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悟源法师  2017/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懈怠、散乱时,佛七的开始,提醒着我们要开始精进,所以不管多累,多辛苦,趁着这七天能放下万缘,专心念佛之时,我们一定要老实的念,勤快的念,当在静坐时,也可以思维《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所说应于三种根本、九种因相、三种决断门中修习。

此中三根本:一、思惟决定死;二、思惟死无定期;三、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九因相就是每一个根本要用三种因相或理由来成立它,这样就会发起决断。这些决断都是在法上的决断,也就是决断必须修法、必须现在就修、尽这一生心心念念都唯一依止法。

首先,思维决定死:一要思维死主决定当来,此复无缘能令却退;第二思维寿命无可添,无间有减;第三思维生时亦无闲暇修习妙法,决定当死。

其次:思惟死无定期中有三因相:第一思惟南瞻部洲的寿量无定;第二思惟死缘很多,活缘极少;第三思惟身体极微弱,故死无定期。

最后:思惟死时除法而外余皆无益:第一思惟亲友无益;第二财富无益;第三身体无益。来观察我们身边的一切,或是整个世界的一切,它们都在呈现着无常,由此促进自己惟有念佛,除佛号之外,其他对我们都没有任何利益。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不能精进念佛,求生极乐,觉得今天实在太忙没空,明天再念吧!明天拖明天,哪来的那么多明天。

明朝文嘉学者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朝昏滚滚付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所以我们应当把握今天,将今天作为最后一天来念佛,此时佛声更真更切。再者,我们还要每天每时每刻忆念佛号,把握每个当下,因为无常实在让我们措不及防。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无常来时,我们才不会感到恐惧,而且能欢喜接受。希望大家把握今日,把握当下,勤快念佛,不负此生,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念佛的现世感应

极乐世界虽去此百万世界,论其迹则不胜其远,然佛之慧...

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修学

问: 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大...

带业往生的最低标准

我们中国人经常要去算八字、算命,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

只信他不信自,容易导致往生边地疑城

信自信他。这里面的信自,就不是善导大师说的决定深信...

【推荐】颠倒凡夫如何得到临终的正念

我们佛教的修学,相对于其他的宗教来说,算是比较多元...

没有信愿,持名不是真效果;没有持名,信愿得不到真感通

净土法门一直讲到说是感应法门,这个成就不是靠你的禅...

懈怠修行的梵志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精进的修行者,他们有人当生证果...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问: 请开示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含义。 大安法师...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

【推荐】行住坐卧中如何积累净土资粮

净土法门有理有迹。理是内在的妙理,了知一切事相不出...

【推荐】是自己把痛苦扩大了

诸位,从明天开始我们开始我们开始引导大家修习这个道...

【佛教词典】二十随烦恼皆通俱生分别

【二十随烦恼皆通俱生分别】 p0047   成唯识论六卷二...

【佛教词典】广生佛顶

(菩萨)胎藏界释迦院释尊右第四位。密号曰难都金刚。...

若有男女依母教,一切灾难尽消除

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

学佛为什么不得成就呢

我们学佛法为什么不得成就呢?由昔业障由于被过去生所...

邪淫的十二种危害

明朝进士冒起宗,在注解《太上感应篇》中见他色美,起...

负债为牛之宿缘

昔时,佛与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弟子及众多菩萨,来...

星云大师《人生的大病-贪》

有个仙人收了两个徒弟,为了让他俩证得仙道,就把他们...

福德要在大众中修

修行要在俗世中修,福德要在大众中修,在大众中求。 俗...

三十七菩提分

三十七菩提分也叫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

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

回向有三种。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

净土的众生每天都在干什么

问: 在净土的众生还造孽吗?阿弥陀经中说净土世界的...

有播种,才会有收成

记得一九五一年,我在新竹「台湾佛教讲习会」教书时,...

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

净土法门应谨防两种误区

目前须谨防两种误区:一是说末法众生是持不了戒的,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