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要学结缘

宽运法师  2012/11/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佛教,其实主要就是「结缘」,我们今天拜佛、普佛,就是和药师佛、十方诸佛:现在佛、过去佛、未来佛都结了缘。你看我们「六度」里头,第一度就是「布施」;而「四摄法」里头,第一还是「布施」;这个布施就是结缘;当然要结缘所结的都是好缘,而不是恶缘,希望众生都喜欢皆大欢喜。佛教以「法」结缘的方式,就好像超级市场货品的陈列一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顾客们可以自由选择,购买与否完全看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

那么,我们法师用什么结缘啊?就是用佛法的开示来结缘。我们都知道,佛教的布施分为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讲经说法即属于法施;还有,我们亦可以用音声来结缘,像有些法师他们的梵呗唱得非常之好,非常的动听,让人听了生欢喜心,这就是很好的结缘;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佛教的梵音其实有很多种,如梵腔、道腔、书腔等等。这个梵腔原本是唱给谁听的?是给佛菩萨听的。那道腔是唱给谁听的?是给天人听的。而书腔又是唱给谁听的?是给六道的苦难众生听。据《无量寿经钞》所说,往生极乐之人,闻七宝树林之音声,而得三种忍:一音响忍,由音响而悟解真理。二柔顺忍,慧心柔软,能随顺真理。三无生法忍,证无生之实性而离诸相,是悟道的至极也。其中的「音响忍」,即是由音响之启发而悟道。

佛教修行的根本精神,实离不开苦、集、灭、度四圣谛,正如《诸法无行经》卷一所说:「若行者能见一切法即是无生性,是名见苦。若能见一切法不集不起,是名断集。若能见一切法毕竟灭相,是名证灭。若能见一切法无所有性,是名修道。若行者能如是见四圣谛。是人不作如是分别。是法善是法不善。(中略)于法无所取无所舍,于三界中心无所碍,见一切三界毕竟不生,见一切善不善法虚诳不实,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世界一切的有为法,其本性都是「虚诳不实」的,都是空的,所谓「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焰」。所以,一切都是「幻化、幻化、幻化」,可是愚迷众生却执以为实,颠倒梦想,难以舍离。因此,佛菩萨就用种种的善巧方便,「未度者令度,未解者令解,未安者令安,未涅盘者令得涅盘」;也就是说用种种的方法来接引众生、化度众生、帮助众生。这就是诸佛菩萨真正的本怀。因为诸佛菩萨志在什么呢?志在敷化。如何敷化呢?因为众生的根性不一,所以诸佛菩萨就施设各种不同的法门;我们就是学习他们这种精神,比如说,有些人喜欢梵呗;好,我们就来唱梵呗;又有些人喜欢听讲经,好,我们就来讲经,有些人喜欢禅修,好,我们就来教授习禅打坐;有些人喜欢念佛,我们就带动他们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种种不同的法门,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一样的。

还有些人学佛以后喜欢修布施;布施其实也是一种很好的修行方式,所谓「财到山门福归施主」,布施就是种福田,确实是大好事,既是自利复能利他,何乐而不为呢? 以前本焕老和尚,他说法非常的善巧;看到做生意的就对他们说:「发财、发财、发大财!」发小财还不行,要发大财才可以。当见到当官的就说了:「当官、当官、当大官!」这样谁听了不开心啊!可能有人会说了:「法师啊!这不是很市侩吗?怎么老是让人家发大财呢?」他说:「不是啊!只有发大财,你布施的才会多啊!你做了大官,一个政策就能令很多人受惠,那比捐一百万、二百万要好的多啊!」原来他是对菩萨讲的;菩萨有了大财,就会广行布施;所以我们要学菩萨,有了大财必须要舍得,所谓舍得、舍得,不舍就不会得;所以布施就是结缘,我们结缘多了,自然就有人来帮助。

