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莲池大师  2019/10/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福应要注意的两点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①。”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惟勤募化,曰吾造佛也,吾建殿也,吾斋僧也。此虽悉是万行之门,而有二说。一则因果不可不分明,二则己事不可不先办。

或曰:“果如子言,则佛像湮没,谁其整之?塔寺崩颓,谁其立之?僧饿于道路而不得食,谁其济之?人人惟办己事,而三宝荒芜矣!”曰:不然,但患一体三宝②荒芜耳。

世间三宝,自佛法入中国以来,造佛建殿斋僧者时时不休,处处相望,何烦子之私忧而过计也。吾独慨夫僧之营事者,其瞒因昧果,不惧罪福,克减常住,藏匿信施者无论矣。

即守分僧,而未谙律学,但知我不私用入己则已,遂乃移东就西,将甲补乙,或挪还急债,或馈送俗家。不知砖钱买瓦、僧粮作堂,枉受辛勤,翻成恶报,是则天堂未就、地狱先成,所谓无功而有祸者也。

中峰大师训众曰:“一心为本,万行可以次之。”则所谓己事先办者也。己事办而作福事,则所作自然当可矣。至哉言乎!为僧者当铭之肺腑可也。

【注释】

①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据佛经中载:有兄弟二人出家,一人专门修慧而不修福,后虽证罗汉,却没有人供养。另一人专门修福而不修慧,后转世为皇宫中畜养的大白象,满身挂着璎珞。

②一体三宝:《四明尊者教行录》:“言一体者,上至诸佛,下至蠢动,无不具此三宝也。所谓实相妙体即一而三,名秘密藏,如世珍琦,通名为宝。即今诸人本有觉性是佛宝,此性无染清净是法宝,此性柔和无诤是僧宝。”

演莲法师译文

古时有一首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些人专执此偈的前二句,整天奔走不休地到处募化,自称:“我这是为塑造佛像啊”,“我是为修建殿堂呀”,“我是为供养大众僧呀”。这些虽然都是属于广修万行中的事,但也要注意二点:一是因果不可不分明,二是自己的生死大事不可不先办。

有人问:“如果照你说的意思,那么佛像败坏了,谁去装修?塔寺倒塌了,谁去兴建?僧众为了修行而没有粮食吃,谁去供养他们?人人都为着办自己的事,三宝必将荒废而无人管了。”我认为不至于那样。我忧虑的是出家人把自性的三宝荒废了,那才可惜!

至于世间三宝,从佛法传入中国以来,造佛建寺斋僧的人,时时不断,处处都有,用不着你牵肠挂肚,过虑担忧。我只是为那些忙于经营作事的出家人慨叹。这其中有瞒因昧果,不惧罪福,克减常住,盗窃信施的,且置之不论。

单就守本分的僧人来说,由于不熟悉戒律,以为我只要不把常住财物私占己用就行了。于是移东就西,将甲补乙,或挪用现钱还急债,或以公物赠俗家。岂知买砖的钱不可以用于买瓦,供作僧粮的钱不可以拿去修寺。如果无知错用或挪用,枉自辛勤劳苦,反而成为恶报。

正像俗语说的“天堂未就,地狱先成。”也就是所谓无功而有过啊!

中峰禅师对大众训示说:“修行应当以明心为本,其它的万行可以作为次要。”这也是教我们要己事先办的意思。自己的生死大事办妥贴了,再去作种种的福事,则所作的自然都能正确无误。因此中峰禅师此语实为至理名言,出家人应当铭记心中。

莲池大师《竹窗三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莲池大师文章列表

真学佛者视一切众生为父母

新都王自安居士,有子应辰,幼业儒,一日思生死事大,...

今天起傲慢心不敬佛法僧,你伤害到了谁

出家人当然会有一些水平上的问题;有一次,我听了很难...

你是人吗

从佛陀的时代到现在,每当有人请求出家,或受戒之前,...

对身穿袈裟的出家人起恶心,等于向诸佛起恶心

过去,佛陀在王舍城耆阇崛山时,提婆达多怀有恶心,欲...

为何居士互称师兄,而不称师姐

男女平等,意指佛性上的平等,人人均有佛性。然而,我...

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不受染污的

真心不堕妄境!就像一面镜子,镜子可以照了整个外境,...

无明虽然颠倒,觉性依然不动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 整部《楞严经》都是在讲这八个...

持诵观音两度复明,感念佛恩遁入空门

本文是万如法师出家前的亲身经历,选自福建莆田广化寺...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让青少年超越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

有受菩萨戒跟没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

第一个、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没有...

念佛具足定学之实事

念佛何以能具定学?《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斌宗法师《我人生死之由来》

前言 学佛主要在求离苦得乐,生死之苦冠于一切,同时...

【佛教词典】七种忍清净相

【七种忍清净相】 p0062   瑜伽七十八卷十一页云:若...

【佛教词典】傅翕

(497~569)南朝梁代禅宗著名之尊宿。东阳乌伤(浙江...

正门西方极乐,门余八万四千

大家要知道,门余八万四千,渐顿则各称所宜,随缘者则...

星云大师《究竟的财富》

发财,是一般人共同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发财,但是假如...

专访觉光长老:一生出家皆因前世缘

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是佛学经典中间的一...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

圣严法师:人心是最大污染源

四十多年前,我在上海时,听过一部电影《阿里山风云》...

禅堂的法器与仪规

五家钟板 中国禅宗在六祖之后,形成了五家七派的弘法模...

禅修需调五事

禅修需调五事:第一,调饮食;第二,调睡眠;第三,调...

不肯念佛者,皆是福薄之人

昔时有人问莲池大师:一个人不信净土,不愿修念佛法门...

道念若同情念,则成佛已多时

古人说:凡夫成佛真个易,去除妄想实为难。只因你我无...

【推荐】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离开了这个本质特点,那...

安住于真如,再来观察这一切的假相

【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

不从小事来学忍辱,没法来成就大事的

忍耐是说忍辱和耐力,也可以说成安忍。我们在生活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