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成刚法师  2020/01/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贪、嗔、痴是三毒,能毒害我们的法身,杀害我们的慧命,使我们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如果我们不断除贪、嗔、痴性,纵然修学佛法也没有真实义,有名无实。

我们修学佛法是手段、办法、道路,通过这个道路、办法、手段,目的是让我们断除贪心、嗔恨心、愚痴心,三毒之心断除了,我们的法身慧命才不会受到毒害,才安全无恙。

我们得经常谛审观察,正念观察,以智照了,看看我们的贪心、嗔恨心、愚痴心断到了什么程度?经常自我检查,努力修持,尽断贪嗔痴。

如果修学佛法几年了,贪嗔痴还和原先一样,那么说明我们没有一点儿进步,不得佛法利益,只是走个过场,走个形式。

必须得断除贪嗔痴,这个生死狂性若不断,贪心、嗔恨心、愚痴心,它就会使我们身心发狂,就不正常了。

贪心发作了不正常,嗔恨心发作了不正常,愚痴严重了也不正常,就会越格,就会狂妄,就和禽兽一样了,没有什么规矩可循,无规可循,无矩可蹈了,随便想、随便说、随便做。发狂了,首先危害的是自己,同时也危害他人,所以我们必须得断除贪嗔痴的生死狂性。

为什么称为三毒呢?它有毒害性,毒害法身,杀害慧命,使我们长劫轮回生死,不得出离,修行重在断除贪嗔痴三毒。

我们诵经、念佛、持咒,修学佛法,一切修为都是为了断除贪心、嗔恨心、愚痴心。

这个不断除,想得安乐、解脱、自在不可能,因为贪心、嗔恨心、愚痴心就是罪业、就是生死,就是痛苦。离开贪嗔痴没有生死、痛苦和罪业可言。

所以大德说,什么是三界呢?贪嗔痴是。什么是出离三界呢?灭贪嗔痴是。我们要想出离三界,不灭除贪嗔痴能行吗?所以修学佛法,不管怎么修行,不断除贪心、嗔恨心、愚痴心,就没有真实义。

断除贪心、嗔恨心、愚痴心了,才能得真实的佛法利益,所以要重在息灭贪嗔痴上下功夫,如果真地断除贪嗔痴了,才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不断除贪嗔痴,你诵经、念佛也只是个形式,也没有真实义,只能种远因。因为三毒没断除,他还要毒害、杀害、危害我们。

谁危害我们呢?就是我们自己的家贼——贪心、嗔恨心、愚痴心。要断除心上的三种过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感应的原理》

有个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课都按时做的,也回向给众生,自...

读诵佛经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应该怎么样读诵佛经才能更好的受益呢?愚见以为,读诵...

【推荐】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难

我想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佛法修学的法门是广大的,所...

【推荐】平常没什么感觉,临终时你就知道怕了

如果一个人,他对过去的业都没有处理没有处理的意思,...

修止观者应调五事

修止观者,质言之,即调五事也。 一、调食 食之时义大...

八万四千法门,哪个法门最适合我

虽然同样是学佛,但是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种种宗派,...

在家弟子如何过上安乐的生活

过好生活、获得「现法安乐」,首先须有四种具足: 第一...

为何每天勤修却进步不大

对自己没有要求,或不希求未来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憨山大师:出生死法

佛所说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门,但其中只有念...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第一讲) 各位同修,请大家随着我合掌。 南无本师释...

随顺世缘离纠缠

前几天写了日记《随顺世缘吃茶去》,讲了我们要安住当...

及时回望自心,做精神富足之人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这句话或...

【佛教词典】法本内传

(书名)具记焚释道经角试事。名义集一曰:道家尹文操...

【佛教词典】学家

行宗记·释四提舍尼法:“学家,即初果见谛,是有学之...

只因众生有生死,佛才讲涅槃

华严五祖宗密大师在《圆觉经大疏》中说:以一切种智释...

如何善巧开导安慰临终之病人

今为一一条陈,庶不至临时无所适从耳。 第一、善巧开导...

以何心称念观音菩萨可得感应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二大胁侍菩萨之一,...

助念生西须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莲友: 今日大家参加盛会,学人来此...

闭关念佛二十一天的感悟

二〇一五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净土文化夏令营。在七...

如何消灾免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自然界有很多灾害,人为的...

你从什么地方来

无始生死根本,有人分别心就想:我今生是生死人,这生...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得到智慧的原因

谓应亲近智者,随自力能而求多闻。若不尔者,闻所成慧...

我问师父(宏海法师答疑)

问: 我有三个问题请问师父: 第一个,阿罗汉在有余涅...

退让的智慧

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