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大安法师  2014/07/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离开了这个本质特点,那么这个净土的特别法门也就跟通途的法门没有两样了。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都是业障深重的罪恶生死凡夫。即便我们有机会信仰三宝了,也持五戒乃至菩萨戒了,但是试问:我们举心动念,你说就清净了吗?念头当中都是业啊!行为上的乖张、不如法,虽然比原来好一点,但是你身、口、意三业就能够随智慧行吗?

有一种观点把它说的很高,说带业往生只能带旧业,不能带新业。这确实困惑了很多的念佛行人,这些年来很多人就提这个问题。我为了让大家安心,我会说:这个净土法门能够带旧业,也能够带新业。但是,不要听错了,说:“哦,既然带新业,我就敢继续去造新业。”那你然后转换为:大安法师提倡造业,没关系!那你看,我就受不起这样的一个误解了。我们净业行人还是要随缘消旧业,尽量不要去造新业。

为什么我们要持戒?为什么要修净业三福?为什么要深信因果?对业果产生恐惧之心,就使我们想造业的心降伏下来。虽然有一点降伏的力量,但是我们无量劫以来烦恼的习气、串习,总是还会起现行,还会造新业,这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的现状。难道我造了新业——我实在没办法,烦恼太重了,不想讲假话,也“嘣”的一下讲了一句假话。就好像今天中午有一个同修说“哦,昼夜念佛禁语不能讲话,我情不自禁的顺口讲了句‘我想吃绿豆汤’”。没有办法,他就想吃绿豆汤,它就出来了,于是他很恐惧,“我本来禁语,我讲了这个语言,是不是不能往生?”

我说:“你也不要看的那么严重。”净土法门一定能够带新业。但是,我们尽量不要去造新业,是这样的关系。这就好像我们在《观经》看下品中生和下品下生,就是造作地狱的恶业,乃至造作五逆的恶业——杀父、杀母、杀圣人、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造作这样下阿鼻地狱的恶业,临命终时闻善知识讲净土法门,以大惭愧心念佛,都能够蒙阿弥陀佛的慈悲威神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这样经文就彻底的把阿弥陀佛救度一切众生乃至阿鼻地狱的苦难众生的慈悲,在登峰造极的层面加以展开。所以我们读了这个经文,一定要当下体认阿弥陀佛那种巨大的慈悲。但是,如果你不善于去读这个经文,你忽然做了另外一个理解:“哦,你说五逆十恶罪人都能往生,那不要紧,我就杀父杀母吧,反正我能往生。”那你这样理解就麻烦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忆佛是把家人、工作都当作是佛

大势至菩萨说:十方诸佛怜念我们众生,就像母亲在想念...

念佛宜修易行之行

原文: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

五浊恶世的煎熬

首先看劫浊。劫浊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就是所有的浊法都...

念佛动中修,要修到什么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们一个人不是没事干的,...

如何知道过世的亲友已往生极乐世界

问: 请问法师,怎么样能知道,过世的亲友已往生极乐...

【推荐】借恶缘作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

我们如果修行念佛法门,奉行净业三福,但为世间的尘劳...

做了这个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

念佛相应的秘诀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大安法师:如何依止善知识修学佛法

问: 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是百...

我祈请佛力加持,可为何总碰到不如意事

问: 我每天都念佛回向给我妻子,祈请佛力加持工作顺利...

净土行人信愿不真切的表现

信愿不真切具体表现在有五个方面。 第一就是泛泛悠悠,...

禅定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

禅定的功夫对修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自性具足着一...

【佛教词典】贺

悉昙字 (ha)。又作呵、诃、[可*欠]、歌。为悉昙五十...

【佛教词典】究竟大悲经

凡四卷(现存卷二至卷四)。又作究竟大悲哀恋改换经。...

念佛人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

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

从极乐归来的菩萨是非同小可的

极乐世界的解脱功德,我们简单提出三点: 第一、随愿闻...

背娑婆而向极乐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

良因法师:女居士应避免的8种丑态

学习佛教的教义佛法本来是为了寻求解脱,而部分人却不...

非时行淫的危害

为什么把在家人非时行淫说为邪淫呢?因为在经期、怀孕...

学佛人的五种种性

在唯识学,它把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人,分成五种种性:...

印祖因念佛痊愈眼疾,而对净土起信

印光大师出生六个月大的时候曾经患过比较严重的眼病,...

妙莲老和尚:大智大勇

一、舍小智小仁小勇 大家都知道佛法难闻、难遇,闻到...

大安法师:因果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问: 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道德建设的必要前提,那么...

为什么净土宗可以带业往生

身为一个凡夫众生,在一期的生命当中,我们或多或少都...

学佛人不应偏重求知,而忽略力行

普通人研究佛教,多偏重求知,忽略了力行,这也是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