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林清玄  2019/03/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启示

从前在寺庙里看过一尊文殊师利菩萨,白玉雕成,十分晶莹剔透,相貌庄严中有一种温柔安详之美,连他坐的青狮子都是温柔地蹲踞着。

更引人注意的是,他手里拿着一个巨大的如意,从左肩到右膝那样巨大地横过胸前。我从小就喜欢如意的样子,看到如意,总让我想起天上的两朵云被一条红丝线系着,不管云如何飞跑,总不会在天空中失散。

所以,当我看到文殊菩萨手里拿着巨大的如意时,心里起了一些迷思。文殊菩萨是象征智慧的菩萨,他通常是右手持宝剑,表示要斩断烦恼;左手拿青莲,象征智德不受污染。为什么这尊文殊,却拿一个这样大的如意呢?

如果从名字来看,文殊是妙的意思,师利是吉祥的意思,因此文殊师利也是"妙吉祥"的意思,那么他手持的如意也就没有什么可怪了。

这是我从前的看法,几年以后我才悟到文殊为什么手里要拿如意,虽然经论上说如意是心的表相,所有的菩萨都可以拿它。可是手拿智慧之剑的主司智慧的文殊菩萨,手里拿着如意就有很深刻的象征了。

它象征:唯有智慧的人,才能如意!

它象征:智慧才是使我们事事如意的法宝!

它象征:唯有智慧,才能使我们妙吉祥!

这是多么伟大的启示!

一般人总是要求生活里事事如意,事事顺随我们的意念与期待去完成,可是在现世里,事事如意竟是不可能完成的志业,即使贵如帝王,也有许多不能如意的苦恼。

那是因为我们通常把如不如意看待成事物所呈现的样貌,而忘记了“如意盖心之表也”,如意是心与外在事物对应的状态。

我们从世俗的眼光来看,如意本来的名字也叫“搔杖”,是古人用来搔背痒的工具,因为它可以依人的意思搔到双手搔不到的地方,所以叫做如意。

“搔杖”是鄙俗的,“如意”便好听得多,由于它的造型特殊,竟发展成吉祥的象征。古代帝王,常常把最好的玉雕成如意,逐渐使如意远离了搔杖,成为中国最高高在上的艺术品。

其实,如意原是如此,当我们智慧开启的时候,往往能搔到手掌不能触及的黑暗的痒处;当我们有了智慧,就能如如不动地以平常心去对待一切顺逆困厄,然后才能事事如意。

原来事事如意不是一种追求,而是一种反观。因为,如意的“意”字,不在外面,而在里面,是一切生活,乃至生命的意念之反射,我们如果能坦然面对生活,时常保持意念的清净,事事如意才是可能的。

对意念的反观,不仅是如意的完成,也是最基本的修行,这使我们想到达摩祖师的“大乘入道四行”,他指出进入大乘道的四种修行,一是报冤行,二是随缘行,三是无所求,四是称法行。

“报冤行”就是当我们受苦的时候,意念上要想这是我无数劫来因无明所造的冤憎,现在这些恶业成熟了,我要甘心忍受,不起冤诉,这样就能“逢苦不忧”。

“随缘行”就是遇到什么胜报荣誉的事,要知道只是因缘,是因为过去种了好的因,今天才得到了好报,因缘尽了就没有了,人什么好欢喜的呢?这样想就能“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喜风不动,冥顺于道”。

“无所求行”就是“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智者悟真,理将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因为了达万有都是空性,所以能舍弃诸有,息想无求,这样就能“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称法行”就是把性净之理,目之为法,知道自性清净,不受染着、没有分别,信解这个道理去做就是称法行。当我们了达自性清净,那么修行六度而无所行,则能自行,又能利他,庄严菩提的道路。这样就能“法无众生,离众生垢故;法无有我,离我垢故”。

达摩的“四行观”一向被看成中国习禅解脱的要义,但如果我们把它落实到生活,他讲的不就是使我们“事事如意”的方法吗?事事如意的本质并不在永远有顺境,而是在意念上保有清明来加以转动,这正是“境由心造”。

与其追求外境的如意,不如开启智慧的光明来得有用了。

如意正如它的造型,是红线下系的两朵白云,我们抓住红线,白云就能任我们转动,不至于失散隐没于天空。“意”是云,“如”是红线。

“有智慧的人才能事事如意”正是文殊菩萨手持如意的最大启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林清玄文章列表

无上改命大法--准提法

改变人世间不好的生活环境和遭遇,永远是人们最大的努...

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后可以染发吗

问: 请问法师,在家居士受菩萨戒可以将白发染成黑发...

慧律法师-基隆照善寺开示

师公、道庆法师,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家阿弥陀佛!...

慈悲心和智慧

为了建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培养慈悲心...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特点

地藏王菩萨的两大显著特点: 第一,常居秽土。 《十轮...

至诚念名号,度一切苦厄

一九二三年,袁海观有一个二媳妇,年纪已经是五十多岁...

蕅益大师《学菩萨戒法》之《四十八愿文》

稽首三身圆满尊, 一切真如觉性海。 称彼法界等虚空,...

大悲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大悲咒》为九十九亿恒河沙数诸佛所共同赞叹,功德威...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自造业自受果

有位大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忙人的时间最多。 为什么忙人...

极乐世界的阿罗汉

我们学习净土教法,你必须要了解佛为娑婆世界众生所设...

修行法语

1、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他自己想要改变,所以你的目的就是...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

【佛教词典】梵富楼

(界名)Brahmapurohita,色界初禅第二天之名。即梵辅...

【佛教词典】达刹

梵名 Daksa。印度教之神,受到湿婆教及毗湿奴教之崇拜...

学佛要学结缘

我们佛教,其实主要就是「结缘」,我们今天拜佛、普佛...

【推荐】为过去而诵经,为未来而念佛,你为现在做了什么

学佛以后,反增烦恼?为什么身边的人都反对?问题不在...

培养自己心灵的力量

佛教对人生的解释,它主要依止的理论就是建立因缘观,...

慧眼观六道

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于最后一天夜里悟...

【佛学漫画】八闲暇+十圆满

珍惜暇满,不要去做无意义的事情...

星云大师:身与心

我们自己拥有两样宝贝,我们平常很少知道它的重要,这...

观海听涛,返闻闻自性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一早上呢,我们来到了这个,...

夫妻之间如何幸福相处

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女子绝对不是男子的寄生虫;男子...

人的贫富贵贱,到底是由谁来主宰

问: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天生聪明,家世显赫,富...

开经偈的含义

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偈,其偈文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

佛虽广受一切供养,但心中无增减

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曾听闻:在竺叉尸罗国的博罗吁罗村...

觉悟的三个层次

觉悟既然是一个根本问题,就要知道觉悟的层次和内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