道场

赵州禅师(778897)是唐代著名高僧,法号从谂。他幼年...

心不留影

泽庵宗彭禅师是日本江户初期临济宗大德寺派的高僧,精...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佛说法灭尽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印光大师校印本)...

【推荐】闭关十天念百万佛号的真实体验

净宗祖庭东林寺举行的10天闭关念佛活动真是太殊胜了,...

凡夫众生都有这五大难处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从妄想中走出来

怎么走出妄想呢?大智慧的佛陀,做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肉食的害处和素食的好处

一、从健康的角度看肉食的害处 (一)毒素致癌(五毒...

【佛教词典】远波罗蜜多

【远波罗蜜多】 p1257 成唯识论九卷十七页云:一名远波...

【佛教词典】观一切法空

(杂语)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菩萨摩诃萨,观一切法、空...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四法圆成檀波罗蜜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一天,弥勒...

用佛号来取代你过去的念头

是故念一声,有一声佛名显现,念十百千万亿声,有十百...

一斤米的价值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

鸡蛋算不算素菜呢

听闻对方吃素,人们通常都会忍不住问一句:鸡蛋算不算...

唯识有何重要意义

问: 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 答: 唯识法相...

印光大师嘉言录--示修持方法

甲、示念佛方法 ●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

恭敬称念观音圣号即能远离淫嗔痴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什么是真正的愚人

【竹窗随笔原文】 世人以不识字、不解事为愚,此诚愚也...

高慢之人得果报是怎么样呢

我们看经文的第三段─慢。 所谓的慢是一个高举相,就是...

何谓三界

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

悭贪长者的布施

昔日,在舍卫城有两位长者,一位名为最胜,一位名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