最后,我想讲一个故事,而且是真实的故事;在1974年的时候有一个企业家,因为做生意需要钱周转,可是手上只有九万块钱,还差五万块钱才够,那个时候,五万块钱已经是很多了,因为十万、八万就可以买一层楼,所以他不好意思跟人家借五万,只敢开口借二万,这个人看他面带难色,就问他二万块钱够不够啊?他说,实在是不够的,但是我不好意思借那么多。这个善士看他这个人很诚恳,就说:没有问题的,我可以借给你,但是你不要跟人家说,我借了五万元给你。」就是因为这笔,结果这个人便度过了难关,现在更是风生水起,发达到不得了。当然五万块钱早就还清了。后来,突然有一天,他知道借钱给他的人,身体不好,生病了,于是没有等对方同意,就帮他广做佛事。我问他为什么呀?他说我钱还了,但这个情还未还,而自己今天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成就,都是多得他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真心实意的帮助。

所以学佛就要学结缘,就要有报恩的心,就要有谦卑的心。因为我们一般人都是贡高我慢的多,谦卑的少,所以佛教教我们要谦卑、要诚恳;即是你很有本领、很有能力,也必须要谦卑。所以我们学佛应该从那里开始啊?从谦卑开始。我们礼佛、拜忏目的就是消除贡高我慢,让我们谦卑。布施也是谦卑。所以佛教不单教我们布施,还教我们供养;为什么要供养呢?因布施的时候「我高你低」,我站在高处给予你,这样的话,可能就会产生骄慢心。但是供养却是「我低你高」,我向上奉献给你,这个才是真正的谦卑所以,我们出家人在接受供养之后都会帮斋主回向:「所谓布施者,必获其利益,若为乐故施,后必得安乐。」我们给他祝福、加持,让他净障增福;福无量、寿无量。这就是皆大欢喜,这才是真正的消灾延寿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宽运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有了目标,是不是也是一种执着呢

问: 平时有人说,做人需要有理想、信念和目标,学佛...

经商与学佛

平常人看得学佛是很难,往往听人讲究佛学,以为我未讲...

结善缘的重要

从前,有一位老和尚在山上一间寺院,一心一意清苦修行...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信仰佛教,是佛教徒。但是自己想过没...

学佛先克己慎独

慎独出于《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

不信佛念佛,自恃聪明者可悲

有些人信佛,但是并不常常念佛。有些人信佛,平常不念...

与法同住世间

大部分的人仍然不知道佛法修习的核心,他们认为行禅、...

学佛的目的与任务

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个目的。做事如果不预定一个目的...

百喻经

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用无贪来对治贪著

三善十一者:言无贪者,于有、有具,无著为性。对治贪...

仅仅了解道理是不够的,一定要生起观照

下面这一段庚二,诫劝,作一个告诫跟劝修。这当中有两...

只顾着「佛学」,而不重视「学佛」

现如今,清净如法的实修道场,在国内已经是屈指可数。...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

【佛教词典】甘露法雨

(喻)如来之教法如甘露法雨,润泽众生。...

【佛教词典】四义平等

(名数)谓心王与心所相应之义,有时间平等,所依平等...

印光大师开示害虫是非该杀

有位居士写信给印光大师,他提出猛兽、毒蛇、蝗虫之类...

精进有什么好处呢

癸四、精进 又能远离所有懈怠、恶不善法,及能出生无量...

临终接引愿,预设的护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

对于一切圣人贤人、我们不要随便批评

佛所说的法,你信这法,却去谤那法,这都是灭法。如果...

星云大师:修身与人际关系

《大学》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修而后才能...

改变自己命运的简单武器

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 七岁之前,他过着钟鸣鼎食的生...

福禄没有了,吃的东西也没味道了

你看有什么得不得呢?见了性的人,具足大智慧,大辩才...

畜生道之苦

第三个是畜生的苦。系缚打杀,互相吞噉之苦。畜生有两...

在家居士健康的生活

广义的生活健康,除了无病之外,还有正常、和谐的内涵...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

以耐心勇敢地走到底

人,生活在这堪忍的世间,常常互相对立、彼此怨恨,致...

作茧自缚的人生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