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三要》的重要开示

净界法师  2019/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临终三要》的重要开示

《临终三要》,这个是印光大师很重要的开示:第一个,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个,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第三个,切忌搬动哭泣以防误事。

那么我们遇到临命终人,第一个就是开导安慰。一般的临命终的人,除非是大修行人,他经常保持正念,所以他临终也就保持正念,他根本就没有障碍,开不开导对他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正常的凡夫,特别是居士,到临命终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心有千千结,特别是那一种突然死亡的。

就是你这个人已经生病生很久了,有心理准备了;那么你如果遇到这种突然间意外死亡的人,他根本没有死亡的准备,他平常没有念死无常,那么这个时候他心中的障碍就很大了,他内心的那个心不甘、情不愿的,那个执着啊,就会障碍他的善念。

这种人即使他一生当中积集多大的善业,那个善业都不能起现行,因为那个执着太重。所以第一件事情先破障、开导。

那么当然开导有两个主题,开导一个临命终的人有两点:第一个,有所破坏,先破恶;然后有所建设。一开始先告诉他,就是所谓的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毁灭,就是你应该要面临一个来生,就像一个人脱掉一件旧的衣服,换上新的衣服,让他不要对死亡产生恐惧。

而且一定要让他放下娑婆世界一切的人事的因缘,这些都是如梦如幻,你根本带不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开导他能够让他对现前的因缘都放下。第二个,放下以后,那你说我应该云何应住?我应该心放在什么处所?这个时候我们再介绍净土的功德,让他产生归依。

当然那么如果说这个人是非佛教徒,譬如说你遇到基督教徒,那你叫他往生净土,他就有困难,那你也可以劝他忆念耶稣基督的圣号,往生天界也可以。

也就是说,起码你让他生起善念。比如说他根本没有宗教信仰,甚至于对宗教是排斥的,那你短时间,临命终的时候,要让他学习就很困难的。那你就问他的家人说,诶,你看这个人他一生当中,有没有做过特别的善业?先把他亲属调查一下。

他在什么时候、什么处所做过一个很重大的善业。那么你临终就开导说:你记得吗?你在什么时候去孤儿院做了什么什么善事?你这个时候要不断地让他忆念他这个善事,因为他的心去忆念善事的时候,他就会生起善念。

那么当然如果这个人是修净土的,那最好,那你就直接开导净土法门。就是让他生起善念,那最好是能够生起净念——忆念佛陀的念头。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刚开始去的时候,先破除他心中的挂碍,那么把他心中执着的地方,把它放下,然后让他提起一种对弥陀的归依。

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助净念。那么当他心中放下以后,这个时候就把佛号提起来。这个开示也不要太久,因为开示只是一个前方便,这个障碍扫除以后,就让他把佛号提起来。

那么念佛的时候有几点要注意的。这个法器的选择,印光大师说要用引罄,不要用木鱼。因为这个木鱼的声音浑浊,很容易让他昏睡过去,要敲这个引罄。那速度不要太快,因为不是你要念而是他要念,因为这个临命终的人他的心力比较微弱。

第三点,你不要念六字的,要念四字的。念六字的,他根本没办法忆念。要念四字的佛号。第四点,一个人断气以后,从断气开始算起,断气以后念八个小时。

如果说你这个念一念、念一念……,你觉得他这个人相貌越念越安祥,那表示他的心念已经被你带动起来,他的心念已经随顺佛号而转;你要是看他念了半天,相貌都没有变,样子就是很可怕的样子,那就是他心中的结没有解开。你念你的,他打他的妄想。

这个时候煞板,就开示。因为他根本没有办法随顺你的佛号而转。你念你的佛号,他打他的妄想,那表示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他心中有挂碍。这个时候煞板,就重新开示。最好是这个人是你的朋友,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你知道他心中的障碍在哪里,最好,要不然你就要去Try(尝试)。

总之你一定要让他心中的结解开来。这个时候他心胸打开,他就会随顺佛号来转,那么佛的功德就能够加持进去。你把这个门关起来,太阳照不进去啊!佛陀的心是平等地去关照一切念佛众生,问题是你得把门打开来,你自己要把自己的障碍破除掉。

所以到底我们应该是开导或者念佛啊,你就是看因缘办事。如果他已经念得很好,就不要开示了,这个人善根强,你讲几句话他就够了。所以我说实在话,你平常经常听闻佛法的人占了便宜,因为你善根强,别人讲几句话,你就容易生起正念。

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开导、安慰跟换班念佛,这两个要兼带地来调配。那么这两个,一个是偏重在一种观照,一个是调伏,观照跟调伏。

第三个是破障,切忌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这个很重要。你在往生者断气后八个小时,不要去搬动他,不要换衣服,不要急着去洗身换衣,这些都不是重点。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哭泣的问题。平常跟这个亡者太过亲密的人要离开。

就是这个老人家看到这个小孩子就特别欢喜,这个小孩子不能在他的旁边。平常跟这个亡者特别有恶因缘的冤家,也要离开。他一看到你就生气的,这个人也要离开,是这样子没有错的。就是太好、太坏的人都要离开,因为他的心经不起刺激了。

那么就是说,这个时候要让他保持正念——念佛、念法、念僧。如果不能念佛、念法、念僧,起码忆念善业,让他安祥地来渡过最后这一条路,让他安祥地面临来生,这个就是我们要做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

上品上生的条件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谈到九品往生,其中上品上生...

念佛蒙佛护念,所以不会着魔,有这么回事吗

有人问省庵大师:参禅全靠己力,所以多易着魔。念佛则...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

大安法师宝贵的念佛经验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

要有决生净土的信心

有一种人虚心太过分了,总说我们这样的凡人,还不及天...

从净土宗角度看器官捐赠

现在有很多人提倡器官捐赠,器官捐赠在佛教界有多次地...

【推荐】十心向往,命终必生极乐国土

又云,十心向往,命终必生彼佛国土,是《宝积》义。《...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

应该喊苦还是喊快乐呢

曾经看过一则禅学典故,说的是云照禅师每天都教导弟子...

改变你的思想,使令业果不成

我讲一个净土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在念佛法要中讲...

呜呼!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释迦牟尼佛(前565前486)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

【佛教词典】惛沉

【惛沉】 p1010 瑜伽十一卷四页云:惛沉者:谓或因毁坏...

【佛教词典】灵河

(杂名)住龙之河川也。智度论谓之龙泉,以龙力故虽大...

闻此极难信法能生信解,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原文】 又,舍利子!于此杂染堪忍界中,五浊恶时,若...

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

受持八关斋戒,转现世贫穷

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竹林精舍弘化时,当时有无数已证得...

不定地方不定地点,随机有智慧去放生

问: 当今放生我认为是一大难事,因为有些时候放生款比...

表扬能激发一个人最大的潜能

从孩子的成长过程看,婴儿必须经过足够的触摸,才能够...

惟贤长老:如何做人

2005年6月16日至6月22日,惟贤长老应邀到北京进行为期...

普贤十忍

在《华严经、十忍品》里,普贤为菩萨摩诃萨提出十忍,...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

《梁皇宝忏》十卷都说了些什么

礼拜《梁皇宝忏》是佛门中修忏悔的主要法门之一,流传...

解读「生命的第一课」

2014年2月17日,成都各中小学正式开学。值得一提的是,...

佛法宇宙观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

星云大师《忍耐就是力量》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毁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