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良因法师  2020/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事钞云:凡入寺之行,与俗人作入道之缘。建立寺者,开净土之因。供养僧者,为出离之轶也。

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这三个原因

我们为什么要到寺院呢?有三个原因:

首先,入寺是为了使俗人作入道学佛的因缘,就像我们参加寺院中举办的各种共修法会。固然我们在家自己用功也可以,但是在家修,与来到寺院亲近三宝的修行,力量当然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在出家法师领导下,大众共修的气氛不同;另一方面,在现场听法师讲课,与自己在家听录音的感受,绝对不会一样。因此来到寺院亲近三宝,亲近大众,这都是作为我们入道学佛的因缘,让我们能够深入佛法大海。所以入寺修行,作为我们入道的因缘,这很重要。

其次,建立寺者,是开未来净土之因。为什么建立寺院?因为现世在这个秽土,建立象征净土的寺院,是作为未来成就佛国净土的一个因缘,这是从建寺的角度来说。

第三,供养大众僧者,为出离之轶也。轶,是车辙,车轨。供养大众僧,是帮助我们成就出离的轨则。因为透过供养大众僧,一方面能为自己培福;同时,僧众会为我们说法,也为我们栽培出世的智慧善根,所以这是我们修出世的轨则,这也是来到佛寺的主要目的。为了要契入佛道,栽培出世的善根,或者培福,或者修慧,这是来到佛寺唯一的目的。

《南山律在家备览-别行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良因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现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吗

问: 请问法师,现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净土为最终的归宿...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从何而来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

星云大师《从入世的生活说到佛教出世的生活》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今天讲的是题目是从入世的...

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法师

当阿难向佛陀请问乐法善男子善女人应当如何敬法及恭敬...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问: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传印长老答: 不论...

学佛是迷信吗?

学佛最要紧的是在事上的运用。如果只是烧香拜佛,求佛...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

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所谓的顿悟,都是从因地栽培来的

这个净法的熏习,它的体性是无漏的,所以它跟阿赖耶识...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现在我们在参学方面来讲,总要以规矩法则为尊。常住上...

无相、无住、无念

无相、无住、无念是般若法门的三大要领。在性空、无所...

医生能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心

一位医生来看我,他说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教人为善,而...

【佛教词典】灰炭塔

即供奉佛荼毗后的遗灰之塔庙。略称炭塔。关于此塔,或...

【佛教词典】舍言

【舍言】 p0972 瑜伽十五卷十七页云:舍言者:谓立论者...

如何消灾免难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自然界有很多灾害,人为的...

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中修行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

临终接引时,阿弥陀佛现的是什么相

问: 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的时候,现的是什么...

【推荐】富人和穷人不能只比物质,还要比幸福感

1960年,美国因贫富差距悬殊,产生许多社会矛盾。穷人...

您是尊贵的佛陀,为何也会衰老生病

有一天,阿难尊者顶礼佛陀以后,观察到佛陀身体有些不...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圆寂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二是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的圆寂日。 莲池大师...

退让的智慧

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当了...

如何选择善知识

问: 顶礼法师!在选择善知识的时候,由于我们智慧福德...

路留一步,味让三分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

了凡四训白话篇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

受用果报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业力

若从因缘观来观察,我们在个体生命的流转上,每一个剎...

驾驭愤怒

从前有位富有的妇人,在社交圈内以乐善好施闻名,她有...