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净界法师  2017/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

其实从佛的角度,没有人天乘、二乘,只有成佛之道,只有一条路,只是有人在成就一佛乘当中稍作休息而已。为什么有二乘、三乘呢?这是佛陀一时的方便,以暂时的假名字,用人天乘的名字,用二乘的名字,暂时满足众生的需求。

《法华经》举一个例子说明什么叫作开权显实。他说,有一个很贫穷的农村,大家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一个有智慧的大商主说:“诸位!我们不能继续在这边待下去。再待下去,我们代代子孙都身受贫穷。”村民说:“那怎么办呢?”他说:“我带你们到一个非常富裕的地方去,叫宝所,里面有很多的珍宝,很多可爱的境界,享受无穷的快乐。”

村民有点怀疑:会有这个地方吗?他说:“我刚从那个地方回来。”大家说:“那好吧。”就把东西整理一下,带了简单的行装跟着大商主前进了。走了三百由旬,历经艰险,经过种种的磨难,还没走到。大家已经累了,就说:“商主啊,我们没法走下去了,干脆回去算了。日子虽觉得难过,就过吧,我们没有体力了。”走了三百由旬就想要退转了。

商主说:“咱们不要回去,前面就有一个休息站,大家休息一下,有吃有喝的,好不好?”欸,那好啊!就去休息了。休息够以后,大家自然会要求商主说:“我们现在体力有了,心情改变了,是不是再往前走?”他说:“好啊!”大家就跟着商主继续把两百由旬走完,最后走了五百由旬。

《法华经》中佛陀讲了很多故事、譬喻,是要说明一个生死凡夫要他发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他讲不出来。那没关系,现在先别考虑众生,先考虑自己离苦得乐,先用快乐来引导他。你现在修五戒十善,能够建立一个来生的快乐。欸,他做得到,先把自己顾好吧,所以佛陀是“但以假名字”。佛陀在成佛之道中,施设了很多的休息站,只要你追寻佛陀,不会永远在休息站的,没有一个人会如此。

你看《法华经》后面讲的,没有一个人会永远待下去的。事实上没有真正的阿罗汉,佛陀敢讲空性让你入涅槃,就有办法把你带出来,要不然后遗症不是太大了吗?佛陀今天讲无常的道理,暂时让你入涅槃,但是无常的道理也会把你带出来。因为“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佛陀的法门,这个车乘只有一个终点站叫做“佛道”。

所以,阿罗汉到末端时,他坐不住了。法华会上,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他们本来好乐空性,到了法华会上大家都坐不住啦,觉得好像应该做点什么事情才对。佛陀说,欸,机会到了,该讲《法华经》了,该把他的善根启动起来了。所以佛陀在讲法时,会掩盖他究竟的目标,把这个法一时的方便先显现出来。但事实上,十方诸佛说的法,只有一个目标叫做“成佛”。这种概念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就是说,在读《法华经》之前,我们认为法力不可思议。“你修的是五戒十善,就是人天种性”——从法门来判定一个人的种性,这个方法是错的。到了佛陀开权显实以后,心是真实的。就是说你发了菩提心,你在这边扫地,就是佛道的资粮;你发了菩提心,布施一个善法,也是佛道的资粮。心力来带动法力了。在《法华经》之前,佛陀并没有明显地说明出来,只说心能够带动法。我们以前会认为,法会影响到我们的心。

但是开权显实以后我们才知道,其实法门是善巧的。当建立了大乘圆顿的菩提心、空正见时,所有的法门都是成佛的资粮。但是你可以从现在的需求,选择善巧方便,但是不失其究竟的目标。

这个是《法华经》成佛的因地。要能够掌握善巧,又能够掌握究竟的目标,是成佛最快速的方法。这是佛陀讲到因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模仿佛陀的行为,就可以成佛吗

有人问我,师父说每天的24小时里有20个小时是在学习、...

为什么专诵《法华经》,还能往生极乐呢

如莲法师,法名澄志(俗名张焕臣),吉林通阳县人。光...

佛陀菩提树下成道

菩萨坐菩提树下,以慈忍力降伏众魔。时值二月七日入夜...

四土圆融速成佛果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

饬终须知

众生心性 与佛同俦 由迷背故 轮回不休 如来慈悲 ...

布施是助成佛之胜缘

布施有甚深的功德,是助成成佛之胜缘;布施的功德随着...

一生成佛的捷径

净土法门,三根普披,利钝全收。即便等觉菩萨也不出净...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富翁穷子喻

一切有情众生皆是佛子,具有佛性并且皆可成佛,然而有...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不发急三字,能办成佛之大事

参禅人,学成佛之大法,必立高上志,发宽大愿。幸我今...

拜忏之精神与正确态度

忏仪在佛门里是修行的方法,也是修行的仪式。以修行的...

如本法师:三界轮回淫为本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

【佛教词典】觉分相应增上慧住

【觉分相应增上慧住】 p1456 瑜伽四十七卷十六页云:云...

【佛教词典】二种涅槃

就生死总说涅槃,就涅槃亦说有其差别,故依涅槃有有余...

如何根治烦恼习气

在凡夫地,谁无烦恼。须于平时预先提防,自然遇境逢缘...

居士如何处理好修行与爱欲行的关系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作为有家庭的在家居士,是不是应...

拔提释王作比丘缘

释迦牟尼佛夜半踰城出家,雪山苦行六年,最后于菩提树...

【推荐】每天投五毛钱作救人基金

四十多年前,我出家时就一直在想,佛陀出生在人间是为...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

纯素有助于减少老年癡呆症的风险

持纯素有各种为你好的理由,比如,减少患心脏病、癌症...

解除烦恼的十条格言

1.工作是一阵子,家庭是一辈子;世间再大的成功也弥补...

修楞严三昧,开显智慧光明

二、佛,了了常知,不可昏昧。 佛者觉也,修持首楞严王...

妄想就像工画师,画你来生的相貌

我们上一堂课强调了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为什么我们会...

汉传显宗有没有系统的修行次第

问: 现在的藏传佛教很兴盛,修行很有次第。汉传显宗...

慈悲分三种境界

从教法上来讲,慈悲也分三种境界。通常我们叫做众生缘...

圣严法师对为人父母者的开示

现代的教育环境流行着两句话,一是孩子,我不要你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