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德光法师  2019/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找回曾经的幸福感

回想二三十年前的小时候,一毛钱一包的辣丝儿,一分钱一根的粘牙糖,我们吃的幸福感满满。一把冰糕棍,几块小石子儿,我们可以玩得不亦乐乎。经常是一个沙包、一根皮筋,或者一方粉笔绘就的格子,就能让我们沉醉很久。

现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虽然极大的丰富,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却丢了。

各种新潮电子产品,新鲜劲儿一过就被放在角落吃灰;再好吃的东西,吃不上几口就腻了;再好看的衣服穿不了几次就压了箱底。

一颗充满妄想的心,总想外求,求而得之,空虚;求之不得,痛苦。光阴年华,就这样一点点被烦恼吞噬了,当我们回头想找回我们的幸福感时,发现心已经迷失的太久了……

在这个社会,无论是所谓的底层、中层还是上层,每个阶层都存在自身的痛点。

底层人连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都无法获得保障;中层人虽然衣食无忧,但是也面临孩子教育、生活环境等问题的困扰;上层人士也是惶惶不可终日。

伴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中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戾气越来越重。

地铁上经常看到有人因为拥挤而争吵甚至打骂,外卖因为一个差评就可以提刀砍人,还有各种路怒症……

有时不禁在想,这个社会怎么了呢?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五毒的侵害。

《佛说八大人觉经》有云:“心无厌足,唯得多求,增长罪恶。”贪心不能得到满足,就会生嗔恨,如果愚痴不能觉醒就会干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傲慢与怀疑使得各种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了各种乱象的产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精神上却停滞不前甚至退后。

小孩子从小就被灌输所谓成功学理论,好像一个人价值的体现及认同感都是来自社会地位以及外在的物质财富。为了所谓的成功,每天疲于奔命,能够真正信任的人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漠。

越来越多的人为了钱、为了往上爬而不择手段,可是真得到功名利禄后会觉得幸福吗?反而更加惶惶不安,唯恐失去现有的一切。所以说,想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必须从妄想和烦恼中挣脱出来,找回迷失的本心。

真正的幸福,不是自身欲望达成的那一刻,而是一种意义的延伸。

幸福分为三个层次:满足、快乐、意义。满足是幸福最初始的感觉,随之而来的快乐觉受会持续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这件事意义的大小。

如果单纯是为了满足个人,那么这种幸福的感觉来得快去的也快;如果是为了众生,那么这种幸福的觉受就会被无限的放大。

说到底,真正的幸福不是来源于外在的获得,而是内心深处心灵的滋养。如何滋养心灵呢?布施就是很好的方式,布施比获得更能得到幸福的感觉,因为帮助别人的时候首先温暖的是自己的心。

外在世界的物质是无限的,但是每个人能够得到的是十分有限的,当有限的获得与无限的贪心之间产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痛苦。

因此,少欲知足的人往往更能够感受到幸福,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取决于多大程度上可以摆脱对外界的依赖。收入越来越高,但是幸福感越来越低,有时候想想,好像什么都不缺,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得到。

佛经有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身体是无常的,财富是无常的,世界也是无常的,都是生住异灭、成住坏空的,既然我们都知道本性为空了,何必还执着外物呢?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幸福是因为外在世界的客观因素,比如环境不好、身体欠安、世道不公、经济衰退,很少意识到其实这都是心念在作祟。

即使有一天让你到一个现阶段各方面条件都令你满意的环境中去,过一段时间你仍可能会生出其他不满。因此归根结底,不幸福的根源是心念的妄想太多。

环境是共业的显现,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内心,把控自己的念头,当我们随着修行的深入,逐渐能够达到境随心转的境界的时候,我们就又可以找回曾经的幸福感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中国三大处世奇书最精华30句

《菜根谭》《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称为修身养性...

如何建立美满婚姻

(一)前言 很多人以为,佛教是出世的,不主张有家庭...

圣严法师:不要让人生空虚无奈

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几乎就是日复一日地上班、下班,...

【推荐】你在苦中作乐吗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能够体会「色即是空」、「缘起性空...

如何战胜逆境,在逆境中生存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困难与挫折,所谓「人生不...

自利利他是圆满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续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说的...

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

问: 师父,您好!我想请问您一下:人从何处来?到何...

闻钟声,苦痛止

【疏】《阿含经》云:闻声止苦者,凡业有定与不定,故...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善恶果报歌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 善恶如无罪福报,...

药师佛健康长寿七法

吃好;睡好;心情好;多放生;敲打胆经;按摩心包经;...

纵欲对健康的9个危害

纵欲者主张及时行乐,放纵发泄,百无禁忌,其结果自然...

煮着吃更营养的5种水果

1、梨: 煮一煮,润燥效果更赞 梨能润肺止咳,所以在...

【佛教词典】复师

为华严宗之僧职。乃重复论述讲师之言说而使义理更明之...

【佛教词典】十二部经

十二部经,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

改恶行善,罪自消灭

若人有过,自解知非,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肯承认错误,...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时的信愿称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谈这种深信切愿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

【推荐】做弥陀的使者

大家在劝进行者,做阿弥陀佛使者,帮助众生往生这一点...

爱喝酒的年轻人

有一位年轻人很爱喝酒,经常喝得醉醺醺的,但是酒醒后...

《杂宝藏经》白话

杂宝藏经 卷第一 十奢王缘 第一 往昔人的寿命在一万岁...

善待动物

曾经,有个猎手,逐鹿过寺前,问马祖老和尚:师傅,看...

香欲的过患

庚三、明香欲过患 这个香是鼻根所对的境界。 三、诃香...

如何在生气时还能心存慈悲心

主持人: 佛教经常教导人们要慈悲,面对烦恼时要自我...

净土宗的杂修与圆修有什么区别呢

问: 请问法师,专修净土的人在做早晚课的时候可以加念...

离欲解脱大丈夫

佛陀在古印度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天,一位...

佛教的生命观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生命,佛教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