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妙莲老和尚  2017/11/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么快?今天用不好,明天继续,明天用不好,后天再努力,直到做好为止。什么时候才是做好呢?就是你身、口、意三业能与佛法相应,了无杂乱,日夜安详,心观佛、口念佛、身礼佛,能执持不忘,长期保持无间断才是好。

先谈身业,我们坐时要端身正坐,身不能朝前俯,也不可往后仰,腰要挺直、腿要盘方正,坐时就像一口大钟,稳稳当当的;头不要低昂歪斜,鼻对准胸膛,呼吸要畅通,要用鼻子呼吸,不可用口。又要注意!眼睛不要东张西望的,大约看前面三、四尺的地方;如果闭着眼睛容易昏沉,若精神好时是可以闭,但在想睡时一闭上眼睛就睡着了,所以睁开眼三、四分,看正前面不要看左右。

口业方面,不管大声念、中声念、小声念,抑或金刚念、默声念佛都好,只贵于“念念相继”不可间断!

在昏沉或散乱时应用大声念,所谓大声不是说叫你大喊大叫,而是念得响响亮亮、朗朗爽爽的,佛号盈满两耳;中声念是不高不沉;小声念也可以,这些方法都是功夫的调适,视自己精神气力如何来使用,能念得自如就好了。但在大众中就要随众,是有板有眼的;不可以人家慢你要抢快,人家快你要慢,没有转弯的地方,你又多一个弯子,那都不好,要大家异口同音才容易收摄身心,使身心静下来,不要妨碍了别人。

至于金刚念,就是只有唇舌在念而你旁边的人都听不到;若唇舌都不动,只在心中念,这叫默念。默声念并不是无声,因为虽是不出声,但自己心中念得字字分明,也听得明明白白,意中佛号也仍观得清清楚楚的。而无声念是一般懈懈怠怠的人,虽没有昏沉,但却就是心不在焉,停下来不念了;因为你心中没有念佛了,而是在打妄想,那不但见不到佛,而且会随着你的妄想升沉。至于默念虽然是无声,但你要是念得相应的话,那是“无声声如雷”;你若散乱心,虽大喊大叫“口念弥陀心散乱”,那是“喉咙喊破也徒然”啊!那样念法今世是没法相应的,只种来世善根罢了。

如何使意业相应?就是你在念佛的时候要注意,把当下的这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字字明明白白;就这样百念千念万念,中间若有一句散了、走了,不要理它,你再相续无间的念。如此念佛时间久了,必能念得身心自在,不昏沉又不散乱,那功夫已经上路了、相应了,相应时是“一念相应一念佛”,佛功德不可思量,请大家在这地方好好用心。每一声都是这样念,能如此念,每一声佛号三千大千世界都能听到;声音可遍三千大千世界,这功德是如何的大啊!不,不算大,若能“念念相应念念佛”,则十方佛国所有佛都能听到,如此一声佛号,音遍法界,这功德才真的大啊!请大家至心念,若空过时间,太可惜、太可惜!

我们开眼看佛像再闭眼观像,那是观像念佛;我们眼睛睁开时看得清清楚楚,闭眼时也如同睁眼一样看得清清楚楚,这叫做“观”。现在我们是持念名号,那怎么样观呢?观就是观照,也就是注意、集中心力;现在观佛号就是指注意听念佛的声音,用耳根观听;如果口念着佛号心却没听到,让佛号跑掉没收摄回来,这就是没有观照、观听。闭眼看叫做观,所谓反观,念佛人将佛号音声听回来,这就是反闻观音,此是用耳根修法;声声佛号听回,此是忆佛念佛。圣号是弥陀佛,耳闻是观世音,忆念是大势至;如此念佛人是取西方三圣为所正观境,正念法应知。

这句佛号是从那来的呢?是从心中来,如涌泉一般由心中自然源源不绝的涌上来。俗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句佛号是由心中自然而来,永远没有尽的时候,你一念,它自然就来了。好像井水,你不取用,它不会溢出来;你用它,它也不会干枯的。

“取之不尽”是自性中佛,“用之不竭”是这句佛号的音声可以永远传遍十方;以科学家的证明来说,事实也是传遍十方。如何说呢?就是“指动太平洋”,你把指头朝太平洋一插就有浪的波动延伸出去,由东岸一直延伸到西岸,虽小小一个点的振动作用就可传遍整个太平洋。同样的道理,我们念佛时,弥陀佛的功德是证遍法界,所以这句佛号也是圆证法界,可说这句圣号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圣号。所以我们在念佛堂里念佛,不只是佛堂里的人才听得到,而是在其它世界也都听得到。佛证遍法界,则十方诸佛皆能听到我在这里的念佛声。

那么,我们为什么听不到其它地方传来的念佛声呢?因凡夫的耳根所听有限,这就好像聋子,当然是听不到打雷声音的;若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十方世界有什么微小音声听不到呢?而且六根圆通,则耳朵不但能听还能够看、能嗅,也能尝。我们现在不能六根互用,关键在那里呢?是因六根中塞满了六尘,尘不除尽如何能听啊!更重要的是,我们心都在散乱中,要不然就是昏沉愚痴。要使心不散乱,你就当注意听自己念佛的声音,这句佛号既由心中自然而来,所以还是自然而去。你就谛听当下这一句就好了,在这上面站住、钉住、稳下来,百念千念万念都是这个样子,千万不可大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李炳南居士:忆佛念佛

在佛学中,本没有什么宗派,因为末法时期,众生根器薄...

不能起颠倒,这是净土宗的底限

大乘佛法的底限:你可以有烦恼,你可以有罪业,但是你...

观想念佛,观之事且从缓行

持名一法,最为末法透机之法。善导虽疏观经,实最重持...

【推荐】李木源居士的故事--癌细胞变功德林

在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件真人真事。这是一位新加坡华侨李...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

人当临终,唯此事为之有益

【原文】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

净土行人的深信之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

每天念佛就好吗,还要不要念咒念经

问: 每天的修行,除了念一句佛号以外,是否还需要念...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饿鬼报应经

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转五蕴为五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六识其实是一念心性当下具足的

我们看第七科,明藏性即识大性。这个藏性就是我们现前...

【推荐】如何增强对净土法门的信心

净土法门,唯信能入。信根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珍贵的...

对别人产生反感厌恶,是我们过去的恶业所感召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佛教中说,依报随...

【佛教词典】二种菩萨

(名数)在家与出家也。智度论七曰:此中二种菩萨,居...

【佛教词典】地藏盆

指设斋以宣讲赞叹地藏菩萨之法会。又作地藏讲、地藏会...

放生的三个程序

中国汉传佛教寺院在长期的放生法会中形成了独特的《放...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在我为管理者做的培训中,学员们常常分享他们的心得体...

念佛法门总持一切妙法

蕅益大师倡禅教律三学一源之说,三学之结穴归根则在念...

释迦牟尼佛因地的大悲愿心

今天我们讲第二讲,翻到第一编净土宗的成立。我们主要...

五百释女报佛恩

昔日,琉璃王攻伐舍卫国,毁灭释迦族,并挑选了五百名...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

【推荐】有什么值得生起欲爱之念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

一心三观和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

成就无上佛道,有两种法

学佛人要恭敬一切,看别人都是菩萨,自己是愚痴众生。...

长夜漫漫恶道苦

一天,只夜多尊者与弟子入石室城乞食,进城门时脸色突...

唯心之理和现前之事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非常正知见的一个理,也是一...

我们怎么去改造未来

我们怎么去改造未来?因为你现在的身心是要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